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袁红丽 本报记者 房佳
从2016年2月至今,45岁的王娟担任富县羊泉镇太宜社区第一书记已经整整两年了。
太宜社区辖太宜和曲南两个自然村,是全镇最大的行政村。两年来,她不仅得到了全村人的认可,更成为全村的“编外”女管家。
“办公室桌椅破旧,门窗都不完整。”王娟回忆起刚到村上的场景。
“当务之急就是要把办公室布置起来,让村民愿意到村委会来。”王娟召集村班子成员商议。
知道办公经费紧张,王娟拿出1万元,村上又筹了2万元购置了办公设施,粉刷了墙体,更换了门窗。
办公室焕然一新,办公方便了,村民们也愿意来了,但村里的扩音喇叭却经常出问题。
“少了‘大喇叭’可不行,党的声音要让全村人都能听到。”王娟多次跑到县里,最终与帮扶该社区的县地税局协调到3万元,为村里安装了无线广播,随后,她又协调了30万元项目资金,对全村墙体进行了亮化。
“王书记来了以后,咱太宜一天一个样。村子看着舒服,住着更舒心。”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在王娟的笔记本上,几乎每家的电话号码和身份证号码她都记得清清楚楚。“有啥问题一问王书记,她都是门儿清,甚至比有的村民还知道得详细。”该村村民樊随应说。
王娟让太宜人佩服的不仅因为这些,更因为她办了许多的难事。
曲南村组的村民张中义,2013年危房改造政府为他盖好了新房,但无论怎么劝说,他就是不愿意离开住了40多年的老屋。王娟来到他家,看着即将坍塌的屋背墙,下决心要把这件难事办成。于是她多次去劝说,终于让张中义搬入了新家。几个月后,旧房子的后背墙就坍塌了。
该村贫困户樊红斌2017年达到了脱贫标准,但是樊红斌却不愿退出。王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他不能把贫困户当成一种光荣的身份。樊红斌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在春节杀年猪时,主动给王娟送来三只猪蹄。
2017年,王娟协调30万元改造了两处沟头防护,协调资金30万元安装路灯30盏……解决了张开学妻子上户难的问题、解决了张文恒儿子看病医药费用1000元……
村子大、人口多、事情多,意味着王娟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
贫困户郭中德今年65岁,家里有3口人,老伴儿常年疾病缠身,5亩果园已经衰败,却没钱投资。王娟带领村干部和年轻劳力为其栽植大苗150株,将挂果周期由过去的5年缩短为3年。
2016年,羊泉镇提出“短期发展庭院养殖助农增收,长期发展苹果产业脱贫致富”的思路,王娟协调为郭中德改造60平方米猪舍,又跑帮扶单位联系13头猪崽。
管了太宜的“大家”,却无法顾及自己的“小家”。尽管把孩子从城里转到了羊泉镇中心小学,但她几乎天天都在村上,每天回来,女儿早已睡着了。
“王姐,你这年龄了干工作还这么认真。”同事们常开玩笑说。
“要是允许,我还能再干22年。”王娟笑着说。
22年,王娟从刚毕业的青春年华到了不惑中年,可她始终坚持在第一线,用行动诠释着第一书记的职责和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