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玉江
我是怀着谦恭而真诚的心,仔细地通读了王炜先生的新著《落花红落花白》这部散文集子的。掩卷闭目遐思,如沐春风、犹饮甘露般舒坦畅快,迷醉和幸福得不能自已。作者所经历的那一幕幕往事,讲述的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描绘的一处处美丽的景色,仿佛就在我的眼前呈现,在我的脑海中萦绕。由此便幻化出王炜那可爱、智慧、谦卑的形象。说他可爱,是因为他本身就长一张一成不变的娃娃脸,举手投足,谈吐说笑,憨态可掬,傻乎乎一个孩童般模样。说他智慧,是因为他聪明、睿智,上晓天文,下识地理,轻轻年纪,已悟透人生,洞悉世事。说他谦卑,是因为他见了人总是埋着头,躬着身,礼让三分,还未开言,腼腆的脸早已笑成了一朵花;有时在人多的场合,大伙侃侃而谈,有的甚至因为某个观点、某件事情,争得面红耳赤,而王炜却并不苟言,更不与人争高论低、一决雌雄,只是一个劲地咧着嘴傻笑着听人讲话。这就是王炜,一个大智若愚、聪明过人的王炜呵!
王炜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散文学会理事,延安市社科联副主席。长期从事文学、文化工作,坚持数年,笔耕不辍,曾出版过好几部散文、诗歌、小说集子,在地方和全国有关报纸杂志公开发表作品200多篇,并屡屡获得各类奖项,声名鹊起。这次出版的《落花红落花白》散文集子,收录了他近年来潜心创作的62篇作品,可以说是他的心血之作,更是他文学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我不能说王炜是一位文学高手、散文大家,但他是一名优秀的散文作家却是不争的事实;我也不能说王炜著作等身、成果丰硕,但他对文学的挚爱,对写作的坚守,对创作的敬畏和吃苦精神,完全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我更不能说王炜每一篇习作特别是收录到《落花红落花白》这部散文集子中的作品,篇篇皆优、无可挑剔,但他佳作迭出,连连获奖,绝大部分作品是上乘之作却是人所共知,有口皆碑。我想,在文学依然神圣、作家堪当重任、创作队伍不断壮大、精品力作推陈出新、读者鉴赏水平愈来愈高的当下,作为一名虔诚的文学信徒和背负使命的作家,王炜先生能达到这样的高度,真的已经很了不起了,值得可圈可点,可喜可贺!
在这里,我姑且先不评价《落花红落花白》这部书的内容。但就那清爽素雅的封面、图文并茂的编排,就让我眼前一亮,爱不释手!至于那冠以“落花红落花白”的书名,更令人销魂荡魄,怜香惜玉。由此使我蓦然想起陕北阳春三月漫山遍野竞相怒放的山桃花、山杏花,它们是那样红艳,那样粉白,那样绚丽夺目、光彩照人!是啊,“陕北三月桃杏开,红的红来白的白。白花欲赛冬日雪,红花似醉漫天霞。”想起《红楼梦》中美若天仙、多愁善感、身段纤细、含情脉脉、婉约哀怨的林黛玉葬花的情景。这不得不使人产生迫不及待地要打开书本一口气读完的强烈欲望。
总览王炜《落花红落花白》这部散文集子,可谓内容丰富,题材众多。有对孩提时代的追忆,有对生活命运的感受,有对外出旅游的见闻,也有对本土文化的描摹与吟唱,还有对茶道、儒释道的诠释和人情世故、婚姻恋情的体悟。每篇文章无不充满了思想智慧和真情实感,没有掩饰,毫无造作,是山间小溪的自然流淌,是人间真情的率性表露,更像是缕缕清风扑面而来,那么清纯,那么酣畅,那么撩拨人心!每每捧读,宛若有一位智者,在真诚地面对着你,绘声绘色,娓娓道来,向你讲述着一个又一个精彩而鲜活的故事,使你沉浸其中,欲罢不能,与故事中的人和事同喜同悲,同笑同泣。进而完全被书中那些扑朔迷离、委婉动听的故事所迷惑,所陶醉。
古老的陕北大地呵,不仅古朴、苍凉、厚重、壮阔,而且神奇、美丽、人杰、现代。从古至今,诞生了许许多多英雄好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独特的地域,悠久的历史,民族的交融,淳朴的民众,孕育了厚积薄发的优秀黄河文化、黄土文化、黄帝文化和灿若星河的民间、民俗文化,以及那些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红色文化、知青文化。因了这些众多文化的涵养和熏陶,就有歌之不完、书之不尽的史诗巨篇。王炜生在陕北、长在陕北,从小饱受这些众多文化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这无疑给他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使得他一次又一次产生创作灵感。因而,才使他的笔下出现了诸如《旷野中的课堂》《月光光》《一条裤子的重量》《唢呐风吟》《一树梨花》等地域乡土式的佳作。甚至就连窨子、苦菜、小人书、旧唱片、纸缸盛米、打毛猴、捕鸟、钻地洞、割麦、一头骡子等,也成了他描述书写、浅唱低吟的对象。这些题材自然成为他写作的重点,占据了《落花红落花白》一书中的主角。每读一篇,无不感到分外亲切和振奋。
王炜是一个非常有心且极富情感的人,待人真诚,处事厚道。但凡熟悉他的人都有同感!粗看,他似乎不修边幅,大不咧咧,表面平静如水;可细细观之,尤其是读了他的散文后,却大相径庭、判若两人。他思想情感丰富细腻,内心世界波澜壮阔,浑身充满着火一般的热情,不,是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正能量,每一个毛孔都喷射着炽热的火焰,怜惜和悲悯情愫时时在叩击着他的心扉,影响和左右着他人生和写作的航标。这在《我心中的蓝》《春光明媚》《家在绿肥红瘦间》《让我牵住你的手》《一万朵花的祝福》等篇什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随着作者的讲述和作品中的人和事一起悲、一起伤,一起惋惜、一起哀痛。
旅游方面的题材是众多作家关注的对象和习作的一部分。王炜也毫不例外。出于职业,他曾外出参加过多次文学采风、笔会、交流等活动,走过许多地方,瞻观过不少名山大川、古刹田园。每到一地、一处,他总有收获,必定要将那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最后打磨润色,上升到篇篇佳作,呈现在读者面前。如《呼伦贝尔一泓碧澈》《海南打台风》《大道绵山》《烟雨黄山》《玉龙是一尊神》《彩云之上》等,就是这些众多游记作品中的精品之作。细细读来,犹若自己也跟着作者旅行了一番,似有身临其境之感。
除此而外,王炜对茶道、儒释道、泥壶瓷器、花卉草木也很感兴趣,钟情有加,颇有研究,从中悟出了许多哲理。像《茶境》《紫苑茶香》《龙井问茶》《武夷访茶》《紫茗有情》《佛如是说》《眉醉》《你我如何能到达同一时空》等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作,总是让你浮想联翩,思绪万千,深受教育和启迪。
王炜又是一个做事认真、勤奋敬业的人。这在读书和写作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他能创作出如此精美的作品,与他博览群书、博采众长不无关系。他不是就读书而读书,而是把读书作为一种理想,一种境界,一种修养,一种提高,一种进步,外化于形,内化于心,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态度,勤于思考,善于把握,从中找出规律性和感悟性的东西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我所用,不断充实和提高着自己。他所写的有关茶、佛、花之类的文章,就是阅读了有关茶道、儒释道、花卉之类的书籍后,掌握了这方面的有关知识,汲取了其中的营养和智慧,使自己的思想、情操和精神上升到了一定高度,从而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自己的认知和感悟来。他不是就写作而写作,而是把写作作为一种担当,一种使命,一种艺术,一种历练,一种追求,一种不吐不快的吟唱,每到一处,每忆一事,每写一篇,尽可能地做到眼到、耳到、鼻到、脚到、手到,景到、物到、心到、情到、神到。因而他所创作的作品总是那么形象逼真,活灵活现,情真意切,扣人心弦,生活情趣浓郁,语韵回味无穷,哲理耐人寻味。这样的作品,注定要打动人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影响力,感染、鼓舞和引领着广大读者奋力前行。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对于任何一个作家来说,如果没有火热而丰富的生活,创作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显得很是尴尬而无奈。但文学作品并不是简单的原始复制,而应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说透一点就是对生活的加工、提炼和升华。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作品是具有艺术性的,包括散文作品在内。研读王炜先生的这些散文,虽然大多数采取的是水到渠成、直抒胸臆的方式,不揉不矫,自然顺畅。但并不是平铺直叙、不加修饰,而是运用了不少写作技巧。如有的开头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没有拐弯抹角,像《中秋天上月》《童稚粘心》等篇什就是这样。有的却采取倒叙,纯粹素描的办法,很快将读者引入其境,令人无限遐思。最典型的是《无夜》《望江楼一日千载》等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写就的。有的采用夹叙夹议,竭尽所能地对整篇文章加以诠释,表明自己的观点,让读者进一步加深理解;还有的两条线并举,纵横驰骋,穿插前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洋洋洒洒,相互映衬,体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哲理。例《死亡是一个门洞》《身体里的风》等。文章的结尾呢,不少作品更加收放自如,张弛有度,或顺理成章、戛然而止,没有画蛇添足,更没有废话连篇;或前呼后应,画龙点睛,升华主题,并不无病呻吟,也不弄巧成拙;或突发议论,石破天惊,悟出真谛,没有云里来雾里去和南辕北辙之嫌。《武夷山上大红袍》《欢欢》等作品便是最好的例证。
王炜的语言功底深厚,驾驭文字的能力也很强。长期以来的刻苦学习、勤奋写作,再加上与生俱来的文学天赋,使他对语言文字有着超人的理解和把玩。每一个汉字、词组,在他的笔下成了任意驱赶的羔羊,随便摆布的棋子,想怎么驱赶就怎么驱赶,想怎么摆布就怎么摆布,想怎么组合就怎么组合,而且这驱赶,这摆布,这组合,都是那么新颖别致,恰到好处,犹如口吐莲花,妙语珠玑。这充分说明他遣词造句、驾驭文字的功力之精道,语言运用之娴熟,创作把持之灵活非一般人所能及。细细玩味,文字十分优美,情调意韵十足。譬如,排在本书首篇的《我心中的蓝》开头就这样写道:“露珠被阳光绊了一下,开始在那朵兰花上咯咯地笑。山塬有雾,丝丝缕缕攒动、展开,慢慢散去。阳光如水在山梁沟谷间流淌,我听到花朵扇动空气的噼剥声。露珠笑得太厉害,惹得兰花剧烈地颤抖。这让我想起一个清瘦的女孩。”再如,在《清凉之上菩提垂睑》一文开头写道:“风在狭长的沟谷旋转、聚集而后呼啸着扶摇而起。遇陡峭的山崖借势而上,穿林过谷向我直扑过来。我忽然体验到了一种奇妙的感觉,好像地心的引力瞬间消失了,我的身体轻薄如纸,被风吹得就要飘起来……”像这样想象丰富、拟人化的妙语佳句在《落花红落花白》一书篇什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这着实给文章的渲染、提升,增色不少。
王炜正当壮年,文学创作如日中天。殷切期望王炜先生继续秉持原有的作风和精神,坚守文学高地,在漫漫的创作道路上,步子踏得更稳、迈得更实,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更多更精的美文来,以飨广大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