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
全市622个村完成清产核资71个村完成股权量化
  本报记者 方大燕
  我市如何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工作是什么?目前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8月15日,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上,市农业局副局长刘刚就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详细回答。
  全市622个村完成清产核资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农村改革的一项重大部署,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推进这项改革对完善农村治理、保障农民权益、探索形成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2017年7月份,制定出台了《延安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同时召开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暨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及“三变”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主管书记、市长亲自安排、亲自部署,并就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三变”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进行协调解决。
  据统计,我市共制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方案140份,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14个,抽调人员380人。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有关媒体宣传报道1.5万余次,悬挂横幅1.8万余条,编写标语3万余条。组织30多批1500余人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召开百人以上的大型培训会80余场次,受训人数达1.2万余人次。
  清产核资摸清家底,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第一场硬仗。
  2018年4月中旬,省上制定印发了《陕西省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到201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清产核资”工作。随即,我市财政、国土、水务、林业、教育、文广、卫计、体育等9个部门制定了《延安市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清产核资时间表、路线图,农村集体资产清查登记以2017年12月31日为时间节点,2018年底基本完成全市农村集体资产清查登记工作;试点村和贫困村要先行一步,30个试点村和693个贫困村要在9月底前必须完成清产核资任务,同时制定了11个具体工作步骤,印制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报表》,全面启动了这项工作。
  8月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现场推进会,现场观摩了甘泉、富县、洛川、黄陵的11个示范点,并作了再安排再部署,要求全面完成清产核资任务,加快推进试点村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目前,各县区正按照市上统一部署,全面推进清产核资各项工作。截至7月底,全市完成清产核资的村数达到622个。
  71个村完成股权量化32个村成立经济合作社
  为率先探索路径、积累改革经验,2017年,市上确定宝塔、吴起两县区为全市产权制度改革重点县区,同时确定了30个市级产改试点村、57个市级“三变”试点村、110个省级“千村试点”行动试点村,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创新,在成员确认、折股量化、股份权能、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多形式发展集体经济等方面积累经验,为全市全面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奠定基础。通过不断地探索,各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现已全部完成清产核资工作,有71个村完成成员身份界定,71个村完成股权量化,32个村成立经济合作社,28个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
  与此同时,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典型,取得了预期成果。如安塞区南沟村按照“党支部+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模式,让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4653元提高到13148元,增长了2.83倍。宝塔区佛道坪村采取“公司+合作社”的运营模式,盘活集体经营性资产,建立合作社发展乡镇旅游产业,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00元。黄陵县索洛湾村以党支部带头,整合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成立企业,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万元,比10年前翻了10倍还多。
  今年下半年,我市将按照时间服从质量的要求,层层建立联县、包乡、抓村制度,夯实工作责任,加快工作进度,形成上下齐心、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积极总结推广形成的典型经验,鼓励县区根据农村资源禀赋、区位特点、产业优势,通过土地流转、资产盘活、混合经营、劳务创收、光伏收益等多种途径,积极探索多元化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确保改革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按期圆满完成各项改革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