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3)版
发布日期:
让生态美景永驻人间
——黄龙县梁家河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范本
  通讯员 刘树刚 刘杨阳 本报记者 张吉祥 刘阳
  五月的黄龙,天蓝地碧,山清水秀。走进黄龙县石堡镇梁家河村,阳光明媚,风清云白,鲜花竞放,绿草如茵。农家小院灰瓦白墙、错落有致,乡间的小路整洁干净、蜿蜒曲折;村在景中建、人在绿中走,一种碧野连天远、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韵味直沁心脾。
  徜徉在这宁静、和谐、美丽的小山村里,记者的耳边回响起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
   A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13年4月10日,习近平在海南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 
  梁家河是黄龙县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的一个典型。近年来,该县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发展思路,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实现了人与自然的深度融合、生态与经济的高度统一。
  黄龙县石堡镇梁家河村是一个距离县城9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216户717人的小村庄。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梁家河村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发展乡村旅游、种植业、养殖业时,始终立足于保护、改善生态环境。重点开发田园观光、休闲度假、避暑养生、果园采摘、庭院休憩、临湖观景等景区产品,打造集休闲、度假、康养、露营、文化等为一体的旅游产业体系,实现了从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多种形式并存的旅游业态的转变。
  梁家河村还坚持保护性开发,保留了土坯墙、石板顶、石链墙的院落,改造了千篇一律的旧村民居,拆除了危房危窑和简易房,房前屋后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利用荒地、林地、边角地和废弃宅基地开发了老油坊、景观涝池、七彩山鸡养殖园。规范了农户养猪养鸡,实施了生态修复保护工程,开展了农户庭院美化、农业面源污染和河道治理等环境治理工作,建立了农业产品可追溯体系……小村的景点、巷道、民居被花草林带相连,乡村风情、农家情怀和田园风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同时,围绕村美、民富、环境优的目标,改善环境,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构建“户收集、村清运、镇处理”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建立爱心超市、垃圾兑换银行,教育群众树立“拾垃圾、攒积分、换商品”的新理念;将旱厕改成了水厕,铺设了雨污分离管网,引导村民养成重视环保的良好卫生意识。投资900万元建设了水产养殖池12个,投资50万元建成生态涝池2个,投资300万元修建了杨树林公园2处,设立了“党建+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岗19个。投资700万元,新增绿化面积42亩,硬化村间巷道6条,整治沿线卫生7.8公里,铺设污水管道3700米,建设100立方米化粪池3座,维修排水渠3100米,栽植各类乔灌木4700株,粉刷门楼院墙6800平方米,墙体彩绘1200平方米,安装路灯35盏,绿化美化道路2.6公里。
  如今的梁家河村,一幢幢、一排排灰瓦白墙的农家小院镶嵌在翠绿之中,或古韵古风,或清爽整洁,与周边的青山绿树相映成趣。你可以品龙翘茶、尝农家味;也可以邻水捧读、凭栏赏景;还可以纵享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农家淳朴风情,体味浓浓的记忆乡愁。
  爬山、散步、骑车、钓鱼,四周的鸟鸣声、山间的流水声、竹林的摇曳声……宜人的乡景乡貌流淌着原汁原味的乡愁味道。
  B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摘自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在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时,梁家河村努力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通过产业转型、旧村改造、设施配套、人居环境治理、“三变改革”等一系列措施,使小小的梁家河村从“一处美”拓展为“一片美”,从“新村美”拓展为“协调美”,同时,体现了乡村振兴的现代之美。
  该村坚持“生态立村、旅游带动”的发展思路,突出旅游带动,采取“旅游+N”的方式,推动农旅深度融合,构建了多元化产业格局。发展农家乐6家、农家旅馆10家、庭院养殖23家,开发了水乡浓情观光园、百亩水产养殖观赏园、万只七彩山鸡养殖园、农家养殖体验园等旅游项目。建成了核桃示范园870亩,苹果高效园380亩,蔬菜采摘园25亩,油用牡丹、油葵、大豆等各类产业220亩,发展中蜂、大闸蟹、冷水鱼、七彩山鸡等特色产业,形成了“旅游产业支撑、主导产业提升、特色产业补充”的产业格局,提升了农业生态价值。
  与此同时,梁家河村紧扣乡村旅游主线,以“三变改革”为契机,有效整合农村资金、资源、资本,提升村民经营性、财产性、工资性收入。紧扣“确权、易权、赋权”关键环节,率先对全村耕地、林地、宅基地、房屋等进行确权登记,划清四至,明细产权。在确权、核算基础上,党支部牵头,党员干部带头,将村里49户134亩零散的耕地、林地、撂荒地,流转给镇兴农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公司将每年经营利润的50%划拨村里,作为村集体经济积累,使资源变为资产。村党支部动员村民将土地、果园、房产、产业等已经“确权”的生产经营要素易权折价入股村集体,班子成员带头入股5万元,带动村民入股118万元。同时,把各类产业发展资金、扶贫资金入股,实行合股联营,筹集的资金由村集体统一管理,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开发等,实现资金变股金;梁家河村从最早的3户入股,目前发展到全村54户参股。参股形式更加多样,群众一方面通过“入股”,获取经营性收入,另一方面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第三产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实现了“上山变上班、农民变股民”。
   C 让文明村风成为时尚
  三治合一,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构建以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支撑、自治为核心的“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大力开展“七五”普法教育,创建法制乡村、平安乡村,建立矛盾纠纷排查体系,扭转村民“信官不信法、信权不信法”的陈旧观念,形成学法、用法、信法的法制意识;开展“好乡贤、好公婆、好儿媳、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全村共评选各类先进人物12人,移风易俗,用榜样的力量带动村民奋发向上,弘扬真善美;修订村规民约,将环境卫生保洁、护林防火、婚丧嫁娶、倡导节俭理念列入村民公约,“三治合一”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乡村治理新体系,形成了风清气正、和谐共生的社会生态和乡风文明的文化生态。
  党建引领,建好乡村振兴大文章。梁家河村按照“体系标准化、管理信息化、载体品牌化、服务人性化”的四化建设为引领,深入开展创建“蜂巢党建”品牌,创建“学习型、团结性、实干型、廉洁型、创新型”的“蜂巢式”五型党支部,争当“理想信念之美、服务技能之美、勤勉担当之美、律己尚德之美、为民务实之美”的“蜜蜂式”五美党员,扎实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解决好党员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服务意识、创新能力发展不相配套的问题,抓实党员闭环式教育管理,围绕脱贫攻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深入推动农村“三变”改革,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依法规范乡规民约,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法治引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