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乡村美 产业兴 农民腰包鼓起来
——富县钳二便民服务中心探寻乡村振兴路径纪实
    ●张来栓介绍他家屋顶上的光伏发电板
通讯员 杨淑瑞
  从富县县城驱车一路向西南方向行驶17公里,就到了钳二便民服务中心小渭村。拐进村子,村头一面墙上“看得见青山绿水,留得住美丽乡愁”几个字格外显眼。
  这几天,小渭村新上任不久的村支部书记王向前可忙坏了。现在他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几个小伙子在村里栽种国槐。
  这是王向前当上村支部书记干的头一件事,“村子‘面子’不好看,年轻人留不住,媳妇也娶不进来。”
  王向前话说得实在。而在该中心,和他有同样看法的村干部不在少数。
  沿着公路沿线一路走访,太奇村620株珍珠海棠已栽种完毕;良村100棵柿子树也完工了;石家河村正在忙着栽植格桑花、红叶李……
  “乡村振兴得先美村子。”这是钳二便民服务中心党支部和村干部们在乡村振兴发展上达成的共识。
  “面子”有了,“里子”当然也不能丢。该中心党委书记惠延林在年初中心乡村振兴推进工作会上提到:要在乡村振兴里看到“青山绿水,金山银山”。
  老园焕发“青春”,千亩果园完成改造
  “小渭村的大多数果园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建的,20年以上树龄的果园占全村果园面积80%以上。”村委会主任张百万分析道,村里1217亩果园中,老园就占了1000亩,占比超五分之四。
  张百万想得远。在乡村振兴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非搞不可。
  从去年开始,张百万动员小渭村村民响应该中心老果园改造意见:间伐老果园、栽植新苗、改善土壤。
  为什么要对老果园进行改造?已经尝到甜头的果农高世明算了一笔账:“家里22亩果园树龄均在23年以上,2012年以前每年投资近10万元,纯收入17万元,2012年间伐、改善土壤后,每年投资减少3万元,纯收入达到32万元,由于果品质量高,一上市就被客商抢购一空。”
  刚刚在果园完成强拉枝工作的果农张建军也深有感触:“这个园子的果树是1996年栽下的,这几年的苹果产量低、品质差,好多客商都不要,再不进行改造,损失可就越来越大了!”
  “进行老果园改造的核心就是要解决园子密闭、树干低、通风不畅、光照条件差等问题,提高苹果品质和效益。”该中心分管农业工作的副主任李南说:“老园振兴工程是中心乡村振兴的新战略,让老果园‘焕发青春’,也是让果农增收的一大措施。”
  据了解,目前该中心已完成老果园改造1000亩。
  房顶生“金”,光伏发电渐入寻常百姓家
  关于房顶生“金”,石家河村的张来栓很自豪:“2016年我花了16万元,买了15.8千瓦的光伏发电板安置在屋顶上,2017年2月份并网发电,每天发电80度左右,国家每度电补贴0.42元,卖给市供电局每度电0.56元,算起来,每度电可以有0.98元的收入。”
  张来栓粗略算了一下:15.8千瓦的发电板平均每月发电2400度,也就是说,一个月大概可赚到2352元,其中国家每月补贴1008元。
  两年前,张来栓花16万元买回“几块电板”,在村里人眼里就是“乱花钱”,现在每月逆变器上的数据显示和张来栓银行卡上的钱数让村民们开始羡慕起来。
  跃跃欲试的村民也开始规划手中闲置的钱,让钱“生”钱。该中心鼓励并支持村民发展第三产业,为村民引进资源,有效利用乡村空间,为当地经济发展添砖加瓦,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旱改厕,46户村民告别“旱厕”
  在孔春孝看来,农村如厕是个大问题。
  从去年11月份开始,作为良村村支部副书记的孔春孝就多次在村支部会议上提出旱改厕问题,得到了村里许多村民的响应。目前,村里已完成26户改厕工作。
  村民张白娃指着自己新改的厕所,高兴地介绍了起来,“这是双翁漏斗式卫生厕所,无臭味、无蚊蝇,只要一舀水,就能把厕所冲干净。”
  张白娃说,之前村里的厕所用一句顺口溜可形容,“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
  村民郭润兰对改厕也是赞不绝口:“农村厕所一般建在院子里,一到夏天整个院子气味都比较难闻,现在一改厕,卫生比以前干净多了。”
  良村将旱改厕作为本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成效也吸引了周边许多村。年初,该中心党委以良村为示范村,将旱改厕纳入乡村振兴年度工作计划中,在全中心推广,目前已有46户村民告别旱厕。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现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在钳二便民服务中心党委会上再次引起了热烈讨论,也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这条路,他们会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