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国伟(右)与董庄村民小组80岁的贫困老人安云厚拉家常 通讯员 范筱霞 本报记者 李星棋
每天清晨,甘泉县美水街道办王庄村的第一书记白国伟总是喜欢登上村里最高的山头,远远地望着这个祥和的小村庄,看着村里一草一木的变化,思绪万千。
王庄村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绵延10多里,其中金庄村民小组是典型的城郊村,王庄、开家沟、麦地台、董庄、袁庄是典型的拐沟村。全村共有农户410户1594人,总耕地面积15231亩。
“一定要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从来到村上的第一天起,白国伟就为自己定下了目标。
抓调研 明思路
2016年9月,在县农工部工作的白国伟被抽调到王庄村担任第一书记。初来乍到,所有的人都在盯着第一书记,而他迫切需要看到村组、农民最真实的一面,听到最中肯的建议。
要当好第一书记,就得先知道村里的具体情况。刚到村上,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留给熟悉村情民意、入户走访调研。在深入各个村组的过程中,他看到村里大多都是45岁以上的老人及残疾人,大部分村民除了种植玉米、打临工以外,没有其他产业。有的村民除了种地就是喝酒赌博,部分村民以争当贫困户为荣,等靠要思想严重。面对这样的现状,他利用慰问老党员和困难群众的机会和他们拉家常,倾听他们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建议,同时,多次召开全村党员会议和低收入户会议,公开通报帮扶举措,征求他们的意见。
通过几个月的走访调研,他发现所有的村民都改变了对他的态度。“小白书记,到家里坐坐。”麦地台村民老王亲切地向白国伟打着招呼。
刘德发是王庄村民小组中的一位空巢老人,看到白国伟时,他从上衣口袋里慢慢掏出一张卡片,丢在院子的石桌上。“我的医保到时间了,你帮我登记一下。”说完,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里。白国伟捡起医保卡,直接来到社区医保处,帮刘德发办理了登记手续,并利用周末时间带着妻子和女儿多次走进老刘的院子,帮他打扫卫生,给他做家常饭菜。通过多次接触,老刘渐渐开始了解国家政策的好处,一见人就说共产党好。
抓产业 增收入
白国伟深知帮扶贫困户,就要尽可能地扶志、扶智,力争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张维祥是董庄村民小组的一位普通农民,2016年,儿子张永健查出患有肺癌,又因一场交通事故,夫妻双双致残,不仅花去了他一辈子的积蓄,而且欠下了十几万元债务,突如其来的灾祸让他成了贫困户。
白国伟了解到情况后,积极协调美水街道办及包村单位工业园区帮他建起了香菇大棚,并多次邀请劳山技术员陈改琴上门为他指导养殖技术,使他的信心更足了。张维祥家2000棒香菇出菇后,他更有信心了,又发展了20箱中蜂养殖,还兼职做村上的公益保洁员。“能有今天,多亏了白国伟对我的帮助。”张维祥激动地说。据统计,仅2017年,董庄村脱贫退出贫困户18户32人,其中涉及产业户的有15户26人。
王庄村原有的山地苹果和核桃因疏于管理,基本没有效益,为了实现产业脱贫,白国伟邀请县有关部门实施提升内生动力培训计划,累积开展香菇、中蜂、核桃、苹果等培训达540人次;协调美水街道办流转土地500亩,平整1800亩,对原有的800亩山地苹果加强幼园(未结果的园子)管理,对平整的2000亩山地核桃进行了补植补造;董庄土地流转1000亩30年,并与陕西果业集团打造千亩山地苹果示范园,农户可以上山打工为自己增加收入。
为了能进一步拓宽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道路,他带领村民成立了甘泉新业通农民种植合作社和甘泉新业通农民养殖合作社,修建冷库,建立了“合作社+贫困户”特色农业组织管理体系,实现生产、储藏、销售一条龙模式,从市场销售上给贫困户发展产业吃了“定心丸”,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到产业发展当中。
在他与包村单位及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王庄村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149户,贫困户安排劳动就业岗位46人。发放小额贷款30户147万元,除9户(2户有产业)兜底户以外,全村产业覆盖率达到100%。
抓设施 换面貌
常言道,民生无小事。白国伟在了解到金庄烟草公司附近路面没有硬化后,便积极申报一事一议项目,积极入户做村民思想工作,发动村民自筹建设资金2万元、协调包村单位县编办投资1万元、县财政投资24.6万元,砖铺路面1280米,方便群众出行,受到群众好评。
白国伟多次协调,为村里硬化通村道路2公里,维修村庄道路13公里,水泥硬化金庄小学路面950米,栽植行道松树1800株,修复2处村民饮水工程,累计安排41人就业,举办产业培训30多次。同时,他组织成立了民事调解委员会,化解村里32起各类矛盾纠纷。
看到村里一点一滴的改变,白国伟会心地笑了,在扶贫的道路上,他还想为村民做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