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冯刚受延川县委组织部选派到该县刘家圪塔村担任第一书记。在他的带领下,不到一年时间,村上就完成了4.5公里的道路硬化,安装了60盏太阳能路灯,新修了1座过水桥,喇叭、音响也进了村子,村上还新建了个大广场。村民们在广场上开辟了花坛,撒上了格桑花种子。村委会主任党永涛说:“我们村这些婆姨,之前还笑话人家城里人跳广场舞,现在自己跳得可上劲儿了,每天晚上,音响一放,一边跳一边笑,比花坛里的格桑花还好看。”
200多公里外的吴起县庙沟镇大岔村,第一书记冯正利的民情日记里详细记录着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李洲全身瘫痪不能动弹,身体瘦弱,全靠药物维持生命;郭志海家门口的土路被雨水冲断需要尽快修复……”
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干部作风的大考场。精准扶贫以来,延安市聚焦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砥砺干部作风,狠抓扶贫实效,组建693个驻村工作队,选派37470名干部进村开展联户扶贫工作,1784名党员干部担任村第一书记……
一线作战践诺言
一大早,延川县杨家圪台镇稍道河村村民们就开始忙活起来。
“我们村的葡萄品质好,施的是农家肥,无污染,葡萄个儿大,尝着可甜哩。”种了5亩葡萄,养了近100头猪,两年前脱贫的梁永俊成了稍道河村脱贫致富的“明星”。他说,村里给村民们的葡萄园修建了停车场和销售点,现在不管是游客来采摘还是客商来收购,都特别方便,村里好多人靠种葡萄挣了钱。
“说实话,这都多亏了郝镇长。”不远处,老支书张凤新正在为自家的葡萄采摘园修剪枯叶。他向记者介绍说,葡萄园的防雹网、水泥杆、销售点都是镇长郝贝帮着协调建设的,现在全村有200亩葡萄,村民光景一天比一天好。
曾经的稍道河村没有主导产业,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由于缺乏知识和技术,也十分落后,工业更是空白,村民仅靠零碎种植及外出打工来赚钱养家。杨家圪台镇镇长郝贝夜不能寐,在多方考察调研后,决定在村上发展葡萄种植产业,同时改变以前落后的种植、养殖模式,建立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学技术,科学种植、养殖。
时下,已经到了葡萄成熟的季节,一串串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部分村民还开起了民宿和农家乐,日子越过越起劲。
贫困户的心里有了底,郝贝的心里也有了数,他深有感触地说道:“让老百姓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就是要扎扎实实办好每一件事!”
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扶贫,层层签订责任书,确定脱贫时间表,是脱贫攻坚的坚强政治保证。
今年3月26日,在全市脱贫攻坚誓师动员视频会议上,11个市直重点责任部门负责人公开立下军令状,13个县区也分别签订军令状,向全市人民做出庄严承诺:紧盯1.18万户、3.7万贫困人口脱贫,338个贫困村退出,延川和宜川两个贫困县摘帽,实现全市整体脱贫目标任务。
立军令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不仅要真抓,更要实干。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新荣带头住村蹲点,访贫困户、查实情、出实招。脱贫攻坚责任咋落实?徐新荣认为,要做到作风实而又实、工作细而又细、措施准而又准,确保村村过硬、户户过硬。
人人都有责任状,个个都是作战员。在脱贫攻坚中,我市坚持月督查、季晾晒、半年考评、年终考核制度。每个月针对阶段工作重点,采取“解剖麻雀”的方式进行全面督查。结合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严肃整治干部工作作风,对驻村工作队和各级干部帮扶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市政府“12345”智慧政务平台定期电话查询,扶贫系统开设并设“12317”扶贫监督热线,各级纪委增设举报中心,切实加大扶贫领域违纪违规案件查处力度,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延长县“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各项指标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条件,是一件大喜事,但各级领导干部并没有一丝松懈。延长县委常委、副县长张明表示,脱贫攻坚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今后三年,延长县将把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统一起来,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不均衡等问题,努力构建支撑全面小康的现代化特色产业体系、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系、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和乡村振兴体系,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不打胜仗不收兵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硬仗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扎根在最贫困的地方,不达目的不罢休,不打胜仗不收兵,日夜奋战在扶贫的最前线。
走进吴起县五谷城镇麻台村,河水清澈见底,道路两旁的谷穗随风舞动。
“刚到麻台村,这里正如它的名字一样,麻糊糊的几块台地,山峁上零星地分布着几片庄稼。”第一书记刘正奇回忆说。
为了让贫困群众早日过上好日子,刘正奇住到了村上,白天入户了解情况,晚上开会、分析资料、制订脱贫措施……
五谷城镇的特色小杂粮种植远近闻名,是百姓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刘正奇依托县、镇两级脱贫政策支持,动员村民在公路沿线两侧连片台地种植特色小杂粮,同时种植苹果、中药材等,还鼓励村民发展养猪产业,在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也有效拓宽了村民增收的渠道。
如今,800亩苹果园、1000亩小杂粮、1500亩中草药材、800头存栏生猪、20座蓄水池……实打实的成绩让人们对这个年轻的刘书记刮目相看。
帮扶举措,关键要准;帮扶效果,必须要实。
2017年,延长县新农办副主任呼春业到桐居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初到村上,他就挨家挨户去走访,村民的家庭成员情况、一年的收入来源、产业发展现状……每一项他都详细记录下来。
“桐居村有苹果1378亩,产业基础比较好,就是管理技术上不去,而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制约村子发展的最大因素。”呼春业说。
在呼春业的努力下,桐居村实现了引水上塬,协调硬化了2公里的村级巷道和4.7公里的通村公路,砖铺路把家家户户都连在了一起,村民出行更加方便。他带领着村民谋划脱贫产业、兴建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如今,桐居村变成了一个富裕宜居的秀美村庄,仅苹果产业一项收入就达200万元以上。
贫有百种,困有千样,每一项惠及贫困户的政策要落实,都离不开扶贫干部做大量繁琐的工作。
上世纪90年代,宝塔区李渠镇沙家圪崂村栽植了一批果树,这些年果树老化严重且疏于管理,苹果品质一般,产量小还卖不上价钱。2017年9月,在第一书记张明洋的极力推动下,该村决定新栽植500亩果树。
62岁的汪占财是个倔老头,规划新建果园时,他坚决反对。他说:“我家原来种了不少杏树,每到杏子成熟的时候,由于道路不畅,全靠人往回担,累死累活也卖不了几个钱。如今又要种果树,等果子成熟后,我老汉咋往回背呀!”为了说服汪占财,张明洋往他家跑了3次,向他保证,果园新建后,村上会配套硬化道路,到时候大货车直接可以开进果园里。汪占财感慨地说:“人家娃跑前跑后,就是为了让我过上好日子,我还有啥理由不同意呢?”
据了解,2017年以来,张明洋争取各类资金共计960万元,先后实施了村级阵地建设、村中心广场、万头养猪场、人居环境改善等多个项目。一年多的时间,沙家圪崂村就从过去的后进村一跃成为全区的“红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