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宁夏红寺堡:
农产品“触网”“远嫁”助农民增收
   新华社记者 温竞华 艾福梅 曹江涛
  在农民王飞家6亩大的苹果园里,各种花色的土鸡恣意奔跑。一年前,还只有当地人知道他卖的是吃苹果的绿色生态鸡,如今王飞开起了微店,订单从四面八方飞来。
  “电商真可以,隔着几百公里,也能帮我找到买鸡人。”王飞说。今年34岁的王飞家住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大河乡大河村,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外打工,5年前回到家乡养鸡。
  王飞家的鸡春夏吃杂草、小虫,秋天吃苹果,冬天吃玉米,肉质紧实、绿色健康,渐渐在当地打出“果子鸡”的名号,近几年养殖量稳定在2000只左右。
  去年,他把肉杂鸡换成了土鸡,肉质更佳却“有价无市”。“土鸡出栏时间长,成本高,价格自然高一些。但本地人生活水平比较低,买鸡更看重价格。”王飞说。
  此时,红寺堡区电商扶贫创业孵化园找到了为土鸡滞销发愁的王飞,通过新媒体形式推广、预售,帮他把存栏的1000多只鸡卖到了100多公里外的银川市。王飞第一次体会到了网络的力量。
  据了解,红寺堡区于去年4月成立了电商扶贫创业孵化园,整合各大电商平台资源,利用运营商的电商团队优势,为入驻企业和创业个体免费提供电商技术支持和指导、仓储物流、创业扶持资金贷款等服务。
  宁夏宁垦电子商务公司全权运营孵化园,为每一个服务对象制定专属新媒体推广方案,迄今为止,已进行了40余次宣传,帮助他们销售农产品。
  “帮农户卖出农产品,农户很高兴,但这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更想培养他们的互联网销售意识,教他们自己去打开销路。”宁夏宁垦电子商务公司培训事业部经理陈晓丽说。
  去年底,王飞的微店开张后,他还通过发布朋友圈小视频扩大宣传,吸引来不少客源。“跟拉到市场上批发相比,我在网上卖鸡每只能多赚十几元钱。”高品质的“果子鸡”不仅卖出了红寺堡,还接到了南方省市的订单,虽然数量不多,也已经让王飞看到了广阔的前景。
  王飞又参加了几次电商培训,学习如何操作和经营这手机上的小店铺。“我学得比较慢,但必须要学,电商是个好东西,我得继续做下去!”
  孵化园还鼓励有意向的青年进行电商创业实践,利用红寺堡区和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在“电子商务+精准扶贫”项目上结对帮扶的优势,组织创业者去德化县接受培训。
  “创客”韩双虎是个聪明能干的90后,早已在微信上销售自家枸杞,但竞争激烈,客户群狭窄。去年,韩双虎去德化县参加了电商培训班,回来后就开了一家淘宝店。
  “两个月店铺就上升到三个钻,平均每月销售额5万多元。”他说。如今,韩双虎的淘宝店还销售他从本地企业、合作社收购来的枸杞,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据了解,目前孵化园已入驻企业13家、创客10人。孵化园运营一年来,截至今年3月,红寺堡全区农特产品电商交易额达2.15亿元,农产品网上销售额为945万元。
  因地处偏远,物流是当前红寺堡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最大瓶颈。“生鲜产品运输难,快递从红寺堡出发就比银川至少贵3元,还不能做到物流网络全覆盖。”在陈晓丽看来,必须加强农村冷链物流等设施建设,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才能实现优质优价带动农民增收。
  红寺堡区也在寻求办法为创业者减轻农产品“出村”过程中的运输压力。据悉,孵化园的仓储物流中心将在下个月投入使用,为入驻企业和个体提供一体化的仓储、装卸、物流等服务,降低服务对象在电商化初期的发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