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脱贫攻坚·脱贫之星
王本领:豆腐“磨”出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李江峰 通讯员 白冰
  6月8日傍晚,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
  黄陵县双龙镇杜洛尾村沟南组,一间100多平方米的豆腐作坊里,53岁的王本领正和儿子忙碌着。
  “选豆子、泡豆子、磨豆子、过滤、烧火熬豆浆、过滤、压制成型,这几个步骤一个都不能少。”“打豆浆第一遍要打细一点,浓度高;烧锅一定要烧开,如果烧不开,豆腐就容易变质;点豆腐要点合适,点老了豆腐不好吃,点嫩了容易粘包……”王本领一边忙碌着,一边告诉记者,“去年腊月,我一天就卖出1000多斤豆腐。现在天气热,平均下来一天就是700斤左右。下一步,我打算建厂房,机器都已经买回来了,就是没有地基。”王本领说,他希望能及早把地基批下来,等到他把厂房建起来,除了豆腐,豆腐皮、豆腐干等豆制品也都可以上。“让村上的贫困户到他这里干活儿,大家就都能过上好日子了。”
  早几年前,王本领可没这样的精气神。“那几年,我的日子确实不好过,孩子他妈还出了车祸,送到西安去看病。我一个人在家既要种地,还要喂猪,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娃娃上大学临走的时候,家里连2000块钱都拿不出来,最后没办法只能出去打工。”说起过去的日子,王本领叹了口气。那时,他靠种玉米、蔬菜供孩子上学,日子过得举步维艰。
  “这日子怎么才能过好?”勤劳的王本领开始琢磨起来,精心做起了自己的豆腐生意。
  做生意要先做人。王本领做生意不投机取巧,他做的豆腐实实在在,既保质保量,又绿色卫生,客人如果不放心可以先尝后买。慢慢地,王本领的豆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他说,每天按时按点把豆腐送到村民手中是他最高兴的事。如果有人提出意见,他就回去不断改进,做到大家满意为止。
  脱贫攻坚工作中,王本领一家被确定为精准扶贫对象。他知道,要脱贫仅仅依靠国家的帮扶和救济是远远不够的。2016年初,他萌生了扩大豆腐制作规模的想法。
  王本领的包扶干部何晓军是个细心人。了解了王本领的想法后,他就积极帮助王本领办证照、打销路,还给他的豆腐作坊购置了工作服和胶鞋,隔三岔五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叮嘱他一定要做好卫生防疫,保证食品安全。2016年底,在何晓军和村委会、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王本领拿到了县上产业扶持资金5000元,他的豆腐作坊平均每天能生产豆腐700余斤。当年年底,王本领家庭人均纯收入达1.8万元,全家顺利脱贫,并闯出了一条创业致富路。
  “我的脱贫经验就是要掌握一技之长,有不服输的过好日子的信念。还有,就是产品质量一定要有保证。我的豆腐工序多,但品质高、卫生状况好!”谈到自己的脱贫致富路,王本领说。
  收入多了,日子好了,王本领却并不满足于只是让全家人脱贫,而是想继续扩大生产规模,走上致富路。2017年6月,他的豆腐坊由原来破旧的小房子搬进了100多平方米的新作坊;当年7月,他又新建了一座标准养猪场;同年9月,家里养殖的70余只红头雁产蛋销售,同时还帮助两位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
  如今的王本领,在脱贫致富路上越走越宽,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授予他“脱贫之星”荣誉称号,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榜样。
  豆腐作坊的火炉边,儿子烧着火,妻子磨着豆浆,王本领一脸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