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陕西北部一个古老的地方,中国革命的摇篮,一个令我神往的地方。今年6月,我带着虔诚的心情来到了梦寐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
没来延安前,我就在脑海里默想她的样子,贫瘠的土地、低矮的窑洞、黑色的皮肤、稀少的植被……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也许就是这个陈旧落后的模样。
从衡阳到西安的高铁时速300公里,从西安到延安的动车时速150公里,飞驰而上一下变为缓慢而行,速度的骤减似乎为我的预想增添了实证。然而,落地延安的那一刻,改变了我的这一预想。
一路走来,经过9个多小时的奔波我终于到达延安。一下车就看到大妈大叔们在跳秧歌舞,欢快喜庆、昂扬向上的气氛,好像在欢迎我的到来。眼前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硕大户外宣传广告一下子提振了我的心情,刷新了我对她的初始印象。我想,一个敢于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地方,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
由南向北,自东往西,延安市区的房屋几乎都是沿着河床、顺着山势小心翼翼、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没有平原城市的宏大开阔和恢弘气势,给人一种堵塞压抑的感觉。当得知是怕开山建房,会导致水土流失、破坏生态时,我心中不禁为延安人民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肃然起敬。
透过延安革命纪念馆里的黑白照片,我仿佛看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延安。那时延安的房屋低矮稀少,主要建筑是依山而建的窑洞。如今的延安城除了一些作为革命旧址保存的旧房、窑洞外,目之所及几乎全是钢筋水泥浇铸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车辆川流不息。放眼望去,穿城而过的延河没了往日的湍急,河床的宽敞地带已种了花草铺上木板,建成供市民散步的便道。夜晚,五彩缤纷的灯光把古老与现代共存的延安城照耀得美轮美奂,多姿多彩。大街小巷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有序,行走其中舒心惬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广告强烈地撞击着眼球,广场上三五成群的人们扭着秧歌,跳着广场舞,那欢快的歌声敲打着我的心房,让我的思绪也激扬起来,有种想加入其中的热情和冲动。
四面环山的延安城,狭窄的生存空间和保护革命古迹的现实需要,决定了延安原地拓城已不可能。延安的决策者们实行“中疏外阔,上山建城”,在东、西、北三个方向,规划建设总面积78平方公里的新城区,从而为老城区腾出了空间,重点保护好革命旧址和历史古迹,最大程度地保持延安的旧貌。
高耸的建筑、宽敞的大道、如荫的绿化……新城北区自2012年启动以来已现雏形,许多政府机关搬迁到新区办公,带动房地产快速发展,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延安新城正在悄然生长。
导游充满自豪地为我们作着介绍,我们在黄土高原上推山建新区,犹如愚公移山,削山、填土、造地、建城,每一步都通过专家科学论证,严格控制破坏生态环境。有一个细节令人深刻,新区每一块新开挖但还没有建房子的土地上都盖着纱网和塑料薄膜,防止雨水冲刷和尘土飞扬。
旅游一直是延安经济的重头戏,延河岸边,清凉山巅,宝塔山麓,枣园、杨家岭、王家坪革命旧址,涌动着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口音的游客。人们从四面八方前来,怀着崇敬的心情,到革命旧址、到梁家河村,见证峥嵘岁月、丰富精神家园。
目睹照片里的古城,注视现在的老城区、正在建设的新区,穿越过去、现在、未来三个不同时代的延安,我欣慰地看到,曾经为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付出惨重牺牲的延安,今天终于得到了回馈。今日的延安,正以豪迈强健的步伐迈向一个新的时代……
土窑洞、老照片、旧文物、红歌颂……延安之行,视觉和听觉的叠叠信息牵引我置身久远的革命年代,心灵一次次被震撼、被感动、被激励。我感悟到了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感知到了延安的嬗变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