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思博海
我市大气治理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在扬尘治理方面的措施主要有哪些?在集中供热和煤改气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面对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7月18日,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新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延安市大气污染治理办公室主任刘志彪对城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回答。
我市城区优良天数逐年增加
1998年以前,延安城区大气污染严重,不仅危害居民健康、影响延安对外形象,而且制约了经济发展。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为大量燃用有烟煤,除尘设施落后和极易形成逆温静风天气的气象条件。针对以上问题,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加以根治,我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城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已历经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8年开始的以转换煤种为主的治理模式,当年就取得了明显成效,1998年冬季,城区烟尘排放总量较1997年同期减少近60%,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达到国家空气质量标准,总悬浮微粒降低30%,得到了中省领导的充分肯定;第二阶段是从2005年开始的“转换煤种、集中供热、气化工程”三大措施并举的治理模式,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提高。第三阶段是在强化现有治理措施的基础上,按照“上山建城、中疏外扩、减煤禁煤、综合治理”的新思路,全面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近年来我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圣地蓝成为一张靓丽城市名片。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城区优良天数分别为252天、282天、290天和313天。
扬尘天气得到有效控制
为有效治理扬尘,我市大气污染治理办多措并举,综合施策。
实行网格管理,监管责任明确。实行网格化划片管理,将老城区划分为三个片区,各区域责任组长,负包抓扬尘治理工作的领导责任,每个工地确定一名责任监督员,实行三级监督管理模式。
严查重处,加大处罚力度。在延安建设网上不定期对全市建设项目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的遵纪守法、安全生产、扬尘治理等情况在平台予以公布。
挂牌管理,实行差别化监管。对市直所有建设工地的扬尘治理实行“红黄绿”挂牌差别化监管。挂“绿牌”的工地,可以正常施工;挂“黄牌”的工地,限期10天警告整改;挂“红牌”的工地,责令停工整改,依法予以高限处罚。
立体监控,形成全方位监管。建立信息化监管平台。利用监督网络平台、手机APP、塔吊监控等手段,对市直建筑工地实时24小时远程立体式动态监管。
全面落实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管理责任,严格控制项目建设工地扬尘,确保所有建设项目“洒水、覆盖、硬化、冲洗、绿化、围挡”达到六个100%。
城区243台燃煤锅炉实现煤改气,延安城区燃煤量大幅下降
近年来,我市累计投资1亿多元,大力推进集中供热和煤改气工作,城区243台燃煤锅炉实现煤改气,延安城区燃煤量大幅下降。目前,市区市政集中供热达到540万平方米,小区集中供热160万平方米,天然气锅炉及壁挂炉供热950万平方米,其他方式供热250万平方米。市区、12个县城和部分重点镇实现气化。
今年以来,加快实施大唐延安热电厂配套供热管网项目及新老城区隔压换热站建设项目,确保2018年冬季如期实现供热目标。同时,加快实施南区3、4号锅炉及脱硝项目建设,实施虎头园、市场沟、红化、红化三期、杨家岭锅炉房并网改造工程。此项目竣工投用后南区可增加供热能力200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