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科学养“菌”能致富
——记国家“三区”科技特派员贺晓龙
贺晓龙(左二)在食用菌企业开展科技服务
  本报记者 董新银 通讯员 白晓娟
  作为国家“三区”科技特派员,贺晓龙通过技术指导、抓点示范、生产调研、科技培训结合精准扶贫等措施,带动了延安食用菌及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被选派为国家“三区”科技特派员四年多来,贺晓龙经常到基层企业开展生产交流与调研,及时了解受援企业所需,制定详细的服务规划。他所服务的延安嘉康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是2014年成立的新企业。服务期间,他协助公司扩建生产基地,重新定位公司的栽培理念,改造生产基地的拌料场,先后对食用菌生产的各个阶段的不同生产环节(原料准备、培养基配制、装袋与灭菌、接种与培养、出菇管理等)进行技术指导与培训40余次;为公司提供优质食用菌母种8株,栽培种2000余袋,结合生产实际对原种及栽培种接种方式进行了改进;在该公司率先开展了菌草栽培平菇、红平菇、榆黄蘑、猴头、灵芝等食药用菌技术并获得成功,使食用菌栽培袋的污染率控制在3%以内(之前在10%以上),发菌期缩短了3~5天,生物转化率提高了20%,每袋节约成本0.25元,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明显提升。目前,该公司已经成为延安市菌草栽培食药用菌科研示范基地,公司主持和参与了省部级和地市级科研项目6项。
  他所服务的宜川县新建食用菌家庭农场如今也成立了宜川新扬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在食用菌栽培场地、出菇与管理、主栽品种、栽培原料、栽培技术、科研合作、产品营销等方面均得到了有效提升。
  精准扶贫,产业先行。相比养殖业,食用菌产业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为了使食用菌真正成为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好帮手,贺晓龙的足迹几乎遍布了延安各区县的所有食用菌企业和食用菌栽培户,先后进行食用菌栽培技术及菌草栽培食药用菌技术培训50余次,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进行推广,受益农民600人次,免费给食用菌企业、栽培户和贫困户提供试管母种150支、栽培种4000袋以及最新出版的食用菌栽培技术相关资料20余套,协助8家食用菌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申请获批了省部级和地市级科研项目10项,累计到账经费200余万元。
  2016年7月,他放弃休假来到延安市科技局成果科进行交流学习,并主动到各区县了解科技需求,为校地产学研深度合作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将优秀的科研成果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让更多延安人通过食用菌产业走上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