王秋萍帮助村民干农活 ▲马媛和群众商量挑选宅基地 ▲石玉生介绍移民搬迁房进展情况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这是一份殷切的嘱托,更是一个庄严的承诺。
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宜川县凝心聚力,众志成城,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奉献兑现庄严承诺。在脱贫攻坚的火热实践中,全县广大扶贫干部心系贫困群众,以坚定的信念、火热的豪情、过硬的作风,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想方设法落实政策、尽心尽力扶贫济困,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留下了一串串“民生足迹”,涌现出了一批批感人事迹和先进典型。
他们扎根基层、敢挑重担、无私奉献、积极行动,成为新时期宜川“最可爱的人”。
“虎妞”帮扶记
——记宜川县云岩镇庄头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王秋萍
通讯员 武小丽 本报记者 雷荣 从一名坐办公室的机关领导转为整天风风火火的驻村干部,从一名爱美爱打扮的知性美女转为田间地头的农家妇女,从一名说话端庄得体的文静女子转为扯着大嗓门摆事实讲道理的彪悍“虎妞”,驻村一年多,她都不知道自己变了多少。
“不干则以,干就要干好。咱高高地端着,那哪能走进群众。和老百姓打交道就一点:真心换真心。”她说。
这个她,就是宜川县云岩镇庄头村驻村干部王秋萍。
王秋萍说,我就是村里的一份子
中等微胖的身材,一头利落的短发,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王秋萍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干脆爽快。说起庄头村的帮扶工作,她侃侃而谈;聊起自己驻村的生活,她眼睛里泛上一丝泪花,“辛苦、委屈,但是值得。”
2016年7月,时任宜川县食安办副主任的王秋萍,被选派为云岩镇庄头村帮扶工作队副队长。下村的第一天就备好了米面油和生活用品,这可让村党支部书记王延锋愣了神。看到王延锋不解的眼光,她说:“从今天开始,我就是咱村的村民,是村里的一份子,每月都要住上20多天,但是我不会给村里增加负担。”
此后,王秋萍开始走村入户、调查摸底,在田间地头、在床边炕头,详细了解庄头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产业发展困难和增收致贫瓶颈,对贫困户的情况逐一分析研究,倾听群众心声、掌握群众期盼,和乡亲们拉家常、话发展。白天,忙碌的工作让她紧张充实;晚上,对老人的牵挂时常让她默默落泪。
村支书说,从没见过这么泼实的女干部
初到庄头村,看着陈旧的队部和消极的党员,王秋萍带领工作队维修大队部,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促膝交流,宣传惠民政策,释明党员义务,谈基层组织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她积极协调县上相关部门争取村级建设项目,维修水毁生产道路、协调饮水灌溉工程。
随着村卫生室、涝池、公厕、硬化巷道的建成,庄头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村民们开始喜欢上了这个做事干练的女干部,村“两委”班子的工作激情也被点燃了。在队部经常可以看到王秋萍和村干部开会讨论的场景,听到他们为解决某个问题而争执的声音,也有为做好一件事而热烈庆祝的掌声。
每每看着王秋萍奔波的身影,王延锋打心眼里佩服:“一个外姓人,为我们村尽心尽力不图啥。你说一个女同志,撂下家庭吃住在村上,生病都一拖再拖,全身心的工作,现在哪有这么泼实的好干部?少见!”
村民说,她是我们的贴心人
撸起袖子进果园,挽起裤脚下田地,农户家里拉家常,广场建起搞文艺,驻村后的王秋萍,通过这些“业余生活”和村民拉近了关系。
苹果产业是庄头村的经济支柱产业,从春季花开施肥、夏季套袋,到秋季的苹果销售、冬季的果树修剪,王秋萍的工作跟着果树管理的各个环节开展。农闲时,邀请果业专家来为村民培训种植技术,自学法律知识为果农销售苹果修订销售合同;农忙时,她不顾休息帮椒农抢收花椒,不计报酬套果袋、收苹果……让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村民深受感动。
“去年果商刁难,我赌气不卖了。王队长听说后跑来了解情况,给我分析苹果市场,又去说服果商,晚上11点了带领工作队和村民为我连夜装车,我真的太感动了。”提起王秋萍,果农王满堂满是感谢,“现在村里谁家有个事,都爱找她说。为啥?女干部贴心,她是真为我们群众着想嘛。”
贫困户说,她是我们脱贫的领路人
2月27日,庄头村村民周国龙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并从县上领回了一张“优秀脱贫户”的荣誉证书,这让他高兴不已。
周国龙因身患疾病,果园打理不善,经济收入低,生活困难,是村里的贫困户。王秋萍了解情况后,便与他商量发展副业,结合全镇果树多的情况为他制定了半成品反光膜加工+电子商务的脱贫计划。去年周国龙的四亩苹果仅收益两万多,但是反光膜加工却增收了三万多元。
王秋萍帮助周银发等4户贫困户发展养牛产业,为王红子等17名贫困群众报名学习汽车驾驶技术。除此以外,王秋萍还结合村情和村民发展意愿,协助村委会制定了果干加工厂实施方案,帮助周国龙等10余户贫困户贷款以扩大反光膜加工规模;帮助成立果业合作社、电子商务销售点,帮助群众申请医疗救助、为贫困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
“群众信任我,把我当成亲人,是对我的认可和鼓励。今后,我会继续用真心、真情、实干去完成各项工作,与村‘四支队伍’成员合力,和所有村民一起为实现小康生活而继续努力。”谈及今后的打算,王秋萍目光坚定,语气坚决。
村里来了个“女汉子”
——记宜川县集义镇经济综合服务站站长马媛
通讯员 杨媛 本报记者 雷荣 三月的春,乍暖还寒。一路驱车行驶在集义镇如意川,早开的杏花、桃花摇曳生姿,勃勃生机的春天慷慨地散布着芳香的气息。
车拐进一个山坳,远远就看见了集义镇如意行政村李家岭村。沐浴在早春阳光中的李家岭村,宁静祥和,让人心生向往。
刚进村,正赶上村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村民大会。“打拼了半辈子,就是想盖几间好房子,住好点。”“人老几辈都住的土窑洞,刮风下雨,真是不安全啊。”“党的政策现在这么好,给咱们补贴盖新房呢,还有啥可说的。”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马站长,你给咱说道说道嘛。”顺着村民的提问,看到了淹没在人群中的集义镇经济综合服务站站长马媛。“现在大家种植花椒都富裕了,住房问题也该考虑了。危房改造是县上给咱们争取的项目,只要咱们选好新建房的地址,这活就能干起来,咱们也就能早日住上新房子了。”
干练的打扮、干脆的声音、利落的马尾,让记者对这个被村民戏称为“女汉子”的包村干部产生了好奇。
“镇上安排我包抓如意行政村,一开始觉得太远了,作为一个女干部,真不方便。刚到村上那段时间,好像都不会干工作了,说话声小了村民听不见,大声了又不好意思,村民们还不理解。光是移民搬迁的事,大大小小就开了无数回会,每天都是忙到半夜一、两点,心理上和身体上都感觉吃不消了。”说起初到村上工作时的困难,马媛有一瞬间的低落。
如意行政村位于集义镇政府东25公里处,辖如意、石哨、打虎庙、李家岭、跑犬、马山、任家掌、李家山8个村民小组,现有267户880口人,主导产业以花椒为主。如意村共有贫困户47户84人,其中产业贫困户21户45人,兜底贫困户26户41人。2016年7月,马媛一到如意行政村,就积极联系县上的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挨家挨户了解村情和贫困户生活情况,帮助制订全村产业发展计划和贫困户脱贫计划,并到县上跑前跑后、为村里争取项目……
认真起来的马媛,让村民们刮目相看。在马媛的争取下,新修村组道路4.5公里,新建如意、马山村蓄水池3个,解决了村民吃水难问题。同时,硬化如意、跑犬村巷道,方便了群众出行。而在项目实施中,创新提出了农民义务监督员和义务养护员,确保项目质量和效果,得到了上级领导肯定和全村群众的点赞。
怎样带动贫困户脱贫?马媛有自己的一套办法,“脱贫计划要适合实际,不能搞一刀切,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脱贫致富的路子。”
在马媛的努力下,从2016年年底到2017年7月,全村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共新栽植花椒1215亩,村民致富劲头更足,经济收入更多。
“产业让村民们富裕起来,改建住房就变成了村民们最大的心愿。”去年,按照县上要求,结合如意行政村实际情况,马媛和村“两委”班子一起为村民讲政策,让村民们都能享受到国家的移民搬迁优惠政策。截至目前,石哨村共建房32户65间,涉及贫困户3户,非贫困户29户;如意村共建房92间,涉及贫困户7户,非贫困户38户。
“好好的一个城里女娃娃,硬生生在我们村变成了‘女汉子’。马媛给我们村下了苦了,让我们得到了好多的实惠啊。”采访结束时,如意村党支部书记马保明一再告诉记者。
“不忍心把谁落下”
——记宜川县集义镇南卜头村监委会主任石玉生
通讯员 李文振 本报记者 雷荣
三月的一天,记者来到宜川县集义镇贺家河行政村南卜头村。一到村里,石玉生就指着即将完工的五排新房子开心地向记者介绍起来:“政府给我们村建的移民搬迁房马上就要完工了,过些日子就能住上新房子了!”
今年62岁的石玉生是该村的监委会主任。他1981年从部队复员,1984年开始担任村干部,先后当了2年小队长、12年村主任、9年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6年村监委会主任。这么多年来,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南卜头村——这个陕北黄土高原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如今正经历着沧桑巨变。
“政策越来越好咧,生活越来越富足,日子越过越有滋味,小山村正在大变样。”石玉生感慨道。在他的记忆中,南卜头村位于半山腰,进出都是坡,产业进不来,世代靠天吃饭,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生活贫困……
改变从1999年开始,国家率先从四川、陕西、甘肃3省拉开退耕还林试点工作序幕后,石玉生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那段时间,石玉生晚上学习退耕还林政策,白天挨家挨户宣传。过程很艰辛,但是效果却立竿见影。在耐心的宣传讲解之后,不到一年时间里,南卜头村几乎所有山顶都种满了花椒等树苗,种植面积673亩,为村民增收致富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只要你实实在在为村民办事,为他们办实事,他们就真心认可你、信你、服你。”石玉生说。2000年3月份,他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村民一起修路、引水、发展产业……这一件件好事、一桩桩实事都被村民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上。“这样的村干部我们最喜欢,这样的‘领头雁’我们永远跟!”村民们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内心的感受。
去年6月份,南卜头村实施移民搬迁项目,151间新建房的地址怎么选?建房费用谁来出、怎么出?建好后房子如何分?这些村民们都很关心。经过村民小组会议商议,共同选出在群众中很有威望的石玉生为“调解员”,全程跟踪监督,一方面是协调村民们在建房中的矛盾和问题,做到理清事明;另一方面是在工程质量上严格把关,发现工程质量问题,就直言提出整改,让利民惠民工程真正惠民生。
“刚开始,村民们就为移民搬迁房选址问题吵得不可开交。”石玉生说。白天,他协助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商讨移民搬迁相关事宜;晚上,他走访村民,协商、沟通解决移民搬迁遇到的问题。一连二十余天,他每晚都忙到深夜一、两点才休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问题得以解决,工程如期开工。
“村民们都是很朴实的,只要讲清楚事情的利害关系,村民心气顺了,争吵、骂街的情况就会消失。”石玉生说。
小山村正在转变的不仅仅是“容貌”,还有村民们的心和思想!在这次选址中,村民石启红、石正红两家被占用了2亩8分地,后来村里将6亩集体场地作为补偿,他们却只要了2亩8分地。“建房是村里的大事,我们怎么能趁机占村里便宜呢!”石启红说。
采访将要结束时我们问石玉生:“从当村队长、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到现在的村监委会主任,对你的收入和家庭有没有影响?”他说:“不能说没有影响。但这是群众对我的信任,既然大家信任我,我就一定要干好。况且,作为村干部,也不忍心把谁落下。”
采访结束已至黄昏。夕阳之下,南卜头村远处的山更绿了,林更密了,道路更宽了,村庄更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