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黄龙山脱贫礼赞
    ●群众在景区售卖旅游产品
    ●签约医疗团队上门查看病情
    ●贫困户在合作社打工
●水磨坊安置小区一角
  本报记者 雷荣 通讯员 陈文冰
  “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为了这一承诺,县域面积小、经济总量少的黄龙县聚集起巨大能量,在精准脱贫的路上风雨兼程、铿锵前行。
  “‘脱贫攻坚奔小康’是我县今年精准脱贫的任务和目标,虽然加了简单‘奔小康’三个字,但是内涵更深,要求更高。”黄龙县县长李富荣笑着说,“黄龙不仅仅停留在完成128户305人的脱贫任务上,而是要通过脱贫攻坚,让全县老百姓同步过上‘生活在城镇、产业在农村、致富在旅游’的美好生活。”
  时下的黄龙大地,一场脱贫攻坚奔小康战役正在如火如荼进行……
  “旅游+脱贫” 让日子更有盼头
  走进黄龙县石堡镇安善村,四周葱葱青山,村前潺潺碧水,天蓝云白,空气清新,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清新的水墨画中。
  马海军正在热情地招呼客人,厨师炒菜、老板跑堂,忙得不亦乐乎。炖土鸡、农家鱼、黄龙大闸蟹等等,这些农家乐的特色菜,很受游客欢迎。
  “我们黄龙是个小县城,青山绿水,环境特别好。许多外地大城市的客人来了,除了欣赏山里的风景和休闲娱乐以外,剩下的事,就是想选择一家有特色的农家乐尝尝鲜。是党的好政策带领我们奔小康,让我们过上了好生活。”马海军高兴地说。
  马海军是安善村当地的一位村民,也是农家乐的老板。前几年,因为家人患病花了不少钱,加之自己没资金、没技术,成了村里有名的贫困户。随着黄龙旅游的火爆,瞅到商机的马海军在镇政府的引导、扶持下,也做起了旅游的生意。
  “小刘书记,年初给我定下的脱贫计划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下一步怎么走呀?”看着自家的农家乐院里满满当当的客人,马海军与村第一书记刘迪交流着。
  “叔,照咱这个生意的红火程度,今年脱贫已经是板上钉钉了。我觉得现在你可以考虑加盖个二层扩大经营规模,多与大家分享交流经验,相信生意会更好的,可以帮助村里其他人一起挣钱。”刘迪建议道。
  生态旅游成就了山区群众的致富梦。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昔日贫穷的小县城“火”了起来,络绎不绝的游客让黄龙许多人吃上了“旅游饭”。
  进入夏季,白马滩镇石门村游客越来越多,村里变得越来越热闹。该村投入30万元,增加了水上乐园、蹦床、秋千等娱乐设施,将格桑花庄园与石门峡漂流相结合,通过支部+景区+精准脱贫户,引导群众开办农家乐、发展民宿,雇佣贫困户从事环卫保洁、仓库管理、秩序维持、餐饮服务等工作。
  去年,随着黄龙乡村旅游的持续火热,带动了农民开办农家乐98户,其中带动精准扶贫户5户,短期在农家乐打工22人,每月工资1500元,促进了贫困户的增收脱贫。在景区沿线和景区内部提供蜂蜜、核桃等土特产销售平台23处,直接为贫困人员提供就业岗位478个,全县60%以上的贫困户搭上了旅游致富的快车。 
   “新能源+脱贫” 让收入更有保障
  近年来,黄龙县在脱贫攻坚中,通过光伏扶贫,开辟增收渠道,帮助困难群众增加经济收入。
  在黄龙县三岔镇柏峪新村,一座占地1181亩的光伏电站格外显眼:一排排光伏发电板整齐排列,一块块发电板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配电室内,一条条电缆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源源不断地将电流传输到电网。
  村民卫启安因为妻子有病常年治疗,再加上劳动力少,种粮效益低,全家生活非常困难。听说在村里要建设光伏发电站,这让他看到了脱贫的曙光。
  平地、挖坑、安装设备,从电站施工的第一天起,卫启安便与其他村民一起在那里打工,四个月的时间,他就挣了1万多元。
  光伏电站工作人员雷新亮介绍,电站建成并网后,每年仍需要大量的工人从事除草、清洗电板等日常维护工作。只要有活干,他们都会联系村里的贫困户。“每一次都要干上15天以上,村民可以挣到几千元,是一笔不少的收入。”
  “像卫启安这样的贫困户全镇有85户,光伏发电站给每户每年发放3000元,持续20年。去年已经向贫困户兑现了25.5万元。”三岔镇组织委员梁小雨介绍说。
  “以前种植玉米累死累活基本才能收入500多元,现在把土地承包给光伏发电站,每亩给我们500元的承包费,还不用劳力和成本。我们一边种地,一边打工,两头都不误,日子总算是有了盼头。”卫启安妻子说起光伏发电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很是高兴。
  去年,三岔隆基30MW光伏扶贫建设项目和黄龙县城投能源分公司1.6MW村级、户用光伏扶贫建设项目,就为全县1393户贫困户扶持资金417.9万元。
  除了新能源脱贫,黄龙县还紧紧围绕壮大集体经济和发展特色产业,推广多渠道、多组合产业脱贫模式。建立产业脱贫项目库,划分年度金融脱贫责任田,配套资金、开展农民产业技能培训,促进群众增收。充分发挥产业扶持资金、小额信贷、互助资金作用,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资金、劳力和生产要素入股等形式,参与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争取产业贷款,重点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打造精准脱贫示范基地,确保到年底每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以上。
  “健康+脱贫” 让生命更有尊严
  5月25日,黄龙县三岔镇卫生院院长谢海英带着李玲芳、杨虎群组成的家庭医生服务小分队一大早就赶到柏峪新村。
  “这几天身体感觉怎么样?按时吃药了吗?”一到村里,谢海英便来到农妇傅妙琴家中,一边为她量血压,一边询问着病情。
  傅妙琴患有尿毒症、高血压,是村里的贫困户。2017年7月得病后,便参与了全县开展的“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每月享受医疗团队的免费上门诊疗、健康体检、健康回访等服务。
  “谢谢医生,谢谢你们来看我!”临走前,傅妙琴握着谢海英的手连声道谢。多次上门医疗服务之后,医生与签约贫困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像这样的医师团队全县共有51支,他们每月都要走访47个行政村530户贫困户,嘘寒问暖、把脉问诊,日夜兼程、风雨无阻。
  “医生每月至少来一次,村医每周至少来一次,他们就像‘管家’一样,一遍遍检查,一次次叮嘱,要求我们注意身体、按时吃药。”傅妙琴说道,“墙上还贴着每个医生的电话号码,遇到急事,我们只要打个电话,他们就上门看病送药。这一年多,没少麻烦他们,太感谢了!”
  “农民的健康意识比较差,不太注重疾病防治,治疗后又不懂得如何报销。”谢海英介绍,他们每月都会固定走进各个村庄宣传疾病预防知识、健康医疗相关政策法规以及治疗报销等知识。同时,还要给每个签约病人建立了‘六个一’健康档案,全面掌握每个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情况。
  去年,傅妙琴被纳入贫困户后,看病花了1.7万元,报销了1.6万多,自己花了不到1000元。
  傅妙琴只是全县641个慢病患者中的一个。
  健康脱贫中,黄龙县还以“达到四个百分之百”“村村有标准化卫生室”为目标,全面实行“四免一提一降”,落实“三个一批”等措施,大力开展十大行动,真正让党和国家的健康脱贫政策惠及到各个贫困户。全县重症兜底11人次,兑付保障金2.36万元,兜底保障率100%;大病治愈率100%;因病致贫返贫户由700户下降到530户,大病3人已治愈转入规范化慢病管理,慢病由855人减少到641人。1至4月底,贫困户住院336人次,在册贫困户实际医药费用报销全部达到90%以上。
  “以健康脱贫永远在路上的理念,持续开展十大行动,控增量,减存量,斩断健康扶贫的老病根,真正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因病致贫问题,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增加老百姓就医获得感和幸福感。”黄龙县卫计局局长夏秦豫说。 
  “易地搬迁+脱贫” 让家园更有温度
  初夏时分,走进黄龙县吉家河片区移民搬迁安置点,只见宽敞整洁的水泥路面、规划整齐的崭新楼房、整齐排列的新式路灯,翠意浓浓的小区绿化……掩映在蓝天白云之间,美景如画,格外俏丽。
  圪台乡五门口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条件恶劣。50岁的刘建军是该村二组人,由于自己身患残疾、母亲卧病在床,日子一直过得非常拮据。多年来,刘建军和母亲相依为命,居住在一孔风雨飘摇的窑洞中,度日如年。
  县上易地脱贫政策出台后,刘建军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进城安家,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
  3月15日,刘建军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这一天,他和母亲告别生活了几十年的破窑洞,搬迁到了吉家河移民安置点。推开房门,一套40平方米的房间全部装修一新,厨房、卫生间、卧室应有尽有,水电、电视网线、天然气全部接通,这让他们母子二人喜出望外。
  而这一切,刘建军只出了5000元。“我们按照不同的需求,修建了20至108平方米的5种户型房子,贫困户人均出2500元,最高不超1万元即可搬迁入住。”黄龙县移民搬迁办主任陈东明介绍说,“政府负责全部装修好,各种配套设施全部安装到位。贫困户还免交三年的物业管理费和天然气接口费。同时,只要在规定日期搬迁入住的,还可以免费领到电视机和电磁炉。”
  “太意外了,太好了,我做梦也没想到能住上这个房子,这公家比自己的娃都要好。”三岔镇李家庄村的沈发英老人感慨地说。
  “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并逐步致富”。黄龙县把易地脱贫搬迁项目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极大地调动了贫困群众搬迁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移民搬迁成为群众的暖心工程。
  “搬迁在这里的贫困户可以免费租赁商铺发展服务业;也可以参加合作社领取分红,年底固定效益分红不低于5000元;还可以就近打工,赚取工钱。”县移民搬迁办工作人员吴绍斌说,截至目前,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提供公益性岗位、特设公岗、公益专岗共计200余个,累计安排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124人。
  “现在不仅有了新家,还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一个月能拿1000多块钱的工资,我相信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搬迁住进水磨坊小区的曹文龙,在县城一家生态停车场上班,开始了他的新生活。
  “目前,吉家河、水磨坊两个片区各项建设工程已基本完成,已有477户贫困户搬迁入住,其余已交钥匙,年底前项目建设竣工率及入住率均可实现100%。”县移民搬迁办公室副主任吴业亮介绍说,“小区附近的第二小学、双语幼儿园、全民健身中心、老年公寓、龙城之窗商业区、水磨坊旅游商业街、在水一坊商业旅游街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也均已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