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我是第一书记
“我想和群众时刻在一起”
——记子长县瓦窑堡街道张家庄村第一书记马永涛
马永涛(右)在农户地里查看糜子生长情况(资料照片)
  通讯员 郝文军 本报记者 叶四青
  “刚上班一个月工资2000多元,五险一金都交了,工作比较稳定。马书记帮我解决了家里的一件大难事,真的太感谢他了。”近日,子长县瓦窑堡街道张家庄村石候海高兴地对记者说道。石候海是张家庄村的贫困户,家里两个孩子上大学,家中收入主要以种植蘑菇为主,生活困难。2016年,大儿子石玉从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大专)石油化工专业毕业,在西安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后来,石候海将这件烦心事与第一书记马永涛进行了沟通。2017年8月,陕建集团公开招聘,在马永涛的多方协调和集团领导的认真考虑下,石玉被陕西建工集团破格录用。
  马永涛是2016年4月陕建集团选派到张家庄村的第一书记,自上任的那天起,他就与这个小村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张家庄村位于子长县瓦窑堡街道西南部,距离县城1公里,由老庄、岭湾、张家庄、桃岔河、杨家庄、黑豆地沟、沙里沟7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371户、1180人,村子人多地少,村上发展缓慢。
  从驻村的第一天开始,马永涛便一步一个脚印,带领群众奋战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近两年来,马永涛每个月驻村时间达20天以上,与村民同吃同住同行。冬季的时候,村委会窑洞里十分寒冷,瓦窑堡街道领导多次让马永涛住到镇政府的办公室,那里有集中供暖和职工食堂,但都被马永涛谢绝了。
  “我想和群众时刻在一起!”马永涛郑重地说。
  面对村子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马永涛多方奔走联系,筹措资金,对村里的水、电、路、村委会办公室等基础设施进行了维修和改善。经过两年来的驻村帮扶,如今,张家庄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贫困群众的脱贫路也越走越宽。
  张家庄村现有菌菇养殖大棚三个,产品主要给农贸市场和县城的几个小饭馆供应。马永涛通过查阅书籍,请教专家,成功培育出了适合城市消费人群的盆栽蘑菇,极大提高了产品效益。同时,马永涛主张将三个蘑菇养殖大棚对外开放,让城里人利用闲暇时间来到棚内进行采摘,这样一来可以让大家亲眼看见蘑菇的成长过程,二来现采的蘑菇都是原生态无公害绿色食品,新鲜健康,顾客喜欢,购买量也大,种植户的收入也会提高。“马书记这几年到我们村帮扶以来,我的蘑菇种植规模扩大了,收入明显比以前高了,娃娃上学的费用也有保障了。”石候海对记者说。
  驻村两年来,马永涛坚持每天走访3户群众,经过长时间的调研总结,他认为捐钱送物只能解决眼前的困难,无法改变根本,群众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找准项目、发展产业,有了项目、有了产业,才有机会让村里经济有所发展,才能让村民摘掉贫困的“帽子”。
  经过多方考察研究,马永涛和其他村委会班子成员最终确定引进黑枸杞、藜麦、杂粮作为张家庄村的致富产业。其中,黑枸杞是当前比较高端的养生品,价格非常昂贵,每斤市面上可以卖到300~2000元不等,每亩地可种植400~500棵,利润可以达到三至五万元。2017年,马永涛带领张家庄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前往宁夏固原实地考察黑枸杞成苗,并且直接与当地黑枸杞种植合作社签订购买成苗的合同。回来后,村上种植黑枸杞试验田12亩。当年冬天,12亩黑枸杞已经达到70%的成活率。张家庄村的新产业发展又迈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