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安塞区的年中答卷
  通讯员 尚文庆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排名第一,非公经济增加值排名第一,特色现代农业工作成效排名第一,污染防治排名第一,文化产业工作成效排名第一,落实“三项机制”排名第一……8月11日,在延安市委五届五次全会上,市考核办会同市直有关责任部门公布了13个县(区)的考核结果,安塞区综合排名第一。
  找准短板谋变革
  2016年10月,安塞结束了764年的县制历史,撤县设区。与全省原有的老牌市辖区相比,安塞在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一系列主要经济指标上都存在较大差距。“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安塞的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2018年,安塞区通过优良的党风促政风转作风带民风,各套班子区级领导跑遍全区11个镇街调研,通过密集调研讨论,区委立足撤县设区后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农业经济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经济转变的最大实际,提出了“市区一体、产城融合”的发展主线,确定了“城市引领、文旅兴业、能源支撑、农畜富民”发展战略。在具体推进中,安塞立足市区“一体”,加快延塞快速干道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不断缩短市区与安塞城区之间的时间、空间距离和基础设施差距,通过互联互通、市场共享,以期实现以市带区、以区促市,融合发展、同步发展。
  3月5日,采取区级领导包抓责任制后,全区首批48个重点项目实现开复工,涉及延塞一体化建设、园区、农业、能源、脱贫攻坚、城市建设等,总投资达180.46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73.35亿元。
  3月15日,全区92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如此浩大的开工场面,如此集中统一的仪式,如此务实的作风,如此巨大的投资,在安塞历史上亦不多见。“从‘县’到‘区’,变化的不仅仅是一个称谓,而是人权、事权、财权及发展定位、工作机制、工作思路、工作任务等上层设计的调整。”安塞区委书记任高飞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安塞区最急迫、最关键、最紧要的任务,就是打破传统县乡经济结构、能源产业结构、城乡二元结构等思维禁锢,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问市场要项目,问市场要效益。
  抢抓机遇促变革
  6月2日,安塞区冯家营“千人腰鼓”文化村迎来游客高峰,当晚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景区内的停车场、广场临时停车场共1500余个车位全部停满。该文化村依托“腰鼓之乡”的影响力,打造陕北地区最大的实景腰鼓表演基地。从3月5日动工,到5月25日试营业,仅用了82天时间。
  “冯家营‘千人腰鼓’文化村在很多方面都开了延安市项目建设的先河。”一直参与项目建设的石仲武介绍说。安塞区按照“文化输出、旅游输入”的工作思路,积极争取、整合、筹集各方面资金,重点打造培育“千人腰鼓”文化村、“东方毕加索”绘画村、“陕北信天游”大舞台3个文化产业村,着力让文化走出去、游客走进来、产业做起来、市场火起来,全年力争实现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亿元。
  受到这些利好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45.08亿元,增长8%;全区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43亿元,增长7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07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88元,增长9.5%。
  狠抓落实为变革
  历史的车轮就在眼前,安塞区委、区政府抢抓机遇,主动提出了“要坚持抓好特色农业产业、文旅融合、城乡融合发展,抓好‘三变’改革,抓好龙头企业带动,抓好干部作风建设”,这6个“抓好”为抓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下一步的方向。
  抢抓机遇的同时,安塞区还进一步细化延安市委五届四次全会决策部署,着力打造与良好经济基础相匹配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
  结合延安市委五届四次全会和自身实际情况,安塞区委制定了《关于加强区委对经济工作领导的实施意见》,围绕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和市场主体培育等13个方面的重要工作,强化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对这些目标任务的解读,任高飞的思路坚定而清晰,“安塞区将全面推行项目监管领域‘六个一律不付款’机制。同时,对项目进展较快、推进有力的,财政部门按照建设进度及时拨付款项,同时进行绩效奖励,坚决杜绝拖延推诿现象发生,确保重点项目建设按期顺利推进。”
  狠抓落实的措施还不止于此,为了强化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改革创新,安塞区提出了“红色代办员”制度。
  按照这一全新的制度,安塞区选调65名“红色代办员”包抓完成63个项目手续办理,“红色代办员”以党员干部的“红色初心”推进政府服务和组织监督同步发力,以党员干部的“红色身份”落实党管经济工作的各项要求,以马上就办的“红色效率”体现党员干部纪律作风,通过基层党的建设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发展环境,确保全区项目审批简捷、入统精准、落地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