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小艳
“老李啊,你找时间赶紧给葡萄上架,不然到后期可能会影响长势……”仲夏时节,烈日炎炎,甘泉县道镇镇蒲家沟村第一书记贺杰刚刚吃过午饭,没顾上休息,就赶紧到村民家走访。看到李廉虎家的大棚葡萄已经长出一大截,贺杰马上提醒道。
之后,贺杰又赶到下一户村民家中……
42岁的高喜宏与老母亲相依为命,一直靠种植3亩玉米为生,每年只有两三千元的收入。今年,村里盖起拱棚,高喜宏也种了3棚西红柿和辣椒。“贺书记是真的把我们的事儿放在了心上,我的大棚至少能挣2万元,收入能翻好几倍呢!”高喜宏说,除了种植大棚,加上他在村里公益性岗位打扫卫生的收入,家里的生活宽裕多了。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新荣说,只有住在村上,才能了解村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融入群众、赢得人心。2015年6月,在不断深化干部驻村联户工作的基础上,市委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与基层干部群众一道奋力脱贫攻坚,共同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丽篇章。
用行动来说话
一头齐肩短发,一副黑框眼镜,一身休闲衣服……当荆晓云初到延长县交口镇南河村担任第一书记时,村民们看着这个90后的干部,眼里心里满是疑虑,“就这个小女娃娃,能干个啥?”
面对质疑,荆晓云没有解释,只用行动说话。
到村上后,她逐一走访了村里的222户村民。她了解到,南河村饮水、生产道路等基础设施薄弱,村民经常被苹果运输、出行及吃水难、用电难等问题困扰。
要致富,先修路。荆晓云立即给自己订下第一个目标——硬化通村道路。路修好了,村民吃水难、用电难的问题还压在荆晓云心上。为此,她协调水利部门打了134眼饮水井,协调交口供电所为没有通上电的农户栽电杆、接电线,并对全村住房进行排查,完成12户移民搬迁、44户避灾搬迁、16户危房改造,确保村民住得安心。
她的做法震惊了村民:“小荆是来干实事的,我们这下算是吃了‘定心丸’了。”吴起县庙沟镇大岔村是一个山岭村,条件相对落后,村里有519户1680人,其中贫困户就有77户207人。刚到大岔村担任第一书记时,有的村民戏谑地说:“你一个大学生不在城里好好待着,来我们这个小山村干啥。”冯正利听了自然不好受,但这也让他明白,如果不做出点事来,是无法赢得村民认可的。
经过走访调研,冯正利发现,村上没有像样的集体产业,村民们除了种苹果也没有其他致富门路。他和村“两委”干部、帮扶工作队结合大岔村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最终确定长期发展苹果、药材种植,短期发展养殖、特色种植的思路。
在发动村民种植苹果、药材时,有很多村民反映“耕地种了苹果、药材,没有余地种粮食了怎么办?”为此,冯正利耐心解释说:“我们现在用种粮食的土地种苹果树、药材,三年后我们的苹果、药材收入就是现在种粮食收入的好几倍,一年收入能顶种粮食几年的收入。”通过及时沟通、讲解政策,群众的疑虑被彻底消除。
贫困户李俊文说:“在冯书记的帮助下,我种了12亩苹果树,三年后就能挂果。还种了10亩杂粮,去年我家收入2万多元,今年肯定超过去年。冯书记是个能干实事的好后生。”
带着群众干
“这娃娃比我能力强,虽然年轻,但绝对靠得上。”在延川县文安驿镇吕家河村,提起第一书记郝雪琴,当了28年村支书的吕增容竖起了大拇指。
2015年7月,郝雪琴来到吕家河村担任第一书记。她了解到,吕家河村有1200亩核桃,许多农户家里又都有养牛基础,并且村上植被好,坡地平缓,沟道耕地较多,生态基础优良。郝雪琴和村“两委”及帮扶团队研究决定,按照“山上核桃、沟道养殖”的总体产业布局,鼓励村民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和养牛业。
今年,考虑到村民发展意愿和村情实际,郝雪琴积极争取项目,在吕家河村新发展核桃1000亩。目前,全村挂果面积800亩,占农户收入的30%。同时,以“公司+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新建可容纳260头牛的养殖小区,村民可以到养殖小区打工,也可入股成为股东分红。
20世纪90年代,宝塔区李渠镇沙家圪崂村就栽植了一批苹果树,近几年,由于果树老化、疏于管理,造成苹果品质衰退。2017年9月,在第一书记张明洋的极力推动下,该村决定新栽植500亩苹果树。看着一棵棵挺拔的果树苗,张明洋高兴地说:“这些‘短枝富士’是我们引进的新品种,3年后就可以挂果了,到时候光果树这一项就可以为村民增加一笔不少的收入。”
“为了发展果园,明洋忙前跑后操碎了心。”62岁的汪占财是个倔老头,当初规划果园的时候,他坚决反对。他说:“我家原来种了不少杏树,每到杏子成熟的时候,由于道路不畅,全靠人往回担,累死累活也卖不了几个钱。如今又要栽植果树,等果子成熟后,我老汉怎么往回背呀?”为了说服汪占财,张明洋往他家跑了3次。汪占财感慨地说:“人家娃跑前跑后,是为了让我过上好日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同意呢?”
“张明洋不仅点子多、能吃苦,而且很有魄力,工作效率高。”沙家圪崂村党支部书记马宏军感慨地说。2017年以来,张明洋争取各类资金共计960万元,先后实施了村级阵地建设、村中心广场、万头养猪场、人居环境改善等多个项目。一年多的时间,沙家圪崂村就从过去的后进村一跃成为全区的“红旗村”。
帮在群众心坎上
“刚上班一个月工资2000多元,五险一金都交了,工作比较稳定。马书记帮我解决了家里的一件大难事,真的太感谢他了。”说起儿子工作的事,石候海还显得很激动。
石候海是子长县瓦窑堡街道张家庄村的贫困户,家里两个孩子上大学,收入主要以种植蘑菇为主,生活很是拮据。2016年,大儿子石玉从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石油化工专业毕业,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2017年8月,陕建集团公开招聘,在马永涛的多方协调和集团领导的认真考虑下,石玉被陕西建工集团破格录用。
自选派到张家庄村担任第一书记起,马永涛就与这个小村子结下了不解之缘。两年来,马永涛每个月驻村时间都在20天以上,先后对村里的水、电、路、村委会办公室等基础设施进行维修和改善,引导村民发展黑枸杞、藜麦、杂粮等致富产业。如今,张家庄村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贫困群众的脱贫路也越走越宽。
2017年,对黄龙县石堡镇泄湖村贫困户刘洪花来说意义非凡,这一年她顺利摘去了“贫困帽”,走上了产业脱贫致富道路。每当说起这件事,她总是喜上眉梢,口中反复念叨着“小郭书记”。
刘洪花念叨的“小郭书记”,就是2015年7月选派至黄龙县石堡镇泄湖村任第一书记的郭凯。
去年,刘洪花的丈夫患重病住院,看病需要30万元,让这个贫困的家庭一度失去了希望。郭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积极协调派出单位、组织本村党员为刘洪花捐款1万余元,借助网络众筹平台筹集善款10万余元,在后续医疗报销中,他又主动跑前跑后帮助刘洪花报销医药费,这才让刘洪花渡过了难关。
“姨,您身体不方便,重活干不了,咱们办个垂钓园吧?这里距离县城近,大家都帮你宣传,周末来的人肯定不会少,你看咋样?”周密思考后,郭凯决定通过发展垂钓来帮助刘洪花实现脱贫致富。随后,郭凯联系了刘洪花的帮扶人,在帮扶单位和村支部的通力协作下,垂钓园正式营业了。“周末来我们村上钓鱼呀。”成了郭凯的口头禅。如今,垂钓园年平均收入1.5万元,刘洪花也顺利摘掉了“贫困帽”。
走村串户解民情,围炉夜话听民声,昼夜伏案谋发展……在扶贫一线,1784名第一书记行走在延安的山川沟壑间,说农家话、干农家活、当群众贴心人,奔波的身影和踏实的足迹给贫困的老百姓带来富裕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