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抗大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旧址 樊江江 摄
  (上接8月6日第八版)
  自己动手衣食足
  1939年至1943年,抗日根据地面临着更大的经济困难。抗大总校和分校连小米也没有了,学员们吃高粱、黑豆,甚至吃野菜、橡树叶、榆树皮。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从根本上解决生活困难,抗大把生产劳动列入教学计划之中,使教育与生产结合起来。于是,抗大学员也自力更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这在古今中外的办学史上,也是伟大的创举。
  1939年2月9日,抗大召开全校党的活动分子大会,罗瑞卿代表抗大生产委员会作生产动员报告,要求把生产运动列入教育计划,统一安排时间,做到“不劳动者不得食”。要求全体教职学员开垦2万亩荒地,生产粮食6600石;生产单、棉衣各5000套;每人生产若干双鞋、袜子和绑腿;全校全年所需肉菜由自己解决。为了落实上述计划,共产党员要做生产运动的先锋。
  毛泽东也为抗大开荒生产题词:“现在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将来一面作战,一面生产,这就是抗大的作风,足以战胜任何敌人的!”1943年5月4日,朱德在接见即将去陇东开荒的抗大第七分校第二大队的同学时说:“为了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中央要你们去陇东抗大第七分校,发给你们每人三件宝贝:第一是镢头,第二是枪杆子,第三是笔杆子。你们要拿起镢头开荒种地,建设校舍;拿起枪杆子,保卫边区;拿起笔杆子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和文化知识,用这三件宝贝来解放全中国。”七分校第二大队的教职学员带着首长的嘱咐和这“三件宝”开赴陇东合水县豹子川一带,在深山里开荒生产,建新校舍,并担负学习和保卫边区的任务。经过一个夏天的艰苦劳动,把荒无人烟的豹子川变成了学习、生产、练兵的好地方。朱总司令这三件宝贝,不仅是送给七分校二大队,也是送给整个抗大的传家宝。
  1939年春天,抗大总校组织了开荒突击运动,全校教职学员5000多人齐动员,向荒山秃岭进攻,展开了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学员们上工以后,每人划好一片地包干,看谁先把这片地开完,算是“跳出包围圈”,取得优胜。有一天,罗瑞卿到各个队去组织劳动竞赛,最后来到校政治部开荒点,见张际春主任正挥汗如雨地埋头“突围”,便夸奖他说:“你真是老当益壮,典型的劳动英雄啊!”校领导的模范行动使同学们深受感动,劳动竞赛更热火了。为了加快开荒的进度,有的大队干脆在荒山野岭安营扎寨,边开荒,边学习。
  女生队的开荒更值得钦佩,她们的体力虽然赶不上男生队,但女生们都有一股倔强的脾气,样样不肯落后,每天傍晚收工时,她们的进度虽比男生队慢,可是第二天,她们天不亮就提前上了山,把落下的进度补上,有时还超过了男生队。所以,大家都竖起大拇指称赞她们不愧是“巾帼英雄”。
  在大生产运动中,抗大学员除了开荒种粮种菜,生产自给以外,为了实现丰衣足食,还掀起了纺线运动。学校给大家每人发了一辆纺车。初学纺线时,热闹非凡,特别是男学员,拿惯了枪杆子的手要纺线实在不易,纺车一转,棉花抽慢了,纺的线又粗又松;拉快了马上断线,急得不少同志发牢骚。但是,革命者的可贵之处在于“一切服从革命的需要”。当大家冷静下来,想想纺线也是为了战胜敌人的经济封锁,争取抗战胜利;而且听说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首长也在纺线,一股怨气全消了。经过一个星期的勤学苦练,不仅不发牢骚,不砸纺车了,还钻研提高纺线产量和质量的问题。他们改造了祖祖辈辈千百年留下来的旧纺车,提高了纺线的速度,一般同志一天都能纺出一斤二两线,质量还很好。老百姓称赞说:“八路军真是能武能文,粗活细活样样精通!”
  陕北盛产羊毛。同志们不仅学会纺线,还学会捻羊毛线,织毛衣、毛袜、毛手套。捻成的毛线经过加工,还可以织毛毯和粗呢子。呢子用槐树叶子汁染成黄色,便可以做成呢军装和呢军大衣。到1944年冬天,抗大的同志靠自己动手,真正做到丰衣足食。有的同学高兴地说:“我们穿的是羊毛,盖的是羊毛,全身都是毛,真是毛主席的好学生!”当有人把这句话告诉毛泽东时,毛泽东哈哈大笑,诙谐地连声说:“天才,天才!”
   勤俭节约传家宝
  抗大的教职学员都牢记毛泽东的教导,树立一个共同的信念:在共产党与抗大师生面前,一切普通所谓困难都是不存在的,最严重的困难也能克服,我们在世界上是无敌的!当时除了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困难外,学习、生活方面也有不少困难,需要想方设法去解决。那时候的纸张很紧张,印讲义、校刊用的都是延安造纸厂的土纸,加上蜡纸、油墨质量不好,印成的讲义、校刊读起来很费劲,但大家要能得到一本讲义或一份校刊还是如获至宝,认真地阅读。记笔记没有纸,有的就找出旧线装书,翻过背面订成本子记录;有的则利用看过的书,把笔记写在书本的空白处。没有笔,学文化时就用树枝作笔,大地作纸,在地上练习写字、做习题;或用小石板、石笔练习。有时在合作社能买到一个蘸水笔尖,那可高兴了,绑上筷子、高粱秆或插进子弹壳里,就是一支阔气的“自来水笔”,宝贝得很。没有墨水,有的挤桑葚汁代替,有的用锅灰泡水作墨汁。后来,延安化工厂生产出染衣服的蓝靛粉,每人发一小包,可以泡一小瓶墨水,就可用蘸水笔写字了。在日用品奇缺的情况下,代用品的花样更多了。用破碗、旧墨水瓶做油灯;烧草木灰过滤碱水代替肥皂洗衣服;用盐代替刷牙粉;用煤油桶代替饭桶,用普通剪刀代替推子理发;用点香或火绳代替钟表计算岗哨时间;等等。总之,大家找窍门,想办法,克服生活上的各种困难,磨炼革命意志,培养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
  抗大是军队的一面旗帜,它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根基,以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为表率,十年艰苦办学,培养造就了10多万名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为我党我军的发展壮大,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选自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红色延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