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一个让人听着就热血沸腾又充满幻想的词语。
它有一股特别的能量,吸引着无数有梦想的人为其抛头颅、洒热血般地奉献。
尤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学生创业无疑是一抹“亮色”。
今天,围绕这个话题,一起来听听几个校园创业族的故事,看看他们如何一边读书一边创业。
七月,又是一年毕业季。
收拾好行囊,郭珍、梁陈、侯园奇就要和自己的大学说再见了。
这四年,他们辛苦而充实,不仅收获了一张大学毕业证书,还有许多让同龄人艳羡的东西。比如,更早经济独立,更多人脉搭建,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更明确的奋斗方向。只因为,他们都是校园创业族。
1 初衷 为什么要创业?郭珍的想法很直接:赚钱。
这是个时尚、大方,快人快语的女生,在延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读市场营销专业,大一开始就做起了校园微商。
“女生嘛,爱美,花销比较大,不好意思总问父母要钱,就想自己干点事情,挣些钱。”郭珍说,她家里是开超市的,从小就有经济头脑,对做生意很感兴趣,上大学自己选了市场营销专业,正好也需要实践。一开始她跟着学姐代理某品牌护肤品,主要是为了自己用起来便宜,慢慢摸索出微商之道,积累了些经验。后来自己考察市场,换了一个更适合学生的品牌,销量很好。
一边读书一边创业,既能实践又能赚钱,何乐不为?
今年大三的王路,也是经管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郭珍的“直系学弟”。别看小伙子一副腼腆的样子,微商、海淘、代购,项目投资都做过,涉及美妆、服饰、数码、互联网等多个领域,实践经验已相当丰富,经济收益也非常可观。顶峰时期,仅美妆一项,每天收入在1000元以上,在同学中算是“小富豪”了。
“现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很多。”延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书记冉晓辉说,“在经管学院,特别是市场营销专业,利用自己所学实现轻创业、微创业的学生不是个别。”
梁陈也是延安大学经管学院学生,关于为什么创业的问题,他给出的答案是:实现自我。
梁陈学经济学专业,他这样讲:“我父母是做生意的,虽然都是小生意,但对我影响很大。比如能发现商机,善于统筹,爱与人打交道……当年我没考上心仪的大学,一开始挺郁闷的,后来发现这心态不对。不管在哪儿,甘于平庸才会真的平庸,我需要积极做一些事情,实现自己的价值。”
大学第一年,梁陈先让自己沉静下来,做了一个简单的规划。
大二一开学,他立刻投身实践,能量逐渐爆发:在延安电视台实习,显露出优秀的策划能力,被聘为兼职栏目编导;到仙鹤岭公司打工,因为出众的文字水平,成为老总盛赞的金牌助理。
除了做兼职,这一年,梁陈还与在北京读书的高中同学合伙开了一家传媒公司,“业务不算多,但还是挣了一些钱,供自己上学绰绰有余。”
大三那年寒假,梁陈被辅导员推荐到市政府实习,就是那时候,他发现延安新区即将大量交房,装修市场有商机。他立刻招募团队,筹备创业,大三下学期,一家名为“摩克装饰装潢”的室内装修公司诞生了。短短一年,公司的营业额超过了400万元。梁陈的创业可真称得上是风生水起了。
2 资本 拿什么去创业?
梁陈创业的启动资金,来自他的兼职收入。创业不只需要钱,梁陈觉得创业还需要更重要的资本,比如眼界,“你要能看得远”。
梁陈说,大学四年他最想感谢两个人,一个是班级辅导员王欢,一个是仙鹤岭公司总经理成媛媛,这两个人对他创业影响很大。梁陈去延安广播电视台和市政府实习,是辅导员王欢竭力推荐的。这两次实习,第一次让梁陈确认了自己的能力,第二次让他发现了创业机会。
“王欢老师帮我迈上第一个台阶。”梁陈说,而他所兼职的仙鹤岭公司总经理成媛媛,本身就是青年创业的典范,她的眼界和理念都让梁陈受益匪浅。这些,都成为他快速成长的关键因素。
梁陈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他头脑非常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能果断舍弃那些主题之外的牵绊。在他身上,你能看到超越实际年龄的成熟。
当课业繁忙,两份兼职冲突时,梁陈毅然辞掉收入更高的栏目编导工作,“相比之下,仙鹤岭公司能给我更开阔的眼界”。
注册自己的装修公司前,梁陈及时撤出尚在盈利、但需远程管理的北京传媒公司,“精力有限,我更看好这边,所以全力以赴”。
梁陈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稳健,成熟、有眼界、善于统筹,是他的创业资本。
相比之下,侯园奇创业“就跟玩儿似的”,甚至有点“萌萌哒”。
大一那年因为爱玩,侯园奇购买了一个智能聊天插件,自己觉得很有意思,就想尝试推广,于是做了代理商;一开始插件销量还不错,为了便于网上交易,他为此专门开了自己的网店;一年后,插件逐渐过时而销量走低,为了不让网店闲置,他开始调研市场,代理起女装;生意做起来,他发现自己的网店太过简陋,不会网页设计严重影响服装销量,又自己去学习编程和PS技术,摸索着装修美化网店页面。他都没想到,不到两年时间,竟然能修炼成网页设计高手,最后干脆组建团队,专门从事网站设计与APP开发。他觉得设计要比单纯销售更“高端”一些。
这过程,一步步地,像是不经意,又顺理成章。
侯园奇有一张年轻的娃娃脸,说话不紧不慢,语气平缓,让人觉得“软萌软萌”的。他一直认为自己不是在创业,只是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实践和尝试。
好奇心重,求知欲强,善抓机遇,并踏实付出,这大概就是创业者该有的样子。
有商业头脑、善与人交往,郭珍认为这是她创业的资本。大学四年,除了做微商,她还有过各种兼职经历,送外卖、代销电影票,甚至包揽班级大型活动的统筹和采购工作……锻炼自己的同时,也在发现商机、积累人脉。
郭珍自嘲原来是个“没长性”的人,干啥事都是三分钟热度,微商却坚持做了四年,校园创业让她变得更有耐心,更有主见。她自信地认为,这是大学里她给自己开设的最重要的一门实践课,也是她四年大学生涯的强大经济支撑。
3 收获 校园创业,会不会影响课业学习?答案是肯定的:会!
梁陈从大二开始,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给了兼职,后来创业开公司就更忙了,没办法像其他人那样,安静地坐在自习室或者图书馆里学习。
“但我的底线是,不缺课,不挂科。”梁陈努力去平衡读书与创业的关系,即使大四最后一学期,他经常西安、延安两边奔波,都尽可能不延误学校和班级的集体活动。可能正是因为时间紧张,他的学习效率反而提高了。大学四年,虽然算不上学霸,但梁陈的各门功课都排在前面,老师们对他的评价非常好。
“我校园创业的收获之一,就是学会管理时间。”梁陈说。
郭珍今年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微信朋友圈营销现状及对策》,其中大部分内容来自她的微商经验。在郭珍看来,创业与读书是相辅相成的事。比如,她做微商需要发朋友圈推销产品,怎么发圈不会让人烦?怎样宣传效果最好?这就会用到专业课《推销学》《管理学》《广告学》里的知识点,可以说,市场营销的专业学习一直在指导她创业,而自己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又反过来促使她积极学习。
毕业前,市场营销专业有一门推销实践课,郭珍拿到了97分,全班最高分。郭珍觉得主要是因为她有创业经验,知道如何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这一点,侯园奇深表赞同。虽然他现在的主攻方向是互联网编程,但与大学的专业学习也密不可分。“前期市场分析,后期推广都要依靠专业积累。”
就在郭珍、梁陈、侯园奇等学长们毕业预备离校的同时,正在读大三的王路加入了一个200多人的创业团队,打算换一个方向,从事科技项目开发及APP推广。
王路之前做数码销售栽过三次跟头,损失数万元,有些小小的挫败感。
“撞过南墙才知道,到底是我的头硬还是墙硬。”王路接受教训,不再执着单枪匹马去奋斗,开始倾向于团队创业。“每个人都有一些盲点无法顾及,团队智慧大,承担风险的能力也更大。”
创业不会是坦途,解决问题才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延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姜庆说,大学是一个孕育“野心”的地方,他更希望学生把在校创业当成一个课堂,以此来培养创新意识,丰富实践经验,为以后创办更大的企业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