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纺线(油画作品) 1943年,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边区军民响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号召,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竞赛,大生产运动逐步走向深入。纺线、纺毛、织布、织呢做衣服,以达到丰衣;开荒种地,增产粮食和蔬菜,以达到足食。
这一年7月中旬周恩来从重庆返回延安,回来几天后就带头响应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号召,他和任弼时亲自领导并参加,在枣园的机关和部队中组织起一支浩浩荡荡的劳动大军,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纺线生产运动。他们一面工作,一面整风学习,一面纺线生产。男女老少每人一辆手摇纺车。食堂、会议室、大礼堂,都变成了纺线车间。几十辆、几百辆纺车排列成行,几十、几百双手一起摇动纺车,发出一阵阵有节奏的响声,和谐、优美而动听。
周恩来的右臂曾受过伤,活动有些不方便,但他仍然摇起359旅王震旅长从南泥湾送来的纺车,和任弼时一起加入到了纺线的行列中。周恩来一面参与处理党中央的一些重要事情,一面抽出时间孜孜不倦地向纺线技术好的同志学习,不断钻研技术:从卷棉条的松紧、润棉条的湿度、装锭的高低和松紧,直到摇车抽线的协调、接头等技术,他都一步步系统地进行实践和钻研。在短短几天里,他不仅自己熟练地掌握了纺线的整套技巧,还和任弼时一起带领大家通过实践总结经验,使参加纺线的全体同志的技术普遍地得到迅速提高。
在陕北,纺线织布原本是家庭妇女做的细活。自从大生产运动开展起来后,男子汉们纷纷参加纺线。初学时,男人汉们纺的线粗细不匀,手一重就断线,不会摇轮就纺成乱糟糟的大疙瘩,引得妇女们哈哈大笑。可初学几天的周恩来和任弼时纺出的线又快又多、又细又匀,不一会儿,锭子上就结成了一个沉甸甸的大白果。周恩来笑盈盈地从锭子上摘下纺好的线,拿着看了又看、掂了又掂。这时很多同志包括一些妇女都围拢过来看,称赞他纺的线够头等线。周恩来则谦虚地说:“请你们要严肃认真地评一评,我看,我纺的线只够二等标准啰。”任弼时接过雪白的线穗,仔细看后说:“你太谦虚了啊!你纺的线够上头等了,不信请大家再来评评。”旁边的同志拿着线穗传看着,都说完全够头等线的标准,并且表示要向周恩来学习。周恩来便笑着说:“我是个纺线新手,技术还不熟练,也不见巩固,很可能出次品。自己随时随地警惕一点好嘛!”任弼时则郑重地说:“你这种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从今天起,我们都来个互相竞赛,互相评比和监督。你看好不好?”周恩来立即回答说:“你的提议很好,我完全同意。你们大家的意见怎样?”大伙都表示同意。于是,在周恩来和任弼时的直接领导带动下,纺线生产形成新的高潮。参加纺线的同志热情更加高涨:开饭的哨音响了,有的还要多抽几手线才罢休;星期天也不休息,上厕所都是小跑;还有的在如豆的灯光下纺线到深夜,技术熟练的甚至在月光下也能纺出头等线……
在这个基础上,周恩来和任弼时还召集一些纺线能手,共同研究技术改革,提高劳动效率。他们运用物理学的原理,在车轮和锭子之间安装了一个加速轮,经过精心钻研和反复试验,加快了锭子的旋转速度,纺线的速度提高了一倍。其实,在纺车上安装加速轮,并不算什么重大的发明和技术革新,但在当时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延安,家家户户用原始的手工操作的小纺车纺线,这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简单改造,便成为一种新生事物,很快就传遍了延安机关、部队、学校和村镇,人们从四面八方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学习。在很短的时间里,加速轮就在延安的纺线中普遍地推广起来,并得到广泛称赞。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又是周恩来、任弼时等人的重大发明。
后来,毛泽东和周恩来谈话,提起这件事时高兴地说:“你和任弼时同志亲自参加劳动,领导纺线,成绩很大嘛,群众都称你们是‘纺线英雄’啊!我看,全边区两年内做到花、纱、布、铁、纸和其他很多日用品完全自给,是大有希望的,那我们一概自种、自造、自给,就不靠外面了。”周恩来则自谦地笑着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只是做一点组织发动工作而已。只要群众发动组织起来,深入开展革命竞赛,劳动互助,奖励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总结交流经验,就能克服一切困难,生产运动就能不断地向前发展和扩大,自给自足的目标完全能实现。”毛泽东连连点头说道:“你说得很好,就是应该这样办。在生产运动中,还应实行按质分等的个人分红制度,使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员都分得红利,借以奖励生产的发展。不管农业、工业、手工业,都可以试行嘛。”周恩来接着说:“我们在纺线方面马上可以试行,然后全面推广。各方面试行之后,还可以根据农业、工业、手工业不同情况,总结出一个方案来。”毛泽东最后说:“我们就是要机关、学校、部队以及个人都能建立自己的家务,都有长期打算,还要准备和灾荒作斗争,避免滥用浪费。我们既要发展生产,自给自足,又要十分节省人力、物力、财力,领导机关就是要带头。”随后,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谈话精神,立即召开中央各部委机关负责人开会,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并号召大家坚决贯彻执行,尽快制订方案和计划。
1944年3月初的一天上午,天气晴朗,艳阳高照。在枣园树林的广场上,整齐地排列着200多辆手摇纺车,挤满了机关、部队的男女同志和枣园乡的农村妇女,个个精神抖擞,人人喜气洋洋。这是中共中央书记处组织的机关、部队和农妇联合纺织比赛大会,是周恩来遵照毛泽东的指示,为交流推广纺线经验,奖励劳动模范而发起的,举行这样大规模的纺线比赛,在延安还是第一次。
上午8时许,周恩来、任弼时在纺线竞赛评比委员会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比赛场上,周恩来对大家说:“我们也是来参加比赛的,咱们互相学习、总结交流经验。”大家都被周恩来和蔼的话语、虚心学习的态度所感动,赛场的气氛更加热烈。
接着,评比委员会负责人宣布了比赛的内容、时间、评比的标准和方法等规定,并要全体纺线能手做好准备。霎时间,200多名纺线能手都迅速地坐在各自的纺车后面。周恩来、任弼时也和大家一起,坐在自己的纺车后面,检查棉条和车子。
9时整,一声哨响,200多辆纺车齐转动。每个纺线能手都紧张地、聚精会神地纺着线,不一会儿,一磅磅线穗子已经沉甸甸了。在周围观看的人们,不断地为他们鼓掌加油,整个赛场十分壮观。
中午12时,比赛结束,全场欢腾,掌声震耳。周恩来对旁边的任弼时说:“你今天太累了,恐怕吃不消啰!”
“我倒不要紧,就是出了一身大汗,胳膊和腰有点酸痛。”
任弼时又关心地对周恩来说:“你的右臂成残,今天劳动这么紧张,我倒很担心你呀!”
周恩来则轻轻地摇了摇手臂愉快地说:“我这只手已经劳动习惯了,酸痛一会儿就过去了,劳动是最愉快的事。”
当天下午,竞赛评比委员会先算出每个人纺线的数量,然后再按标准反复进行比较和衡量,评出每个人纺线的质量,把纺线比赛中成绩优异的分别评为“英雄”“突击手”和“能手”三等。周恩来和任弼时被评为纺线英雄,他们两人一再表示,他们纺线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够纺线英雄的标准,建议自己不要参加评比,但全体委员坚持按规定办事,并把他们纺的头等细线送交边区政府,在边区农工业生产成绩展览会上展出。
第二天上午,在枣园纺线比赛的地方召开了群众大会,延安各机关、部队、学校、农民、妇女等各界代表都赶来参加。会上介绍了纺线英雄、突击手的纺线成绩和先进技术经验,还当场进行了技术表演。周恩来亲自给纺线英雄、突击手、能手授奖。头等奖是新式纺车一辆,二、三等奖分别奖给毛巾、肥皂、钢笔、日记本等。接着周恩来发表了讲话,特别指出:党中央和毛泽东提出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路线,是正确的路线,只有发展生产,才能保障供给,这是一个真理,也是我们财政经济工作的总方针。全党、全军、各解放区人民都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大生产运动之所以开展得这样普遍、这样热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各级领导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尤其是中央首长带头参加。其中除了周恩来、任弼时带头参加纺线运动外,还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张闻天等同志,都主动扛起锄头,与群众一起开荒种地。中央首长在生产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成为推动生产运动、建立革命大家庭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激励鼓舞着大家去奋发图强,埋头苦干,从而形成了上行下效的良好局面。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终使边区渡过难关。在大生产运动中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更培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劳模精神,成为动员和鼓舞边区人民战胜困难、坚持抗战的精神动力,更为我们后来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选自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红色延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