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向着幸福出发
——黄陵县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湖羊基地圈舍设施高标准起步
河堤新村
  本报记者 常青 实习生 刘梦桃 通讯员 白冰
  盛夏黄陵的广袤大地上,处处是农业生产和项目建设的繁忙景象,一条条水泥路绿树掩映,一块块种植地整齐划一,贫困村民的房前屋后焕然一新……近日,记者前往黄陵采访,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与以往所不同的是,项目建设的隆隆机声响彻了昔日寂静的村庄,在家门口打工成了最好的“营生”,零风险地当上了合作社的股东,各项扶贫政策的层层落实不仅温暖了广大贫困户的心,更带领大家奔走在幸福的大路上。
  “咬定扶贫不放松,不到脱贫不撒手”。黄陵广大党员干部的坚守,为的只是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黄陵县位于延安市南端,辖5镇1个街道办事处105个行政村,面积2292平方公里,总人口13万,其中农业人口8.64万人。全县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54户8423人,其中已脱贫2119户6786人,未脱贫735户1636人,全县兜底户320户427人,2018年度计划脱贫351户1077人,计划退出贫困村2个。
   产业扶贫谋富路
  “真想不到,在家门口打工比在外面打工赚得还要多。”7月19日早上,记者在田庄镇梁峁村采访时,正赶上洛河工景区线路开工,村民们纷纷感慨道。村里的第一书记刘鹏飞告诉记者,梁峁村基础设施薄弱,没有形成主导产,劳力基本外出务工,群众思想观念保守落后。去年以来,镇上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完成了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资产量化、股权设置等工作,于2017年11月3日完成了全县首家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组建和挂牌,达到了经营性资产100%量化、资源性资产100%入股、全体村民100%入社的“3个100%”,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产业谋划有序推进,群众内生动力极大焕发。
  在全县范围内,仅有梁峁村一村,全村162人全部加入合作社,2644亩土地及其他资源、资产折价量化为1.2亿元,其中集体股占30%;个人股占70%,分为人口股、土地经营股、资金股3种,个人股中按照人口股40%、土地经营股40%、资金股20%。村组的荒地、滩涂、林草地等闲置资源折价入股企业,全部得到盘活利用,经营收益每年分配到人,实现双赢、多赢、共赢。
  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的方向在哪里?镇上、村上紧抓全域旅游发展契机,结合梁峁紧邻黄帝陵景区、紧挨动车站、山水林生态优良、开发建设强度低等优势,最终确定把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作为产业发展方向,建设现代观光农业、高端民俗酒店、特色餐饮街区等项目,形成与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的祭祀文化游错位发展的格局。先后多次赴北京对接招商引资项目,确定由梁峁股份合作社与北京中康圆梦文化公司全面合作,投资3.8亿元规划建设黄陵洛河现代休闲农业园区。目前,游客服务中心、环村道路、百亩荷塘、特色餐饮街区、柿子树栽植山体绿化等项目已全面开工。同时,在加快合作社规范运行的基础上,先后谋划实施了光伏发电96千瓦、200亩翡翠梨观光园建设、20亩小龙虾和大闸蟹水产养殖水面、200亩油葵等长、短期相结合的产业,确保合作社短期有收入、长期能发展。
  产业是脱贫的根本,梁峁村的发展只是黄陵县精准脱贫的一个缩影。黄陵县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对全县281户计划脱贫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建立了产业台账,落实产业到户措施,扎实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掌握1项农用实用技术。黄陵县13个贫困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7个,成立贫困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6家,实现贫困村集体经济全覆盖。同时,开发公益专岗13个,安置13人,开发特设公益性岗位43个,安置43人;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91人;贫困劳动力创业5人,完成全年任务的50%;建成就业扶贫基地2个。 
   金融扶贫拔穷根
  今年56岁的张步芳,黄陵县隆坊镇隆坊村人,2016年6月办起了隆坊镇湖羊产业托管,2017年初发起成立了黄陵县隆坊镇兴农果业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占地12000平方米,办公用房5间,有草料储存库1间,青草储存池1个,高标准自动化羊舍4座,共圈养湖羊980只,水电设施配套齐全。按照“贫困户+合作社+湖羊联盟”的形式,整合湖羊养殖产业链的整个资源,围绕“五个聚焦”创新湖羊托管富农模式,示范带动全镇贫困户稳定脱贫。
  西寨子村“五保户”兰小勇,因残致贫,一年到头打零工生活,无固定生活来源,2股加入合作社一年半后,已经分红6000元。“我身体不行,没有劳力,党的政策真好,贷款不用自己想办法,零风险地当上了股东,还有了固定的收入。”兰小勇心存感激地说道。据了解,为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效益,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产业扶贫进程,县上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0万元注入合作社,按照产业扶贫合作经济组织带动贫困户利益联结流程,将财政专项资金量化给专业薄弱的30户贫困户,按照每股1万元分配到户,通过合作社经营,每年每户可实现分红2000元。
  金融扶贫的作用已经凸显,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黄陵县着力把党组织建立在产业链上,把贫困户拉进产业链条,成立合作社党支部27个、党小组151个,探索出“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支部引领、集体置业、群众分红”“先进帮后进、强村带弱村”“技术支持+产业托管”等7种帮带模式,累计引进涉农企业11家,发展项目产业37个,带动全县67个村组集体累计突破20万元,其中超过50万元的达到21个村,585户贫困户实现产业全覆盖,户均增收3500元。2017年,索洛湾村党支部辐射带动周边2个村增加集体收入65万元,向临近5个村组42户贫困户每户分红2000元;杜洛尾村与陕西嘉瑞公司合作建成1200亩油牡丹庄园,为贫困户带来土地流转、日常劳务、集体分红3项收益,提前实现脱贫目标。涌现出柯小海、寇润民等先进典型,党员辐射带动效应明显,推行农村政务代办、电子商务、便民服务、普惠金融、产业帮扶、公益联盟等“六大服务”,建立志愿服务队、务工信息平台等,党支部服务群众更加全面便捷。 
  安居扶贫挪穷窝
  “现在走的是水泥路、吃的是自来水、用的是动力电,住的是小楼房,种的是致富树……”谈起村里的变化,距黄陵县城东20公里的河堤村村民无不感到自豪。阿党镇河堤村是南沟门水利枢纽工程四个移民村之一,山大沟深,生产生活条件严酷。在县扶贫局的帮助下,村上针对全村产业发展、贫困户精准脱贫制订了工作重点,全面打响了整村脱贫攻坚战。
  全村共198户73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114人,占总人口的15.4%。2013年10月实施整村搬迁至现址。搬迁前,由于自然条件差、经济条件差、基础设施差、观念落后等因素的制约,群众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增收难、安居难“五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河堤群众,群众一直生活在贫苦状态。搬迁后,按照“党建引领,整村搬迁,有业安置,精准到户”的思路,利用新征收的生产用地,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了短枝型苹果密植示范园313亩,涉及农户69户,五年后将见可观经济效益。“感谢党的好政策,往后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河堤移民小区居民王启明信心十足地说。
  截至6月下旬,对照考核指标,黄陵县义务教育、安全住房、安全饮水、基本医疗等各项保障措施全部落实到位,所有指标达标率为100%。今年计划退出贫困村2个,分别是黄陵县店头镇潮塔村和建庄村,对照贫困村退出指标,贫困发生率在年底贫困户脱贫后可降至3%以下;目前2个村都已建立集体经济或合作组织互相资金协会;安全饮水、电力入户、卫生室均已达标。农村饮水、通村路、电力入户三项基础设施2017年已实现100%“全覆盖”。在此基础上,2018年重点实施了村组道路提升18.2公里,农村饮水提升工程9处,电力改造项目12项;易地搬迁338户1177人,集中供养11户,目前所有贫困户已全部入住。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户5户,已改造竣工5户。同时,县上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对7个贫困村实施了绿化美化;续聘80名生态护林员,实现公益效益补偿和第18轮退还林补偿兑现,退还林涉及贫困户221户769人,生态效益补偿贫困户146人4446人,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食用菌和林下养殖涉林产业。
  路在脚下,希望在前,黄陵县的贫困户向着幸福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