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记者 齐卉
5月17日一大早,延安市宜川县陈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李会民叫上几个乡亲,高高兴兴地到镇上去拉“免费盐”。乡亲们把3辆农用机动三轮车装得满满当当,拉回来按照户籍人口把食盐分给每一位村民。“我家13口人,分了117袋盐,今年全家都够吃了!”李会民高兴地说。
今年初,中国盐业总公司在对接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宜川县的扶贫协作工作中,为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危害,不断提高12万宜川人民的健康水平,决定实施为期3年的“扶贫盐”计划,每年为宜川县户籍人口每人提供4公斤免费优质碘盐,共计1500吨。中国盐业总公司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承担定点扶贫、对口支援等任务。他们采取行业扶贫、项目扶贫、产业扶贫和党建扶贫等一系列帮扶措施,对口帮扶我省宜川县、定边县等地,不断丰富帮扶内容,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产业扶贫拓宽帮扶路
距县城还有一个半小时车程的桌里村,地处宜川县东南部,村民们以种植花椒和核桃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帮扶前,当地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2300元,是出名的“落后村”。
2015年,中国盐业总公司与宜川县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后,派出陈建波挂职桌里村第一书记。陈建波一到村上,就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他用一个月时间办起了“桌里讲堂”:与大家一起拉家常,谋发展,想主意。不论是微信群、田间地头、党员活动室,还是乡亲们的窑洞里,都成了他的流动讲堂。接着他又用两个月时间和村干部一起制订了桌里村三年发展规划,村里涌动着尽快脱贫致富的热潮——昔日沉寂的小村庄顿时充满生机。
“村里来了陈书记,钱就找上了门。”5月25日,在桌里村村委会门口的核桃树下,村党支部书记李建明一边砸着核桃一边对记者说。李建明说的“钱上门”,不仅指的是村民挣了票子,还指村集体资产有了进账。多年来,桌里村一直无村集体资产。陈建波来后,着眼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帮村里组建了桃池果业专业合作社,并以“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帮助村民销售花椒、核桃、苹果等农特产品,并鼓励村民入股,激活合作社的内生动力。去年,利用中国盐业总公司搭建的销售平台,合作社销售农产品收入达90多万元,间接带动当地花椒市场行情每公斤上涨0.5元至1.5元,惠及全体椒农。按照合作社章程,桌里村集体的账本上第一次有了一笔4.3万元的入账,村民也分别领到了3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分红。
不仅如此,中国盐业总公司天津制盐院还花费20万元,历时一年,研制出了2.0版的“花椒盐”“漱口盐”和“花椒精油”,帮助当地椒农增强造血功能,助力宜川花椒产业提高附加值。
民生工程解民忧
中国盐业总公司对口帮扶宜川县的生动事例每一件都掷地有声——
帮助桌里村党员活动室进行信息化改造,配置12台电脑、1个小型网络交换机、2台打印机;帮助陈家庄村、流湾头村修建活动广场,使村民既能跳广场舞,又能晾晒花椒,结束了乡亲们在屋顶、马路上晾晒花椒的历史;帮助桌里村开工建设亮化工程,让77盏路灯照亮村民回家的路;贫困户家庭的孩子考上了大学,多方联系帮助其解决学费1万元……为全力做好定点扶贫县精准扶贫工作,中国盐业总公司力求为定点扶贫县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先后投入扶贫资金200万元,尽力帮助他们解决最急需、最迫切的民生问题。
给孩子们捐赠衣物及体育用品,是中国盐业总公司对口帮扶宜川县的又一大亮点。
宜川县集义镇九年制学校是“大爱中盐·温暖乡童”扶贫公益活动的第一站。为保证捐赠物资能够切实发放到每个受助学生手中,中国盐业总公司特别联手公益组织“爱心衣橱”,提前收集该校每位学生的身高、体重等信息,联系工厂量体裁衣,定制了446套防风防雨、保暖透气的冲锋衣裤,每套价值千元左右。
5月25日,记者在宜川县集义镇九年制学校看到,不少学生还穿着去年冬季捐赠的冲锋衣外套。“我们学校的孩子,有三分之一常年穿布鞋,绝大多数孩子一年到头都难以添置新衣服。考虑到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学校并不要求家长为孩子们购买校服。中国盐业总公司为孩子们添置的校服,对他们来说,非常实用。”集义镇九年制学校校长袁景林告诉记者。
采访中,记者见到了在宜川县挂职的县委常委、副县长许是,他是中国盐业总公司派驻当地的扶贫干部。他对记者说:“参与脱贫攻坚,助力精准脱贫,让贫困地区群众与全国人民同步够格迈入小康社会,是中央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中国盐业总公司有责任回馈、扶助老区人民,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为革命老区人民出一份力、做一些事,让老区人民的生活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