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奇(右)查看黄芪长势 通讯员 徐志全 本报记者 刘小艳
“刚到麻台村,这里正如它的名字一样,麻糊糊的几块台地,山峁上零星地分布着几片庄稼。”刘正奇说。2017年初,30岁出头的刘正奇受吴起县水务局下派到五谷城镇麻台村任第一书记,从此开启了扶贫之旅。
麻台村地处吴起县东北部,耕地面积13931亩,全村552户2135人,是全县第二人口大村,建档立卡79户225人,未脱贫14户43人。驻村两年来,刘正奇积极行动,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跑项目、筹资金,千方百计为麻台村谋发展,为百姓找出路。
如今,800亩苹果园、1000亩小杂粮、1500亩中草药材、800头存栏生猪、20座蓄水池……这一系列喜人的数字,寄托着村民对脱贫致富的无限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同时也让人们对这个年轻的刘书记刮目相看。
扎根百姓 解决饮水灌溉难题
市场沟和西台是麻台村的两大居民点,这里长期水资源缺乏,人畜饮水困难。对此,刘正奇从县水务局筹措到48万元扶贫资金,仅用21天时间,新打水源井2眼,修建50平方米砖混蓄水池1座,配套水泵2台,铺设管网6000米,并设置小型集中供水工程两处,集中解决了两个移民点54户315人的生产生活用水。
同时,他还为全村山区分散居住村民修建水窖22口,每口补助7500元。贫困户康孝武说,“幸亏刘书记及时给我争取到修建水窖项目,要不我这10头猪真的就没法继续养了。”
生活饮水难题解决后,他又先后争取到了国家流域治理和果园机井灌溉工程款620万元,在齐沟山上绿化造林12平方公里,整修梯田地200亩,铺设沙石路4公里;在西台山上新建100方钢筋混凝土蓄水池1座,新打机井1口;在寺沟、月牙山、鸡冠子沟、倒对沟山峁及涧滩台等连片梯田带果园新修30方蓄水池10座,并配套修建60平方米集雨场10块,全村800余亩果园灌溉率达100%,果树长势良好,有望在3-5年内全部挂果。
种植杂粮 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五谷城镇的特色小杂粮种植远近闻名,也是百姓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走进麻台村,河水清澈见底,道路两旁的谷穗随风舞动。
刘正奇依托县、镇两级脱贫政策支持,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增收渠道,动员村民在公路沿线两侧连片台地种植特色小杂粮,发展养猪产业,确保14户贫困户43人年底顺利摘帽。目前,全村种植地膜玉米200户1500亩,种植特色小杂粮100户1000余亩,拥有90平方米以上标准养猪场贫困户30户,全村存栏生猪800余头。
“我这几年种的谷子、黄芥都是五谷城镇桐寨小杂粮合作社上门来收购的,价格每斤还比市场价高五毛钱。”贫困户高玉富说。
流转土地 培育中草药新产业
沿着平坦的乡村柏油路行驶,一路绿色敲窗,叠翠如绣,绿汪汪的中草药材令人惊叹。发展中草药产业是刘正奇带领村“两委”班子抓脱贫工作的又一新亮点。
今年年初,在他的筹划下,由村主任李立山担任法人,投资80余万元,成立了吴起县新时代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以流转闲置土地入股分红的形式,种植黄芪、甘草、板蓝等中草药材1500余亩,预计年纯收入可达100万元。“我常年在外打工,今年把20多亩土地全部入股合作社,年底租金和分红至少能收入7000元。”贫困户李树亮说。
据了解,村民土地入股后,由合作社统一种植、管理、销售中草药材,每亩土地每年可得300元租金和50元分红,同时贫困户入股300元现金也可折抵一亩土地,所得分红相同,目前已吸纳80户村民入股,其中重点产业户和巩固户22户。“为巩固脱贫成果,下一步将吸纳村上79户建档立卡户全部入股合作社,并优先在合作社务工,贫困户高付明今年入股10亩土地的同时,在合作社打工还挣了7000多元。”李立山说。
“下半年,我村着力在齐沟峁200亩梯田打造全县标准化苹果示范园,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机械化水平,同时已将鸡冠沟、石咀沟手机移动网络建设列入了扶贫计划,努力提高百姓幸福指数。”刘正奇精心地谋划着。
“刘书记虽然是个年轻人,他能把工作干在点子上,村上现在山峁梯田有果园,川台涧地有中药材、小杂粮,麻台村的光景肯定会越来越好的。”谈到刘正奇,老支书崔增飞竖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