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马志青
今年以来,安塞区按照“市区一体、产城融合”的发展定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改善人居环境,通过延河治理、城区改造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和城乡绿化美化为重点,实现了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以延河治理为基础,正本清源
走进沿河湾镇边墙村,村畔的杏子河两岸被修葺得焕然一新,新栽的桃树排列得整整齐齐,清澈的河水蜿蜒流淌。
“以前,杏子河沿岸有好多厕所、垃圾堆,河道里脏得不成样子。”年近六旬的边墙村村民张海清说,“现在村子里的旱厕和陈年的垃圾堆都被清除了。村子还新建了污水处理厂,河水变得清凌凌的,环境比以前好多了。”
沿河湾镇人大主席胡峰介绍说,今年以来,边墙村对村庄、道路、山体、河道周边的陈年垃圾,柴堆、粪堆、石堆进行了彻底整治,对40余座旱厕进行了集中拆除,并在道路两侧、山体、河道沿线栽植了常青树,种植了格桑花、百日草,村庄美、河水清、天空蓝的农村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边墙村的环境治理是安塞区人居环境治理、开展厕所革命的一个缩影。镇村两级干部集中利用3个多月的时间组织动员全村群众对村庄、道路、山体、河道周边的陈年垃圾,柴堆、粪堆、石堆进行了彻底整治;修建了一条群众盼望多年的通村柏油路和2000余米的大棚砖铺生产道路,使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安塞区还把排污管网改造、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与推进“厕所革命”、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城市地下管廊建设等统筹起来,把延河治理、水污染防治与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节水型城市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等结合起来,真正达到了正本清源的目的。
以利民惠民为重心,改善民生
夏日傍晚,安塞区延河边的一块人造沙滩上,许多市民带着孩子在上面玩耍。沙滩旁,古香古色的木栈道供市民休憩,紧挨着河岸周边,各色绿植杂花树木,郁郁葱葱。这片沙滩是安塞城区段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中的一景,是一处集生态修复、旅游、休闲、观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湿地公园。
“以前,河流污染比较严重,河里垃圾多,还有异味,大家不愿意来河边玩。现在,我每天都要带着孙子沿着河岸走一段,在沙滩上玩一会。现在这里水干净了,树木多了,感觉空气也变得清新了。”市民刘先生说。
近年来,安塞区围绕实现“山水相连、水城相依、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水生态城市总体目标,启动实施了湿地生态修复、水体净化、河道绿化等工程,修复了水生态,完善了水生态功能,改善了人居环境。
安塞区水务局副局长王东介绍,安塞区城区段生态湿地修复工程全长8.5公里,以休闲广场、公园、沙滩、亲水步道和湿地泡、景观绿化亮化、收污管道等为主要内容,建成后可以扩大城区面积0.59平方公里,增加绿地面积0.24平方公里。
“安塞的变化是一天一个样,延河水变清了,旧棚户区拆了,音乐喷泉广场马上就要建起来了,生活环境是越来越好了。”采访中,不少市民这样感叹道。
安塞区委书记任高飞表示,生态环境治理的目的是让青山绿水利民、便民、惠民。广场、公园等民生工程都是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把生态环境治理与人居环境改善结合起来,为群众营造宽松、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提升他们的舒适度和幸福感。
以城区建设为抓手,文旅融合
腰鼓山是安塞城区内最具地标性、代表性的景观山体。在腰鼓山一侧,原先巨大的广告牌已经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高耸的钢架和整齐的石墙。
“我们要在这里修建一个人工瀑布。”安塞外宣办主任周建东说,“以前的广告牌原为防护地质灾害,由于整体采用钢结构建设,而且临近河道,地段潮湿度较大,经过多年的使用,部分结构腐蚀严重,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建设假山瀑布,不仅可以达到消除安全隐患、防护地质灾害、美化山体的目的,而且能为安塞城区增添一个新的标志性景观。”
周建东介绍,未来人工瀑布将于腰鼓山景区及已经修建完成的黄土风情园、位于腰鼓山南侧的延河文化广场形成一个完整的腰鼓山旅游生态圈。
据了解,3月至今,安塞区仅在城区就推进了城区绿化改造建设项目、石卯子堤防项目、腰鼓山棚改及景观提升项目等13个项目,目的是将城区作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区、功能区和服务区,通过强有力的基础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扩容承载力;立足文化底蕴,打造城市文化景观和文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