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樊宝峰 刘小艳
仲夏七月,烈日炎炎。山沟塬峁间,放眼望去,尽是苍翠,黄土地在绿色掩映中生机勃勃。
记者在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现场观摩推进会期间,走访了延川、延长、宜川三个位于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的国定贫困县。
黄河奔腾不息,贫困曾在这里根深蒂固。如今,黄河依旧流淌不止,但贫穷的样貌却正在改变。
依托资源优势让老百姓增收致富、创新扶贫模式让贫困户脱贫、完善基础设施给群众带来新生活……一部恢宏的扶贫画卷在黄河沿岸徐徐展开。
借助优势发展旅游+扶贫
黄河自源头到入海口,留下了数不尽的奇观胜景。在延安境内,乾坤湾和壶口景观更是天下闻名。
刘家山,一个坐落于黄河岸边的美丽小山村,紧临乾坤湾景区,毛泽东曾于1936年东渡黄河留居于此。如今旅游发展起来了,不少村民也跟着受益。
刘生富是村里的低保户,家中有39亩红枣,但广种薄收,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前年,刘生富把自己的枣树全部流转到县文旅集团下设的扶贫开发公司,夫妻二人腾出了手,都到景区当起了保洁员,当年就脱了贫。刘生富说:“枣树每年能分红8700元,我们俩工资每个月能有2000多元,这都是沾了旅游的光!”
去年,延川县乾坤湾黄河民宿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又把该村闲置的窑洞流转过来,依托红军东征纪念馆和清水衙门,打造了一个以红色文化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民宿基地,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让他们体验黄河岸边的农家生活。
借助村上大力发展旅游的机会,村民冯军梅把自家的窑洞翻修成了农家乐。她寻思:“这么多游客慕名而来,农家乐的生意一定能红火!”
乾坤湾镇党委书记辛永峰说:“为了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我们还给全镇16个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各注入30万元启动资金,将这笔资金全部投入穿越黄河旅游项目。每年给各村保底分红5万元,一次性解决了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去年第一次分红的5万元都已经兑现了。”
沿着黄河顺流而下。在位于宜川县城以南10公里处的王湾村,青山绿水间,但见百余座大棚拔地而起,菜农们在大棚里忙活着,调温、浇水、采摘瓜果……
王湾村属建档立卡贫困村,共有110户377人,其中贫困户占45户126人,曾经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种植玉米和外出务工。在广泛征询群众意见、调研论证分析的基础上,王湾村确立了“以棚强农、以畜富民、以游兴业”的思路,着力打造集生态、旅游、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脱贫示范基地,走出一条生态旅游+扶贫的路子。
目前,该村已建成瓜菜大棚采摘园150亩,鱼蟹水产养殖园56亩,牡丹花卉观光园267亩,成为了宜川县乡村旅游的热门之地。2017年,村民增收超过1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超过8000元。
创新模式提升产业+扶贫
苏丰村是延川县有名的贫困村,全村186户586人,其中贫困户22户82人。
2016年,这里通向外界的唯一一条道路还是崎岖的土路,群众吃水还要到10公里外的稍道河拉水吃。2017年,政府投资1000多万元,新修通村柏油路5公里,新建通自然村道路10公里,硬化了巷道,为每户接上了自来水,12户无房户搬进了政府盖的新房。
如今,走在宽阔硬化的盘山公路上,路旁的果树迎风而立。今年,政府通过招商,引进陕西果业集团,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立合作社,以村内1000亩土地入股,打造沿黄旅游采摘观光园,每亩每年可分红200元,期限20年。其中,22户贫困户以360亩入股,户均收入3100元。
一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变革正在上演。开春以来,苏丰村的村民开始在公司打工,不少走出去的人看到家乡的变化,如今也纷纷回来了。截至目前,该村村民在采摘观光园区务工及土地租金收入达到8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带动在村38户62人就业,其中贫困户8户27人。
43岁的彭志良是延长县七里村镇彭家源村村民,也是和延长中果果业有限公司签约的贫困户。精准扶贫以来,中果公司按照“企业(合作社)+贫困户”“资产收益+贫困户”“苹果期货+贫困户”和“国企助力+贫困户”的模式,实现了贫困户与产业精准对接,为贫困户提供技术、物资、销售、收购、仓储、加工、劳务帮扶。
彭志良是村里出名的“好劳力”。他说:“以前我种苹果自己管理,一年下来出了不少苦,挣的钱还没有人家多。现在,果业公司派人给我指导还送设备,管理跟上了,收入也提高了。”
完善设施夯实基础+扶贫
沿黄公路的开通,把黄河沿岸封闭的村庄与外面世界连通起来,花椒、红枣等农副产品价格翻番上涨,庄户人的日子发生了巨大变化。
岭石山村位于延长县城东南37公里处,距雷赤镇13公里,辖岭石山和申家等8个自然村,全村265户812人。过去的岭石山村山大沟深,交通阻隔,贫困面积大,人均收入低。
如今,走进岭石山村,巷道全部硬化,太阳能路灯矗立,家家户户白墙青瓦,青松和刺柏掩映院外,塑胶篮球场上不时有玩耍的小孩,村民在路边三三两两拉着家常,生活怡然自得,这是岭石山村村民生活的常态。
“以前,村民住的都是破旧的土窑洞,是精准扶贫让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瞿建华说。2016年,岭石山村全村实施了屋面平改坡、围墙和大门改造,新修建两个娱乐广场,公厕、路灯、垃圾台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在宜川县王湾民俗新村,贫困户刘春生热情地招呼大家进屋参观。
在一排排白墙灰瓦间,记者来到了刘春生的新家。院内开辟出的一小块菜地内,辣椒、西红柿、豆角长得正盛,进入屋内,客厅、厨房、卧室、卫生间一应俱全。刘春生说:“以前住的土窑洞条件不好,现在是住好了,方便又敞亮。”
而在位于宜川县西部川道的啊道村,2016年作为宜川县第一批脱贫村率先脱贫后,这两年村上又有了新变化。从村委会的贫困户帮扶成效公示墙上可以看到,31张表格图文并茂地反映了啊道村31户贫困户的家庭现状、安全住房、产业发展情况及帮扶措施,生动详实,每个贫困户都附有一句脱贫宣言,提振士气,自省自励,与一侧的“爱心超市”交相辉映。
在超市里,记者看到,油盐酱醋、牙膏牙刷、卫生纸摆满货架,还有电磁炉、洗衣机、冰箱等家电。“打扫自家院子的卫生,还能赚取5个积分,拿着积分卡便可领到所需的日常用品。”前几天,刚刚从“爱心超市”兑换到微波炉和洗衣粉的杜明山很是满意。
“爱心超市”的建立,让当地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还争先讲文明、尚新风。宜川县政府办主任王吉林说:“现在村民的积极性比以往强多了,发展产业、整治屋前房内环境卫生、参加义务劳动等,都争着干、比着干,唯恐落到后面去了。”
黄河莽莽,所到之处,正在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