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记者 程伟
延川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截至2016年年底,全县有贫困人口4394户1.27万人。面对县情实际,去年以来,延川县委、县政府以精准扶贫为抓手,创新开展了推进移风易俗、“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创建、“评优树模”表彰、弘扬家风家训等活动,让文明新风不断吹入群众的心中,不仅有效克服了少数群众“等、靠、要”思想,而且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有力地加快了全县脱贫攻坚步伐。
推进移风易俗,让革除陋习成为新风尚
随礼不超过100元,招待烟不超过10元,招待酒不超过100元,改变过去大操大办的习俗……这是时下延川县永坪镇聂家坪村红白理事会对全村村民在家过红白喜事的新规定。
“自从县上开展扶贫扶志思想教育活动以来,村里的红白理事会发挥了大作用。过去办红白喜事都跑到城里,一桌饭菜需要500元,现在村民在自家举办,一桌饭菜成本只要200元,估算下来,仅酒席一项,至少能节省3000元。”聂家坪村党支部书记高叶平说。
随礼金额比过去降低了,大家都把心思放在了发展生产上,如今的聂家坪村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去年以来,延川县把移风易俗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先后发放倡议书8000余份、出动宣传车50余次、张贴宣传标语1.6万条,广泛宣传移风易俗。163个行政村不但制定了《村规民约》,而且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弘扬勤劳节俭、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助推脱贫攻坚的文明新风逐步在全县树立起来。
据悉,通过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延川县目前已形成了除陋习、树新风的良好氛围,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封建迷信、黄赌毒等不良社会风气,脱贫步伐明显加快。2017年,延川县累计有贫困人口1515户4232人实现脱贫。
创建“美丽乡村”,让群众生活得更有质量
“又要发‘流动红旗’了,看看这次是谁家。”4月20日,延水关镇寺河村村民刘齐珍兴奋地说。
刘齐珍是寺河村有名的“勤快人”。延川县“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创建活动开展后,“流动红旗”挂到了她家,刘齐珍干劲更足了。在她的带动下,很多村民都自觉地搞好自家的环境卫生,使寺河村面貌焕然一新。
去年以来,按照“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创建活动要求,延川县各示范村集中整治环境卫生8次,清理垃圾280多吨;每个乡镇在抓好所有村创建活动的基础上,突出抓好2个示范村,培育亮点,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活动;投资300万元建成173个“爱心超市”,覆盖县、镇、村三级,并推行“劳动挣积分,积分换实物”运行模式,引导群众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全面推动各村建立“红黑榜”,将勤和懒、好和差放在一起,进行横向对比,激励贫困群众自我加压,主动脱贫;建立“道德说事会”制度,组织“公民道德讲堂”,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是非观。据统计,经教育引导,全县去年254户贫困群众由“落后”变为“先进”。农村面貌得到极大改观,村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延川真正实现了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生活美。
开展“评优树模”,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我种的辣椒、西瓜、甜瓜如今已销售到了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现在的日子美着呢!”贾家坪镇刘马家圪塔村村民张智发说。
据了解,2015年,张智发家被纳入贫困户,无一技之长的他只能靠在外打工维持全家生计,一年下来挣不了多少钱。面对生活窘境,张智发曾一度失去了信心。
自延川县开展“评优树模”活动以来,张智发在刘马家圪塔村干部帮扶下,放下了思想“包袱”,选择回村务农。2017年,张智发种植大棚蔬菜、水果收入7万多元,不仅自己脱了贫,还成了村里致富带头人、大棚种植技术能手。2018年,张智发被评为“脱贫之星”。
去年以来,延川县开展身边好人、延川模范等一系列评选表彰活动,共计评出文明户301户、好媳妇305人、致富带头人297人、孝子172人、诚信村民166人、乡贤152人、脱贫之星33人、延川模范6人、文明家庭5户,此外还评出星级文明户4800余户。“评优树模”活动增强了贫困群众苦干实干、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决心。
弘扬家风家训,让文明新风吹入群众心中
去年以来,延川县把家风家训作为扶贫扶志的关键点,以村为单位,让每村每户挖掘整理自家的家风家训,征集优秀家风家训1300余条;先后建立了冯山云家风馆和高家大院家风馆;开展家风故事宣讲26场次,听讲群众达1万余名;广泛开展优秀家风评选活动,通过讲家风故事,建设家风广场、家风长廊,开展家风讲座等形式,宣传推广了62个优秀家风家训典型。
通过传承家风家训,延川县以提高村民道德水平、引领文明风尚为突破口,教育引导村民,让文明新风吹入每个村民的心中,打架斗殴现象基本杜绝,婆媳不和、妯娌嫌隙、邻里口角等恶习基本根除,全县的良好风尚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