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李志俊都待在果园里精心打理 ●分红大会上,贫困户领到厚厚一沓现金 ●婚后的曹福贝,向分解中心经理请教开店事宜 ●贫困户的土特产都是张永平卖到了大城市 本报记者 雷荣 实习生 刘梦桃
八月流金。
月初,一场透雨湿润了吴起县广袤的土地,为生活在大山里的百姓带来更多希冀和憧憬,农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沐浴着早秋的霞光,记者走进吴起县一个个脱贫攻坚现场,感受到了浓浓的扶贫工作氛围。在这里,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都与脱贫攻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所见所闻既让人振奋,又让人感动。
产业扶贫 小康之约
一大早,记者在周湾镇罗沟泉村见到了村民张步和。给驴上好饲料后,他拿着铁锨正在清理圈舍。
“去年,我买了5头毛驴,政府补助了1万元。喂了一年,现在变成了8头。”说起他家的毛驴,张步和难掩喜悦之情,“这可是能让我家致富的活宝贝,一头小毛驴可就能卖到七八千呢。”
12年前,张步和的妻子因肇事去世,留下他和3个儿子相依为命,自己既当爹又当妈,家里家外胡乱忙活。因为没有手艺,张步和和儿子只能在家种地打粮、靠天吃饭,一年下来没有多少收成。再加上儿子智商有缺陷,又经常有病,没有姑娘愿意嫁入他家,日子过得很是恓惶。
正在张步和苦捱硬撑的时候,县上的产业扶贫给张步和送上了大“红包”。
要脱贫,关键在于产业发展。
在全面打赢攻坚战中,吴起县按照“统筹规划、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思路,投资扶贫产业资金1亿余元,按照“县级统筹引领、镇级示范带动、户级政策激励”的“三级”产业增收模式,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保证1005户重点帮扶户户均年收入超过万元,人均突破了4700多元。
按照产业扶持政策,吴起县对贫困户从高效棚栽业、山地林果业、养殖业、特色种植业、培育经营主体、项目捆绑扶贫、电商帮助扶贫、金融支持扶贫等八个方面进行“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扶贫,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只要各村的贫困户有意愿发展产业,镇政府全部按照政策予以兑现。”周湾镇副镇长齐锦涛介绍说。
张步和当然愿意。很快,猪、牛、驴,能养的他都齐齐买入,凋敝的家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每天,牛哞、驴叫、猪哼哼,听得老张心花怒放。
“养牛每头补助2000元,养驴每头补助2000元,养猪每头补助600元,修建圈舍补助1万元,总共下来快上4万元了。”张步和说,“两个儿子在村合作社打工,自己开三轮车揽零活,三月份至今已经挣了1.4万元。大儿子也报了驾校,拿上驾驶证就可以开车了……”
跟张步和一样,长官庙镇李沟村贫困户李志俊也领到产业扶持大“红包”。8箱中蜂领到4800元,再加上3头猪和猪舍的补助,让身患重病、无力外出打工的李志俊有了在家发展产业的启动资本。
见到记者来,李志俊带领我们参观了他养的肥猪,不远处就是他家的大片果园。
“这16亩果树第一年每亩补助600元,第二年补助200元,还免费安装了防雹网和水肥一体化灌溉管网、农药等。”村党支部书记李志斌说,老李是村里出了名的勤快人,看到政府真心实意地帮他,自己也十分想把日子过好,天天泡在地里管护果园。他家果树是村里长势最好的一家,今年苹果就能初挂果。
在李志俊家里,记者看到了贴在墙壁上的精准脱贫明白卡,上面详细写着今年他家的收入情况:种植黑豆收入3200元,养猪、养蜂14000元,护林员1200元,苹果500元,合作社务工8000元……
同时,针对贫困户的低保、老龄补助、残疾补助、移民、安排就业、移民搬迁等政策性扶持,使吴起县的贫困人口一举实现了脱贫增收的美好期盼。
“好日子算是有了奔头,小康日子不远了。”李志俊笑着说。
企农联动 喊话幸福
6月26日,盛夏的吴起县绿意浓浓,瓜果飘香。
上午,贫困户黄薛梅径直来到泰宝牧业院内,静静等候。过一会儿,村里的分红大会就要举行了,她说,这一辈子,还是第一次领取分红钱。
当天,像黄薛梅一样,聚集在村子院子里等待分红的村民还有另外47位,他们将同黄薛梅一样共同分红211680元,每位可以领到4410元。
“自己没养猪,还拿到了400多元的养猪分红,连10块钱的零头都带回了家,这些好事,让我脱贫的信心倍增。”提起分红,贫困户宗云云十分高兴。
山里的村民能够坐在家门口就享受分红,这还得益于白豹镇与陕西泰宝牧业万头生猪养殖基地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政府给每户注入资金3000元作为股金,不用喂、不用管,年底保底分红4410元。
记者在交谈中得知,两年前,泰宝牧业就与贫困户进行联姻帮带,将长期在外居住、因病、因学已不具备回乡发展产业的党员、贫困户与企业党员结对帮扶,引导其他贫困户将产业扶持资金注入到泰宝牧业万头生猪养殖基地代养代管代销。
那一次,全镇118户贫困户年底分配利润177840元,连本带利人均净增收2520元。
秋雨过后,陕西果业集团延安有限公司吴起果树试验场经理王保来到了周湾镇果树扶贫示范基地,看着眼前昂首挺立、长势良好的“锦绣海棠”,心中甚是欣慰。
放眼一圈,记者发现该品种的果树跟目前我市大面积种植的富士苹果有很大不同,树密、枝小。“这个是‘袖珍’果,挂果周期短,品质好、价格高,在北京一斤能卖到20元。”王保介绍道。
王保很在意产量和价格,因为在这块示范基地里,县政府帮全县1005户贫困户注入了1005万元资金,共计10年,可为重点帮扶户1005户每户每年补助1500元。
“按照每亩180元的价格流转村民土地,一付三年。今年,我们为周围的村民提供了200多个工作岗位,帮忙果园的日常管护。截至7月中旬,已付工钱119万余元,其中建档立卡户36户46人、11.51万元。”王保说,他期望苹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持久带动更多村民打工挣钱、入股分红。
同样拿到1005万元注入资金的还有延安圆方集团公司,他们长期为贫困户每年每户保底分红1000元。“对于贫困户,我们做到优先收购农产品、优先帮助发展产业、优先雇用‘三个优先’。”公司董事长陈斌说,仅沙棘叶子一项,公司就带动雷坡村增收20余万元。
同时,记者还了解到,贫困户在光伏扶贫上,每户每年收益3000元;生态效益补偿上,每户每年增加至2800元,总计每户每年可拿到现金8300元。
电商扶贫 幸福转身
曹福贝结婚了!
去年,这条消息在曹福贝的朋友圈里热传了好久,特别是在快递行业中,他的事情被人们津津乐道。“这小子选对了行业,有福。”
记者见到曹福贝时,他正在快递分解中心跟经理王建存商谈开店事宜。询问他结婚的事情,曹福贝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之情。“是的,我就是因为走上了电商这条路,才迎娶‘白富美’,迈上了‘人生巅峰’。”曹福贝大笑着说。
曹福贝出身穷苦人家,父母年事已高,无力劳动、收入少,兄弟姐妹多,开销大。逐渐地,一家人沦为贫困户。
大学毕业后,曹福贝先后干过分解员、快递员,凭着吃苦肯干,深受领导和同事赏识。而曹福贝也在工作中慢慢学习、积累经验,时刻等待机会发展属于自己的事业。
“我们免费提供营业场地、电商技术以及电脑等硬件设备,并在创业保证金上优惠50%,鼓励大学生自主就业、自主创业。”王建存说。
一嗅到好政策,曹福贝喜出望外,立即行动。由于自己家庭贫困,单位领导特意免除了创业保证金。2015年12月,属于自己的快递便利店终于开门营业了。
从最初的几十件,到后来的几百件,曹福贝的便利店生意越来越好。“前年收入18万元,纯利润9万元;去年纯利润超过了10万元。”
收获着事业成功的同时,曹福贝还收获着自己的爱情。去年,他与自己的店员相恋并结婚成家。孩子出生后,为了安心照顾老人和孩子,曹福贝22万元把便利店转了出去,在县城全款买了楼房。
“结婚、买房都是自己依靠电商赚的。没有电商,就不会认识妻子,幸福也不会为我转身。”曹福贝对记者感慨地说道,“近期,我准备在长官庙镇上再开一家便利店,继续做自己的电商事业。”
2017年,吴起县取得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创建资格,成为全市唯一一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先后出台了《吴起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工作方案》《吴起县电商扶贫工作方案》,建成县级服务中心1个、物流快递综合服务中心1个、物流分拣中心1个、电子商务镇村服务站点29个,县级公共服务中心已入驻企业17家。贫困户的农产品通过网络“走出去”,成为开往脱贫路上的“新路标”,为促进农户脱贫增收注入新活力。
永平农家土特产经销店位于周湾镇街道上,它是吴起29个电子商务镇村服务站点其中之一。记者见到张永平时,他正和妻子在店里打包香谷米,将订单发往外省。
“每天下单的人很多,老乡们种下的小米、荞麦、摘蒙和黄芥油、香醋很受欢迎。”张永平介绍说,农民很认可他的店,逢会遇集时,他们会把自家的土特产品送到店里;农民要是不方便时,自己就开车上门收购,然后卖到全国各地。
张永平随即拿出去年的销售单据,放在电子秤上,数据显示3.7斤。
跟农户打交道的时间久了,张永平就越发见识到电商对农民的重要性。他向记者介绍说,以前农民种的东西吃不完,送别人也不要,导致腐烂变质,最后一倒了之。现在有了电商后,这些山里货可以卖给城里人,变成他们餐桌上的佳肴。
“农民倒掉的不仅仅是粮食,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信心。电商可以把这些要倒掉的产品变现,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更重要的是提振了他们的致富信心。”张永平说道。
“网上销售最好的是女装,一个店一个月能达到5万多件。我们调查发现,农民种的南瓜也能达到这个销量。”在吴起县电子商务中心,经理石宝向记者介绍说,“我们正在做吴起南瓜的前期工作,准备作为重点品牌,要在全国卖火!”
金融支撑 撬动财富
如果在城市,年近七旬的程元明应该游乐自在、颐养天年。但现实中的程元明,还有许多事情要操心,无法享受闲暇时光。
记者在吴起街道办杨城子村见到程元明时,他正在蜂场查看蜜蜂。
提起他现在的6箱中蜂,程元明说这是他一个月前刚刚用2万元小额贷款购买的。“三年无利息,还款压力小,发展养蜂有了保障。”
程元明身患残疾,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平时和老伴二人在家种地,加上少不了的看病花销,日子一天天变差,终究成为建档立卡户。
有想法,但是没有创业资金,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程元明。当听说县农行有小额贷款,而且是政府担保、三年无利息时,他便赶紧写好资料,申请贷款。
“买蜂用了一部分钱,加上政府每箱蜂补助600元,我还有余钱,准备今年再买一些,明年争取发展到30箱,我就弄个车子,跟着蜜源跑,一年下来应该效益不错。”程元明说着他的打算。
程元明多年前曾经养过蜜蜂,作为一个老养蜂人,他清楚一箱蜂的贡献有多大。为了让记者明白,他仔细算起了账。“一箱中蜂能产5斤左右的蜜,每斤蜜按照50~60元计算,一年能收入3000元左右。”
在去年561户放贷1572万元的基础上,吴起县今年对有需求的建档立卡户,逐村逐户开展评级授信工作,目前新增放款187户585万元。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贫困户都能像程元明一样思考,积极寻找到产业发展所需贷款。群众在无法获取农行贷款的时候,村互助资金正好发挥了作用。
去年10月份,贫困户蔺怀豹因缺资金无法发展产业,眼看着一年的时间就要这样过去,找不到一点办法的蔺怀豹每天焦头烂额,满脸愁容。
村主任得知蔺怀豹的情况后,立即让蔺怀豹写申请,在村资金互助协会办理了5000元贷款。拿到钱后,蔺怀豹在华池县买回了2头肉驴,每日精心喂养,现在已经发展到了5头。
看到产业发展起来了,吴起街道办依据扶贫政策,向蔺怀豹兑付了1万元的产业发展资金。
“这个互助资金协会好,没有它我就搞不起养殖,也就没有收入了。”现在,每次与蔺怀豹谈起脱贫心得,他总念念不忘,逢人就说是协会让他重拾了致富信心。
吴起县扶贫局局长冯永介绍,吴起县互助资金协会共计64个,互助资金总额2530万元。目前累计吸纳农户4095户、放款2217.8万元,其中建档立卡户1728户、放款546.13万元。为解决村级业务人员文化素质低、互助资金账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该县推行互助资金“会计集中核算+信息化管理”,互助资金所有账务移交所属镇街财务服务中心进行代理记账,进行会计集中核算。镇级财务服务中心对各村互助资金的记账、核算、进度报表等全部通过信息化系统完成,县级可以随时通过系统查阅每户放贷情况。
“这些资金充分发挥了支撑作用,撬动了贫困户产业长效发展,实现了农民长期增收致富。”冯永说道。
如今,吴起县各镇(街道)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按照产业化、规模化、区域化和“合作社+基地”的发展思路,在种植业上,先后培育形成了10万亩苹果、万亩葵花、万亩中药材、万亩胡萝卜、万亩小杂粮等和一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6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及1个金马工业园区。在养殖业上,建起养殖规模千只羊场44个,200条肉驴场3个,100头肉牛场1个,万头猪场2个,万只鸡场1个,半温棚猪舍2050个。贫困户采取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加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为贫困户每年户均增加收入2000多元。另外,在到户产业培育上,吴起出台了高效棚栽业、山地林果业、养殖业、特色种植业、培育经营主体、项目捆绑扶贫、电商帮助扶贫、金融支持扶贫等八个方面,创新性强、操作性强,产业补助政策,通过“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仅到户产业项目户均每年增加收入5000多元,实现精准脱贫和长久致富目标。
后记
采访结束的返程路上,途经吴起长城镇、周湾镇一带,天高云淡,道路两旁的玉米高高耸立、谷穗随风飘荡,美不胜收。在田里、在风中,到处弥漫着丰收的味道,脑海中立刻显现出丰收的秋季,老乡们在一望无际的金色田野上,一边收获一边品尝果实的美好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