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不是新闻作品,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包扶干部的“扶贫日记”或“扶贫故事”。这些出自包扶干部之手的文字,真实记录了包扶干部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在脱贫攻坚中干群间结下的深厚情谊,读来使人深受感动,更添干劲。特此刊登,向全市“武军民式”的扶贫干部致以崇高敬意!
从未当过“红娘”的我,却阴差阳错地当了一次“红娘”。
2016年3月,组织把我的精准扶贫包扶村调整到富县钳二便民服务中心钳二村。
暖春的钳二村,潮湿的空气里氤氲着诱人的小草清香,放眼望去,满眼都是果园。村民围墙上“精准扶贫”几个红色美术字分外醒目。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房舍,这是农村最寻常的村庄,缕缕炊烟袅袅升起,有的农家已生火做饭。
村党支部李书记陪我第一次上户。从大队办公室出来,拐进一道巷子,就到了李小利家。她是我包扶的五户贫困户中的一户。看看她家,砖砌围墙,高大的门楼,还有四间平房,好像是两年前新修的,光景算得上是村里的中等户。“是不是精准识别时走了样?”我心里充满疑惑。一周后,要制订帮扶措施,我又一次上户。
这次是我一个人去,李小利一家人正在吃午饭。我说,看你家光景,不太像贫困户。李小利说,她家过去比较穷,她们姊妹三个,两个姐姐已出嫁,她是家里的老小,当时考虑到父母无人照料,21岁时由父亲做主,给她招了个上门女婿。婚后小两口孝亲敬老,勤俭持家,依靠13亩苹果园过日子,年年都有余钱。三个女儿很懂事,一家子虽不富裕但也其乐融融。2015年,她和丈夫高仲林拆掉土坯房,盖起了四间平房,但一切美好希望随着老父亲重度脑梗、丈夫查出患食道癌而破灭。盖新房、父亲和丈夫看病欠债整整30万元。她母亲70多岁,患有严重高血压。三个女儿中,大女儿高中毕业在县城一家蛋糕房打工,二女儿三女儿都还在钳二小学上学。巨额债务和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早知道是这样,我……我说啥都不会盖新房!一定要给孩子他爸……把病看好……不让他走……”李小利捂着脸,早已泣不成声。
看着李小利头上的些许白发,我的眼睛酸酸的,她的老父亲也在一旁不停地抹着眼泪。我认真思量了一下,她家致贫的原因主要是缺劳力,家里若有男劳力、有主心骨,再把13亩果园管理好,一年收入六七万元,她家的光景三四年就能好起来。
怎么办?缺钱,缺技术,也都好办;缺劳力又该怎么办?我想到让她再找个对象。但眼下,我认为首先要与她们融为一体。于是,每次上户,我都嘘寒问暖,帮她打扫院子、到果园帮忙。单位给贫困户发农药、农资,我都亲自送上门。多次上门后,她向我打开了心扉:债主多次上门、打电话要账;只靠她一人,果园实在无法打理;村里人都开始给苹果套袋了,她家连果都还没疏完……
“天无绝人之路,慢慢来。”我耐心地开导她。
她的老父亲已经74岁了,拄着拐杖,行动不便。我联系在县医院工作的同学为其做了伤残鉴定,办理了三级残疾证。随后,又多次向残联求助,让她父亲坐上了免费轮椅。送轮椅那天,我第一次看到父女俩的笑容。李小利激动地说:“这下我在果园干活,再不用担心我爸摔倒了。”
从长远来看,他们该怎么办?有一次在果园里,我问李小利,愿不愿找个对象。她为难地说:“谁愿意要我呢?有这么多拖累。”
事有凑巧。就在我问过李小利后没几天,有人给李小利介绍对象。我听到消息,赶忙去了李小利家。
“小利,听说有人给你介绍了一个对象?”见到她,我直接就问。
“是。”她对我没有隐瞒,告诉我,对方是张家湾镇放牛沟的李义军。
“咋样?”我接着问。
她犹豫着说出了自己的顾虑:自己40多岁的人了,结过婚,上有老,下有小,还有外债要偿还;人家男的没结过婚,怕人家不会承担这么重的担子。
我觉得李小利对这个人比较满意,劝说她:“如果看上他的人,就要坚定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他对你的情况和困难还有看法,不愿承担责任,那这样的人就不要考虑。即便是结了婚,也过不好光景。”
李小利点了点头。
接下来,我为她的事操起了心。这个人怎么样?能不能配得上她?……我打算专门去一趟张家湾,了解一下李义军。可是因为单位的工作忙,一时之间没顾上去。
过了十几天,我又去了李小利家,见她家有个男人。问了一下小利的父亲,他告诉我,这就是李义军。我赶紧问他的情况。他也是个贫困户,家里有兄弟姊妹五人,父亲已去世多年,他是家中的小儿子。大哥成了家,单独另过;他和八十多岁的老娘一起过,如今还住着土窑洞。
我问他成过家没有。他不好意思地摇摇头,说年轻时曾有人为他介绍过好多姑娘,可每个姑娘看到他一贫如洗的家,就头也不回地走了,慢慢年龄拖大了,婚事成了难事,快四十了还是光棍一个,老娘都快哭瞎了眼。
我又问他对小利的看法。他说,小利家的情况他知道,小利人也看得上。“我想有个家。”最后,他这样说。
“那你就要主动哦。”我说。
“没问题。”他信心十足地说。
我不放心,背后又问了一下小利。小利也觉得李义军人不错。
“既然这样,你就要拿定主意。”我说,“要是有什么困难了,你就给我说。”
小利点点头。
看着她羞涩的模样,我觉得这事情成了。原来还打算给她找个合适的对象,现在看来不需要了。我心里一阵高兴。
“那我就等着喝你们的喜酒了。”我开了一句玩笑。
“八字还没见一撇呢。”小利说。
我没再说什么,离开了她家。
过了些时候,还没见小利那边有什么动静,我有点奇怪,就去了她家。见到小利,一问,才知道事情没有进展。原来,小利家的欠账多,她希望李义军把债给她还上。
我觉得李小利的想法也不过分。假如李义军进了门,却不还账,事情也不好办。可是,李义军有还账的能力么?毕竟他也是贫困户,我决定去摸摸他的底。
“我就是贫困户……”李义军说,“三年前,又分到了张家湾镇的廉租房,个人自筹的三万元还是借亲戚朋友的,哪有钱呀……”
两人各有各的难处,各有各的顾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对有情人各自分飞吧?成就一段姻缘,对我这辈子来说也算是积德行善。我暗暗地下了决心,一定要促成他们俩,做他们的“红娘”。
第一次说媒,对我来说,还是个挑战。两人谁都不愿退一步,怎么办?我仔细分析了一下双方的情况:李小利的家需要个劳力,李义军需要一个家,这是双方的共同需求;李小利欠了一摊子账,李义军刚刚分到房子,这是各自的困难。但是,我觉得困难其实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双方缺乏信任。这么一想,我觉得当前主要的问题就是双方加强了解,增强互信。找到了症结,问题就好解决了。虽然我知道问题主要方面不在男方,但我还是先去找李义军做思想工作。因为一个男人,如果没有撑天担地的胆,不能给女人安全感、依靠感,那女人怎么会相信他呢?
很是遗憾,第一次见李义军就失败了。毕竟他在艰难中生活得太久了,缺少自信和勇气。无奈之下,我只好转回身来,又给李小利做工作。
“要债的快把我逼疯了,我爸的脑梗又犯了,现在都不能下炕,家里一分钱都没有,苹果需要套袋,我个女人家,咋办呀?”李小利说着就哭了。
这种情况下,说媒显然不合时宜,解决当前问题才是上策。我赶紧去钳二便民服务中心协助了2000元的临时救助款。拿到钱时,我顺便说:“让李义军来帮帮你,你俩再来往一段时间看。”李小利这次倒没有拒绝,点了点头。我觉得她应该对李义军是有好感的。
扶贫每个月都得上户两次。再次去李小利家时,我又问起她和李义军的事情。很是不好,两人又闹了矛盾。看李小利态度,如果李义军拿不出来钱,那这事就没得谈了。我赶忙说:“你不能这样想。只要他这个人靠得住,你条件这么好,一点欠账用不了几年就还了。”但是,李小利不松口。我又打电话给李义军,李义军也说了一摊子困难、顾虑。两人表白得都很明确,事情没有结果。我的“说媒”陷入僵局。
第一次当“红娘”,总不能弄个“落荒而逃”吧?双方都对对方有好感,倘若因为钱的问题而难成眷属,岂不是遗憾?我又专程去了两家,给双方做思想工作。甚至还找了和对方要好的人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第八次去上户,双方终于同意了我提出的方案:女方不要一下子就要一大笔钱,给男方减轻一点压力;男方也要适当地给女方一点,表示诚意。
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就是双方培养感情了。我松了一口气:看来,我第一次当“红娘”还当得不错。
第九次上户,李义军已在果园忙着打药……
第十一次上户,李小利正体贴地为李义军擦额头上的汗。见我来了,不好意思地说:“这些日子老父生病,果园里苦又重,看把人都累成啥了。”李义军憨厚地笑着说:“不当事,不当事,武书记快坐下,小利,快去泡茶。”
第十五次上户,李小利给我说,义军人不错,他答应给我五万元,让我好还些当紧账。
12月26日,天气阴冷,巷道槐树下整齐的果树枝旁,两只鸡正在觅食。这是我第十七次上户,李小利终于亲口道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今年我父亲连续两次生病住院,都是义军背出背进、背上背下,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他才106斤,我爸有130多斤,我觉得他是一个靠得住的男人!”
我觉得是时候敲定两人婚事了,就对他俩说:“虽然是好事多磨,但你们已经有一年多的交往,我觉得你俩应该把这事给办了,以后踏踏实实过日子。”
李小利说:“行,我不要一分彩礼钱,只要义军跟我实心过日子就行!”
李义军说:“家里头有13亩果园,我还有砖瓦工的手艺,只要好好干,用不了几年,我俩就能把账还上!”
……
促膝长谈之后,李小利和李义军决定第二天就去领结婚证。
拍结婚照的瞬间,李小利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我们自愿结为夫妻,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共同肩负起婚姻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上孝父母,下教子女……相濡以沫,钟爱一生!我们将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同甘共苦,成为终生的伴侣!我们要坚守今天的誓言,我们一定能够坚守今天的誓言!”2017年12月27日,李小利和李义军立下他们的婚姻誓言。
一场包扶成就了一世姻缘。就是这样一次看似不经意的帮扶调整,圆了贫困户李小利的幸福生活梦。
我坚信,再过几年,李小利家的光景会越来越好。 (武军民:富县教研室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