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晴 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原导演、国家一级导演、中国第一代电视女导演 范迪安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田华 著名老一代表演艺术家 吴京安 国家一级演员 张宏 中国教育电视台《诗意中国》总导演、纪念鲁艺成立80周年文艺演出导演、主持人 李双江 男高音歌唱家 遵循《讲话》精神 拍好主旋律电影
本报记者 叶四青 实习生 刘艺璇
“来这儿对我有特殊意义,我就是延安娃。”此次延安鲁艺之行让蔡晓晴十分高兴。蔡晓晴的父亲是新中国美术奠基人之一、著名美术家、社会活动家蔡若虹。蔡若虹1939年来到延安,是鲁艺的教员、美术系主任,1942年蔡晓晴在鲁艺东山出生。
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毛泽东主席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论述了文艺为群众的问题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这次会议鲁艺全体教员都参加了。几天后,毛主席还专门来到鲁艺,亲自给全院师生传达座谈会精神。蔡晓晴表示,她从小在《讲话》精神的熏陶下长大,后来在工作中很自然地就按《讲话》精神的指引做工作、做节目、做剧目,为当今的观众服务、为时代讴歌。
蔡晓晴后来拍了《蹉跎岁月》《三国演义》《文成公主》等观众耳熟能详且广受好评的主旋律电视剧。她说,现在虽然退休了,但《讲话》精神对她的影响十分深远。
中国文艺发展沿着鲁艺精神大步向前
本报记者 房佳 孙晨籍 实习生 延媛
“鲁艺的精神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年延安鲁艺的一大批先驱就是本着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在这里从事创作、从事抗日宣传,深入到抗日战争的前线,用大量的文艺作品反映了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军民抗战的雄心。因此那些艺术作品真正起到了唤醒民众、服务人民的作用。”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说。
延安的精神也是探索的精神,在中国的艺术需要体现民族的传统,延安大批的文艺创作从民族民间汲取营养,从深入生活中获得新鲜的主题和生动的素材,从而在艺术的思想性上达到了时代的高峰。
范迪安说,延安文艺中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艺术不断探索的精神在今天都特别值得弘扬,促进文艺工作者更加贴近生活、深入生活、深入人民,把人民的思想情感作为艺术创作的主题,把人民群众在今天建设美丽家园的各种生动景象作为丰富的素材,以此真正在文艺上体现延安精神、体现鲁艺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方向正是和鲁艺精神一脉相承,并且有新的时代内涵。“作为鲁艺传承单位,这促使我们文艺工作者要很好地弘扬鲁艺的传统,特别是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文艺发展新的方向,不断更深入地走向社会、走向人民群众之中,更加自觉和努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自己的艺术劳动来形成时代文艺生活,把我们今天各个方面的生产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感、精神面貌变成艺术最动人的主题和期盼,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以此来体现中国文艺沿着鲁艺产生的正确方向而不断追随时代更大步的前进。”范迪安表示。
“我来延安寻根鲁艺精神”
本报记者 房佳 实习生 延媛
“延安是革命人的家和总指挥部,刚才我朗诵《回延安》,感觉自己回到了家乡。我忘不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忘不了延安鲁艺。”怀着激动的心情,著名老一代表演艺术家田华于4月10日踏上了延安这片黄土地。1950年,田华在电影《白毛女》中扮演“喜儿”。《白毛女》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公开发表后,延安鲁艺在新秧歌运动中创作出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也是民族歌剧的里程碑。“没有歌剧《白毛女》就没有电影《白毛女》,也就没有我的‘田华形象’。”田华说,这次来到延安鲁艺是感恩、寻根、学习、充电。延安孕育了太多的杰出领袖和文艺人才。延安不仅是陕西的延安,也是全国的延安和世界的革命圣地,而延安文艺座谈会也一直鞭策她在革命的思想和革命的文艺道路上前行。
“我真诚地热爱人民、热爱延安、热爱延安鲁艺。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我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力军、排头兵,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贡献力量。”田华表示。
“来延安演出是我最强烈的期盼”
本报记者 叶四青 孙晨籍 实习生 刘艺璇
“来延安演出是我从事艺术事业40多年最强烈的一个期盼,我们一家人都有别样的延安情怀!”国家一级演员吴京安说。
吴京安的父亲1933年参加革命,是抗大二分校的党史和理论教员;他的岳父是《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曲作者刘烽,也是鲁艺老校务会的秘书长、法人。他的岳母刘燕萍是绥德人,是陕北民歌《兰花花》的首唱者,也是她把这首歌唱到了国际的舞台。吴京安出生于西安,因钟情“白嘉轩”一角而出演了话剧《白鹿原》。如今回到革命圣地延安参加鲁艺周年庆,吴京安直呼,“我与延安缘分不浅”。
吴京安说,他的岳父正在医院重症室病床上接受治疗。在半清醒的状态听到吴京安要去延安鲁艺80周年演出的消息,老人睁开了眼睛,眼角挂着一滴泪。“我知道那一滴泪是代表着所有的老前辈,一代延安人、一代鲁艺人对以梦为马,随处可栖青春岁月的深情怀恋和不舍。”
吴京安表示,他此次来延安鲁艺演出,旨在向前辈艺术家,向共和国的建立奉献出了所有的老一辈艺术家致敬。
“来鲁艺是诗意之旅中最荣耀的时刻”
本报记者 房佳 实习生 延媛
“诗歌是最真实的历史,它记载着每个人的精神世界,他是精神家园的灵魂。今天我作为总导演和主持人参加纪念鲁艺成立80周年文艺演出,这是我一生当中诗意之旅最荣耀的时刻。”中国教育电视台《诗意中国》总导演、纪念鲁艺成立80周年文艺演出导演、主持人张宏说。
站在延安鲁艺的校园里,看到白苍苍的老艺术家在舞台上纵情欢歌,表达时代的美好,追忆曾经鲁艺人的梦想,张宏落泪了。
“践行诗歌文化十几年来,今天在延安鲁艺才让我真正找到了诗意的港湾。此次,我们来到宝塔山,来到延河岸边,共同来沐浴延安精神、鲁艺精神的力量让我此生无憾。我们《诗意中国》有责任把真实的鲁艺精神传递到四面八方,打造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张宏说。
1938年,鲁艺创办之后,多少的热血青年,冒着枪林弹雨舍家弃业,不顾一切地奔向延安。今天,文艺演出中的《黄河大合唱》《兄妹开荒》《延安颂》《回延安》仿佛又带着我们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80年前,这些艺术作品都是我们魂牵梦绕的精神符号。
张宏表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初心’就是我们美好的精神家园,当下真正能承载我们精神家园的就是鲁艺精神。此次,我们要把鲁艺精神的种子带回去,播撒到《诗意中国》的荧屏,让更多的人去领略鲁艺的艺术精神。同时,我也要代表中国教育电视台《诗意中国》全体工作人员表达对鲁艺的敬意、对圣地延安的敬意。”
“我把鲁艺比母亲”
本报记者 叶四青 实习生 刘艺璇
“作为歌者,我享受着荣誉,分享着作曲者的美好情怀。今天来参加鲁艺的80周年诞辰,我选择了《延安颂》。如果将来百年鲁艺的话,我还要来唱《延安颂》。”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说。
李双江说,在解放军艺术学院50周年校庆的时候,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运来一块巨石放在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大门口。对于军艺来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就像它的母亲,这是一种传承关系,军艺和鲁艺拥有共同的美好情怀。很多人向往能够到鲁艺学习,瞻仰这样一些历史的记忆。即使是鲁艺的几个树墩、几个木板凳也能感受到严肃刻苦,这种传承激励着每一位艺术家,是每个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当今的文艺工作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时代担当?这是当前众多艺术家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李双江说,毛主席曾说朱总司令是带枪的部队,还有一位“鲁司令”带的是拿笔的部队,这两支部队同等重要,这位“鲁司令”就是鲁艺。“这是我听过对艺术最高的评价,同时也让他明白了,文艺工作者永远不能小看自己,要有信心,要有力量,要创造出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延安精神的作品,要让文艺作品成为激励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