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扶贫路上的“夫妇档”
——东北农民夫妇十一年子长帮扶记
孙广杰夫妇正在给村民(中)讲解大棚管理技术
  本报记者 樊宝峰 思博海
  编者按
  一对东北夫妇,告别家乡,来到陕北,拿着微薄的工资,克服诸多的困难,积极帮助当地人发展大棚油桃和樱桃。11年来,他们把陕北当家乡,把这里的乡亲当亲人,坚持用真情帮扶贫困群众发展棚栽产业,坚持用实际行动带领越来越多的人脱贫致富。他们走上扶贫之路时间之早,坚持时间之长,扶贫效果之实,在革命圣地延安堪称精准扶贫的时代先锋。
  孙广杰和李维贤夫妇跨越大半个中国来到延安,奋战在扶贫一线,他们的故事感动了子长,感动了延安。
  今年58岁的孙广杰是辽宁省瓦房店市大连区的蔬菜技术员,是当地油桃种植土专家。2007年受子长县蔬菜中心多次邀请,来到子长县搞油桃试验示范和推广。几个月后,他的妻子李维贤也来到了这里,协助他一起工作。就这样,两个东北人在陕北的黄土地上一待就是十一年。

  十一年里,子长油桃从试验失败走向成功,从两棚发展到500余棚,看着这项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农民的收入越来越高,夫妻二人发自内心地说:“这种成就感是用多少钱都换不来的!”
   “来这里,就是想帮帮陕北的农民朋友!”
  来子长县前,孙广杰和妻子李维贤在辽宁省瓦房店市大连区老家种3棚油桃,每棚每年都能卖6万元以上,再加上当技术员的收入,年收入20万元左右,在城里买了楼房和车子,日子过得殷实。
  对于2007年4月15日这天,孙广杰记忆犹新。时任子长县果业中心主任的周建军到瓦房店市大连区考察油桃产业,进入孙广杰家的大棚后,看到油桃长势喜人,当场表示要买一些苗子,并盛情邀请孙广杰去子长县看看,帮助当地发展油桃产业。
  周建军的热情和诚意感染了孙广杰。之后不久,他坐火车,倒汽车,辗转来到子长县。在接下来的15天时间里,他跑了许多村庄,看到这里的农民不掌握农业技术,还是靠天吃饭,心里十分难受。“东北和陕北的温度、湿度都差不多,为什么这里的农民过得这么苦?”
  带着疑问和沉重,孙广杰返回家乡。同年7月份,在周建军的再次邀请下,他背上行囊,又来到子长县,并决心长期留下来帮助当地群众发展油桃产业。
  这次,他住进余家坪镇新寨河村的一孔窑洞里,开始在陕北试验发展油桃产业。在此之前,子长县油桃产业已连续三年试验失败。
  走不惯蜿蜒的山路、吃不惯陕北的饭菜、与当地农民语言交流不通……诸多的不适应,让他一度有过打道回府的想法,当时家里人几乎每天都打电话叫他回去,但看到当地贫困群众渴盼的眼神,孙广杰心软了。
  “来这里,就是想帮陕北的农民种油桃,如果现在走了,乡亲们会多失望?这项产业也可能就半路夭折了。” 
  想到这里,他在心里给自己暗暗鼓劲:乡亲们需要我,我不能走,一定要把这里的油桃产业试验成功,把油桃产业发展好,让乡亲们有个好产业,过上好生活。
  后来,这股韧劲也感动了妻子李维贤。不久,李维贤也来到了子长,和丈夫一起搞试验,两口子经常天还没亮就跑到油桃棚里,天黑了才回去。通过不断的试验、精心的管理,一年后,新寨河村试验棚里一派生机,油桃产业终于试验成功。
  “种油桃如果不赚钱,明年给你2000元作补偿!”
  油桃试验成功后,子长县把孙广杰夫妇聘为当地技术员,让他们在新寨河村继续做油桃产业推广工作。
  当时,新寨河村产业基础薄弱,种大棚的村民很少且赚不到钱,村民们大多靠种玉米、打工为生。在棚里种油桃,大多数村民从思想上不接受。
  为了动员村民们发展油桃产业,孙广杰夫妇下足了功夫。
  有一次,李维贤去棚里给村民常平做工作,劝他不要种西红柿了,改种油桃,常平不同意。李维贤就问他,棚里种西红柿一年能赚多少钱?常平说至少500元。李维贤二话没说从兜里掏出500元现金递给常平,随后说:“种油桃年收入至少2000元,你把这钱拿着改种油桃,如果赚不到这些钱,明年俺再给你2000元作为补偿。”冲着这句承诺,常平终于同意改种油桃。
  像常平这样的村民还有不少,孙广杰夫妇采取了多次游说、免费指导、给钱垫钱等方式,最终让10多户村民开始发展油桃产业。
  油桃有人种了,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村民们掌握科学的油桃种植技术,孙广杰夫妇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简单刨两口饭,7点多就到村民们的棚里实地察看,手把手教他们技术,耐心地讲发展有机油桃的好处,帮助村民们解决种油桃遇到的各类问题。
  罗小镇是该村第一个靠种油桃受益的人。2009年,他家的3棚有机油桃卖了3万多元,去年收入更是超过了13万元。谈到现在的好光景,罗小镇不住地念叨孙广杰和李维贤夫妇的好。“当初看到我家穷,老给我家捐钱捐衣服,后来帮我发展油桃产业致了富,真的特别感谢老哥和老姐!”
  该村残疾人米国平也尝到了种植油桃的好处,连着几年,家中的三棚油桃收入10多万元,最高卖到了15万元。米国平逢人便说,孙广杰夫妇真是大好人,看他手脚不便,经常来棚里帮忙,还给他教技术,没有他们就没有自己现在的好日子。
  尝到甜头后,新寨村的村民们争相在大棚里种油桃,目前,该村已发展油桃大棚230多个。去年,该村被农业部认定为“一村一品”示范村。
  新寨河村的油桃产业在子长县有了名气后,其他村的许多村民也跟着在大棚里种上了油桃,孙广杰夫妇给这些村民都留了名片,只要有人打电话,他们总会耐心细致地解答,觉得电话里说不清楚,就立马坐班车去村上实地察看。
  在孙广杰夫妇的大力推动下,子长县至今发展了500余座油桃大棚。
   “盛果期一棚樱桃能卖50万元!”
  油桃产业有了规模,懂技术的人多了,孙广杰夫妇又把精力放到了种植有机樱桃上。
  2013年春节,孙广杰夫妇回东北老家探亲时,听说有村民大棚里种有机樱桃卖了50多万元,就过去看了看。看到棚里的樱桃长得又大又红,来采摘的人络绎不绝,他们当时就萌生了在陕北也种大棚樱桃的想法。回到子长县后,孙广杰夫妇买了大量关于种樱桃的书籍来学习,还和有关专家进行交流,最终确定在子长县试种樱桃。
  2015年,在子长县蔬菜中心主任许建军的支持下,孙广杰夫妇从东北引进樱桃苗木200株,在杨家园则镇现代农业园区进行试验示范。
  “樱桃属于富贵果,对土壤、水分、温度、肥料的要求都很高,管理有疏漏,就会出问题,一定要高度关注樱桃生长的每个环节,保证樱桃健康成长。”两年多来,除过吃饭和睡觉,孙广杰夫妇大多数时间都钻在大棚里,观察樱桃长势,记写“樱桃日记”。
  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试种的两棚樱桃进入结果期,今年每棚结了1000余斤樱桃,每斤卖100元还供不应求。李维贤说:“今年是樱桃生长的第五年,第七年是盛果期,到时每棚至少能产5000斤樱桃,如果每斤还能卖到100元,一棚樱桃就能卖50万元!”
  随着农业园区樱桃试种的成功,这项产业又在子长县推广开来。目前,子长县栾家坪便民服务中心南家湾村已发展大棚樱桃10棚、露地樱桃100亩。
  “这么多年,我们虽然睡窑洞、住平房,拿不多的工资,但每当看到村民通过种油桃和樱桃过上好生活,就打心眼里高兴。下一步我们打算试验更多适合子长县的新产业,让村民有更多的产业选择,把光景过得越来越好。”孙广杰、李维贤夫妇表示,将在子长县一直住下去,直到老得干不动的那天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