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鹏飞 王军 白菲
宝塔区枣园街道办酸刺沟是个典型的拐沟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58岁的贫困户冯东强是该村村民。他患有胃癌,做了切除手术,妻子也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儿子冯延涛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由于家庭经济拮据,儿媳离家,丢下一双儿女。无奈之下,冯延涛只得外出务工,家中只留下两个尚在读小学的孩子。家庭四分五裂,还有时时需要照顾的老伴,一连串的打击,让58岁的冯东强看上去格外苍老。
2017年5月,宝塔区经济发展局驻村工作队入驻该村后,在实地走访中了解到老冯家的实际情况,与他的联户包扶干部蔬菜局技术员一起与老冯拉家常,倾听他内心真实想法,帮助他寻找脱贫门路,提升脱贫信心。在详细了解党的扶贫政策后,开阔了视野的老冯想把儿子叫回来和他一起发展产业,共同照顾家庭。在了解到老冯内心的想法后,帮扶干部联合枣园街道办工作人员利用春节农民工返乡有利时机,积极劝导在外务工的冯延涛,希望他能抓住全市脱贫攻坚整体脱贫有利时机,回家好好发展产业。经过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谈心,讲帮扶政策,为他谋划未来增收渠道,冯延涛终于同意在家发展产业。春节一收假,街道办工作人员就帮助老冯家建大拱棚、修猪圈。经过半年的发展,如今,老冯家的两头母猪,一头已产下8头猪仔,另一头也已受孕;两棚西瓜一茬收益1.8万余元,二茬豆角也已种入大棚。
“我一定带领全家好好干,今年一定脱贫,再也不拖国家后腿。”说起未来的打算,老冯充满信心。
冯东强发展产业的事例只是宝塔区全面落实产业脱贫全覆盖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区有劳动能力的1570户贫困户已通过长短产业有机结合,实现产业脱贫全覆盖。为全面激发群众脱贫攻坚强大内生动力,宝塔区委、区政府坚持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把帮助群众思想脱贫摆在首位,进一步加大扶贫扶志扶智宣传力度,为推进全区脱贫攻坚任务圆满顺利完成,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在全面激发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方面,该区安排省市区3000余名领导干部帮扶2373户贫困户。按照贫困村存在的短板和部门行业优势,调整全区51个已退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153名队员,全面整合四支队伍工作力量,队长全部由第一书记担任;选派精干的年轻后备干部担任农村第一书记,形成320个村每个村有第一书记、户户有人帮扶的工作体系。采取具体措施,让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对脱贫攻坚的政策清、情况明,重点宣讲劳动光荣、劳动脱贫的典型事例和扶贫扶志扶智中的先进事迹,用鲜活的事例教育人、鼓舞人,帮助贫困户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增强他们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愿望和自觉。其中,区委讲师团组织宣传力量以说书、快板等形式,深入田间地头宣讲十九大精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精准扶贫政策等30余场次。同时,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电子阅览室、农村书屋的作用,广泛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让群众在海量的文化信息中获得精神食粮、寻找致富门路。
在此基础上,引导群众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和自强自立的主体意识,解决少数贫困群众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动力,让“以勤劳致富为荣,以争当贫困户为耻”成为群众的价值标尺,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另外,制定《延安市宝塔区新民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传承发展具有宝塔特质的优良民风;出台《延安市宝塔区文明村镇创建指导意见》,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开展新民风系列活动,把新民风系列活动与精准扶贫脱贫紧密结合,形成“崇尚劳动、脱贫光荣”的社会氛围。通过多措并举,增强了群众法纪意识,提高了群众综合素质,贫困内生动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今年以来,针对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意愿的贫困户,该区以扶志扶智为切入点,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愿望,凡有意向发展产业的贫困群众,区财政每户安排5000元的补贴资金,每户安排一名产业技术员,并建立“干部帮生产,企业帮销售”的两帮体系,全区共落实党政企事业单位163家帮扶877户贫困户,建立了“定单式”产购销协议或合同。截至目前,实现农产品销售60余吨,生猪298头,贫困群众增收更加稳定。同时,利用乡村换届之际,将基层能人、产业大户选拔到村“两委”班子,让能人、大户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教育引导贫困户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全过程参与脱贫方案的商定、脱贫项目的选定、脱贫措施的制定,免费组织农村劳动力实用技能培训1万余人,进一步坚定了贫困群众不甘落后、积极脱贫,依靠勤劳和汗水脱贫的信心和决心。把精神贫困问题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教育引导群众以脱贫为荣,依靠勤劳双手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