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我们在村上
大事小事记心上 带领村民奔富路
——记甘泉县道镇镇蒲家沟第一书记贺杰
贺杰(右)查看村民种植的葡萄长势
  本报记者 李星祺
  “老李啊,你找时间赶紧给葡萄上架,不然到后期可能会影响长势……”仲夏时节,烈日炎炎,甘泉县道镇镇蒲家沟村第一书记贺杰刚刚吃过午饭,没顾上休息,就赶紧到村民家走访。看到种植户李廉虎家的大棚葡萄已经长出一大截,贺杰马上向老李提醒道。之后,贺杰又赶到下一户村民家中。
  2016年9月,甘泉县公安局干警贺杰被选派到蒲家沟村担任第一书记。从此,带领蒲家沟村村民致富,就成了他最上心的事,“我要带着大家早日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的生活。”
  到村后,通过档案了解村里的大概情况后,贺杰便开始进村入户,对村民和村情进行详细走访,了解村民发展产业中遇到的难处。有一次,他到贫困户高世龙家了解情况,刚好遇上了下雨天。等他走回村队部,腿脚全部都是泥。通过调研,贺杰发现,蒲家沟村的村上道路条件较差,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之后,他向县农综办上报申请设项,对村里入户巷道进行硬化。2017年年初,1300米的巷道完成硬化,关庄寺、蒲家沟两个村民小组的村民出行问题得到解决。今年,贺杰又申请对中咀、牧场两个村民小组进行入户巷道硬化,彻底解决全村出行难问题。
  “走了几十年的土路,现在终于硬化了。小贺书记是真的把我们的事儿放在了心上。”村民李廉虎说,过去一下雨,从村级大路到家门的路最难走,三轮车更是开不动。现在无论什么时候,他和家人出行都方便。
  贺杰刚到村上时,村里正在新建大棚,打算让村民们发展大棚蔬菜产业。但是等到大棚建好了,不少村民却不愿意种。“多少年都没有种过大棚蔬菜,到时候赔钱了怎么办?”了解到村民的顾虑后,贺杰便与村干部挨家挨户进行走访宣传,白天不在家就晚上去,家里不在就去田间找。他耐心地帮村民算起收入账,向村民讲解大棚蔬菜产业的发展前景和优势。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贺杰还邀请了包村单位县果业技术服务中心给村民提供技术支持,让村民可以一边学习一边种植。终于,27户村民同意种植,其中还有5户贫困户。2017年,大棚见效益,种棚的村民平均收入超过3万元,这让贺杰和村民种植大棚的信心更足了。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村民收入,2017年5月,贺杰带领40余户贫困群众先后3次到县内和安塞区参观蔬菜生产、山地苹果、菌类养殖,并组织大家开展技术技能培训。通过对比算账、现场参观等活动,大伙儿发展大棚产业积极性空前高涨。同年10月,贺杰向上级部门协调,为村里统一新建42座大弓棚,有23棚都由贫困户种植。今年春季,村民们在大棚里种上了西红柿、辣椒、西瓜等作物,还尝试种植9棚葡萄。通过春秋两茬种植、工厂化育苗模式、依托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等几项措施,弓棚生产户每年户均可增收1.5万元。如今,西瓜、西红柿均已上市,还有人上门进行收购,村民不用为销路发愁。
  42岁的高喜宏是该村的巩固贫困户,与老母亲相依为命,一直靠种植3亩玉米为生,每年只有两三千元的收入。今年,村里盖起弓棚,高喜宏也种了3棚西红柿和辣椒。“多亏了贺书记,我现在也种上了弓棚。按照每斤西红柿1.6元的价格,今年至少能收入2万多元,收入能翻好几倍呢!”高喜宏高兴地说,除了种植大棚,再加上他在村里公益性岗位打扫卫生的收入,家里的生活宽裕多了。
  “近几年,周边县区发展山地苹果都很成功,村民的收入也逐年增加。中咀村有地势很好的山坡地,有得天独厚的发展山地苹果的条件。”今年,贺杰根据实际情况,协调县果业中心的果业项目,在中咀村民小组发展了90亩山地苹果。他计划通过几年的发展,将中咀村打造成为一个千亩果苗示范园,增加村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