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山城相映满目春
——延安新区推进城市绿化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樊小帅
  “延安新区城市绿化建设一年一个样,现在我们家门口又建起了公园,真是越来越宜居了,来这里的人都舍不得走!”延安新区居民闫铭自豪地说。
  群众幸福感的提升离不开生活环境的改善。延安新区依托独特的自然山水环境以及外围自然山体资源,综合考虑、统一规划,以打造高品质城市绿化环境、突出延安山水城市为特点,形成“山城相映、绿网相融”的总体绿化格局。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持续加大生态景观带、城市公园和街道绿化等生态工程建设投入,用绿色发展生动地诠释着幸福新区的丰富内涵。
   营造绿色氛围,美好生态造福于民
  50岁出头的刘明生到延安新区已有4个年头,当地交通、绿化等城市设施的逐步完善,不断给他带来惊喜。“看着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不知不觉地爱上了这里,再也舍不得离开。”他说,儿子今年将要大学毕业,也打算到这里工作、定居。
  刘明生说,闲暇时候,他会开车带着家人到延安大剧院周围转转,享受在绿色中穿梭的幸福感。在他看来,幸福首先就是要有一个舒适宜居的环境。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城,延安新区着力描绘生态底色,营造绿色氛围。近年来,延安新区对城市绿化、生态建设高度重视,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他们把绿化作为常抓不懈的民心工程,将其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
  同时,依托北山山体绿化,形成四季常绿的山体绿化背景,环抱北区,面向老城。“绿网相融”指在现有沟谷形成绿带的基础上,网状连接,形成“城在绿中、城绿相融”的绿化环境格局。现有沟谷的绿化宽度为150-400米,绿网的宽度为100-150米,共同营造生态安全的绿化格局。
  “延安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优化、绿地系统规划优化完全满足我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对于北区绿地及广场的各项要求,合理安排各类绿地,均衡布局,提高人均公园面积,全面提高城区绿化覆盖率。”延安新区项目办主任常鹏说,结合新区填挖方情况和生态排水需求进行深化设计,形成了科学合理有效系统而独特的绿地景观系统,将北区规划成为科学合理、生态永续、自然宜居的绿色新城。
  “根据《新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优化》,延安新区绿地与广场用地总面积约为447公顷,占总用地的18.21%,人均绿地面积为17.88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为12.72平方米,城市绿地率为52%,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0%。”常鹏介绍道。
   把绿色引入城市,持续播绿不停歇
  绿色,象征着生机与活力,它不仅是美的代表,也是一种生产力。细心的市民可以发现,新区的春天变得更绿更美了:市区道路两侧的行道树、草坪连片的人民公园、庭院秀美的小区……昔日挖山填沟造地,裸露的黄土地取得如此绿化成就,与延安新区下定决心搞好绿化的坚定信念密不可分。
  “我非常喜欢现在的居住环境,这里绿化环境好,早上起来,走在小区里,吸一口新鲜空气,闻闻花香,一天都觉得心情舒畅。”家住延安新区六地块的市民张文奇告诉记者。
  不仅是居民小区,公园、广场、道路等处的绿化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新区在规划区内的绿地系统打破了传统的“点、线、面”形态,结合形成“绿廊—绿带—绿街—绿道”的结构布局形式。
  “在推进城市绿色工作中,我们重点强调生态化的‘廊道结构’,以人民公园、文化公园及鲁艺生态公园构成的‘景观廊道’为核心,城市道路及带状绿化为纽带,同时融合附属绿地及防护绿地构成网络状的城市绿地系统,力争打造一个四季见绿、季季有花的延安新区。”延安新区项目办副主任拓光明说,“绿廊”是利用高填方地段,结合场地设计形成由中央市民公园向周边放射树状廊道生态结构。包括了杜家沟、桥儿沟两条生态排水通廊(鲁艺生态公园),尹家沟对接清凉山风景区方向绿色廊道,行政中心两侧往北山形成绿化景观骨架和重要蓄水排载体。 
  除“绿廊”外,“绿带”是结合地形平整成的相对不安全齿状填方区域,由廊道的主体绿化空间向周边片区发散、延伸,另结合步行空间形成带状公园绿地以及广场;“绿街”根据地形、道路性质及周边用地功能,规划在快速主干路两侧设置不同宽度的绿化带,形成网状的连通系统;“绿道”则是在地块内部形成通达的支路系统,同时利用挖填方交界线,充分组织次级慢行网络,形成城市的绿色毛细通道。点状绿地以街旁、小公园等形式均匀分布,满足全市各组团居民休闲游憩的需要,出门不到500米就可以到达一块面积在0.1公顷以上的绿地。
  截至目前,新区共计完成山体植被恢复、场平区绿化8000余亩。城市各道路公园广场完成各类乔木栽植84个品种,约60000余株。完成各类球形植物29个品种,约15000余株。完成灌木、地被46个品种,约600000平方米。完成道路绿化共计约(包含对外连接线)58公里。
  如今,走进延安新区,宛如置身于一幅清新多彩的山水画卷,让人心旷神怡。绿色城市的理念在这里正从“概念”走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