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五年来国家推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诚信“红黑名单”横空出世。该名单密织的巨网,兜住了社会诚信的底线。被网住的自然人、企业经营者中,“红黑两派”过着冰火两重天的日子。当然毫不在乎的“老赖”似乎没受多大影响,虽然他们恶名在外。其实,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经营者攻守失据、底线失守的境况时有发生,并不稀奇。“红黑名单”是社会诚信的“晴雨表”,经营主体的道德形象就是诚信和失信的化身。而让“红名单”上的人“红”起来,在“老赖”的眼前多一面镜子,这很有必要。
尽管两类名单时常在媒体上发布,尽管法院大楼一侧的公示牌成了“老赖”的曝光台,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凭此人们依然看不到他们究竟有多“红”、究竟有多“黑”、究竟有多“赖”;也看不到诚信者的生动故事:坚守诚信的理性追求,面对失信的利益诱惑所受的考验和挣扎……这些精神和品格由于没有精彩的情节和细节的支撑,一概无法感知。是社会关注的缺位么?不尽然。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可在庞杂的网络信息里,却极少见诚信者发声,不绝于耳的反倒是对失信和“老赖”的口诛笔伐。这说明,社会对诚信的尊崇和期待,社会关注度从来都没有缺位。
那么,就请“红名单”上的人出来“走两步”。把他们的故事凝结成一本诚信的“教科书”,讲出他们的故事,不要修饰,也无须夸张。本色故事是诚信的载体,乘着网络的“翅膀”高飞云端的,必定是诚信者的故事。同时,我们的传统媒体,也不该缺位。那就请走近他们,感知其精神,弘扬其品格,传唱其故事。面对这一群静默于纸上的表格中、淹没于网络碎片化信息里的“时代英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受益者,都有让他们“红”起来、“活”起来的道义和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