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不光会清洁猪舍、配饲料,还会给猪打防疫针,给母猪接生、配种,就像‘保姆’一样照顾着它们。”在吴起县西南部陕甘交界的一处猪舍里,看着一只只健康欢脱的猪争先恐后地吃食,白豹镇郭克郎村村民吕怀权“嘚瑟”起来。
在郭克郎村,村民大多以务农为生。2008年,吕怀权的妻子突然患病,高昂的医药费让这个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2015年,他被识别为精准扶贫户。
也就是在这一年,吕怀权在镇上赶集时和几个陌生人拉起了家常,得知现在农民都不怎么种庄稼了,开始流行养猪赚钱。“我就是一个农民,难道连个猪也不会喂吗?”回家的路上吕怀权心里默默地想着。
“咱们再不改变老旧思想,只靠种庄稼过上好日子怕太难了。”回到家,经过商量夫妻俩决定也赶一趟“时髦”,想通过养猪产业“奔小康”。吕怀权便从亲戚朋友处筹到6万元,在院外空地上建起一座100平方米的猪舍,一次性买回25头猪崽开始学习养猪。
以前家里养个一两头猪觉得很简单,现在一下子养了25头,这让吕怀权手足无措。他每天起早贪黑,准备猪饲料、打扫猪场,像照顾孩子一样精心呵护着每头猪崽。转眼到了年底,由于疾病等原因,他的猪并没有全部存活,加之当年猪肉价格偏低,一年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盈利几乎为零。
“高书记下乡时经常鼓励我要自信,并告诉我养殖产业得形成规模,建设标准化养殖场,薄利多销,这样就会慢慢有收益的。”吕怀权说第一书记高让莉就是他的指路人。
面对家人失落的眼神,吕怀权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他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通过帮扶工作队的介绍,他和本镇韩台村王建新养殖场的技术员成了好朋友,经常主动上门学习养殖技术。2016年,他的猪发展到了70多头,年底收益2万多元,顺利脱贫。2017年为了巩固他的脱贫成果,镇政府又通过相关扶贫政策,帮他建起了一座300平方米的标准化百头养猪场,从此吕怀权成了全村首个养殖大户,年收入3万多元。
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吕怀权还把46亩山地全部种上苹果树。现在,他每天除了养猪之外就是给果树锄草施肥、精心管护,他的果园也成为了村上长势最好的果园。为了有效利用果树间的闲置土地,吕怀权还套种了小黄豆等农作物,政府每亩补助50元,秋收以后按照镇上的扶贫政策,高原情合作社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5元的价格进行回收,彻底解决了销售难题。
“现在收入稳步增加,日子是过得越来越好了。”吕怀权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从庄稼汉变成了专业的“猪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