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村民为游客展示独具地方特色的秧歌 本报记者 祁小军 摄 ●艺术家在现场写字作画 本报记者 雷荣 摄 ●“驴的”受欢迎 本报记者 祁小军 摄 铁圈套玩具吸引了众多游客 本报记者 雷荣 摄 自行车越野赛参赛选手齐力出发 通讯员 徐志全 摄 群众观看“大美吴起”摄影作品 本报记者 雷荣 摄 ●栩栩如生的手工艺品 本报记者 雷荣 摄 ●《清明上河图》在广场上展出 本报记者 雷荣 摄 ●民间手工艺品吸引许多旅客驻足观看 本报记者 祁小军 摄 ●游客在葵花文化旅游节上选购绢织葵花饰物 本报记者 祁小军 摄 本报记者 康龙 雷荣 通讯员 康彦创
赏不够的葵花美景,看不完的民俗工艺,忆不尽的浓浓乡愁。
8月11日至15日,吴起县第二届葵花文化旅游节在周湾镇举行。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惊险刺激的体育竞技……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一时间,昔日偏僻寂寥的小山村顿时变得热闹异常。
这五天,周湾人着实乐呵了一场,喜迎四方宾客进村赏游的同时,也将游客的钱赚进了自己的腰包。葵花文化旅游节,不仅是周湾人向群众全面展现民俗文化的一场盛会,更是当地百姓借助自然优势,开拓出一条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深度结合,实现乡村振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致富新路子。
文艺赛事 娱了群众乐了民
8月11日,白晨艺从延安出发,早早就来到了周湾镇小口则村的葵花观景广场。人很多,天很热,白晨艺拿起一顶组委会准备的草帽,带在头上,静待葵花旅游节的开幕。
“听说有文艺表演,还有咱本土草根明星,听他们给咱家乡唱一曲。”虽然在延安定居多年,白晨艺对吴起老家感情很深。
在观众的期待中,吴起本土“明星”王红梅和其他演员吹号打鼓、载歌载舞,《我的家》《黄土高坡》回声嘹亮,舞蹈《激情飞扬》《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裙舞飞扬,陕北说书《共产党使命为人民》催泪感人,小品《老李外传》幽默诙谐……台上台下,嗨成一片。
在广场的四周,首届旅游文创作品集体展览,各个展台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民间手工作品,竹简书、创意小书包、鞋垫、雕塑……一个个构思精巧、做工精细。
20米长的《清明上河图》引来一群人的围观。历时五年,马建军用一针一线再现了北宋草根过清明节的热闹场景,各类人物、树木、甚至房屋的棱角等细节都被绣得栩栩如生。车辆、马匹、游船、木桥无不轮廓分明。
村子中央,“大美吴起”摄影大赛作品摆放整齐,游者甚众。主题包括身边平凡的人物故事、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一幅幅匠心独具的摄影画作,展现了吴起千姿百态的大美河山和山乡巨变的社会变迁。更有文人墨客,现场写字作画。
8月12日,2018中国·吴起首届“信合杯”明长城周湾段山地自行车超级越野挑战赛鸣抢开赛,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余名自行车爱好者穿越历史遗迹、感受历史文化、尽现竞技魅力,在激烈刺激的追逐中,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
不仅如此,期间还举行了百人环涧越野赛,秧歌、戏曲、陕北说书表演及汉服秀和旗袍秀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游客大饱眼福,玩得尽兴。
“小孩都在上学,平时上课很少去农村,没有机会体验和感受大自然。”白晨艺说,“这次带着孩子出来,让他们体验了吴起民间文化,领略了大自然的风情。活动很丰富,玩得很开心。”
“我玩了气枪打气球、铁圈套玩具、吃了老冰棍,就像小时候赶庙会一样,好像又回到过去的时光,找到了年少的味道。”游客王乐说。
农旅融合 美了村庄富了民 蓝天白云下,盛开的葵花朵朵向阳,三五成群的游客手持相机走进地里,凑在向日葵旁合影留念。游客的背后,则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碧波葵海。
过去这里是一片玉米,现在家家户户改种成了效益更好的向日葵。
“去年我家种了50亩葵花,镇政府每亩给我补贴200元。第一年种植效益不错,收入7万元。”周湾镇村民段金荣笑着说,按照以往种植玉米,效益最好时每亩也超不过千元。
小口则村贫困户高德海,200亩葵花卖了40多万元。高德海不仅脱了贫,还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
从小口则村一路前行,村道两旁的民房统一规划、整齐排列,院落里干净整洁、摆放有致。马路边美丽乡村、公益宣传随处可见。绿荫掩映下,沿途村庄仿佛一幅精美的田园画卷,到处洋溢着“村美、业兴、人和”的画面。
“我镇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计划,主打农旅结合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具体过程中就是依托‘一库两区’,在涧地种植万亩葵花,主打葵花产业。”周湾镇镇长张东介绍说,本届文化旅游节以万亩葵花观光园为平台,融合民俗文化、体育竞技、特色小吃等,打造休闲之旅、叫响文化品牌,让更多的人了解吴起,关注周湾。
葵花旅游节开幕后,周湾村民刘平和他的毛驴成了“小网红”。从村头到景区会场还有一段路程,一些小孩、老人便搭乘起了刘平的“驴的”。只见刘平头箍羊肚子手巾,毛驴头戴大红花、车铺红地毯,打扮新潮的“驴的”行走在人群中十分耀眼,引得众人侧目笑指。
来来往往中,五辆“驴的”每次都是满载而行。“招手停、还不贵,一人十元。”刘平笑着说,有很多时髦的年轻人也坐,图的就是新鲜、高兴。“这个毛驴,平时在家中帮忙做农活。葵花节期间拉出来做生意,去年一天赚了300多块。”刘平笑着说。
“去年卖凉皮,三天赚了1000元左右。今年第一天,还不到中午就卖了100多。今年游客多、时间长,相信收入会更好。”凉皮摊摊主高瑞霞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葵花旅游节期间共接待游客6万人次,辐射带动周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业逐步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2017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127元。
“下一步,我们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利用周湾水库天然的山水风光,着力打造人文休闲观光区。同时利用全镇土地自然环境,打造山地苹果采摘示范区和葵花产业区,加强农旅深度融合,确保老百姓不仅在农业产业上有收入,在文化旅游上也有收入,生活越来越好。”周湾镇党委书记刘光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