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贵州深度贫困村:
“年年老样子”如今不一样
  1年间兴修4公里通组路、发展20个食用菌大棚、危房改造38户、新增2000平方米村级活动场所……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鸡鸣两省区”的拉先村看到,原先“年年老样子”的深度贫困村,现在处处透出新样貌、新状态。
  地处贵州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处的拉先村,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的一个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58%。
  作为黔南州委宣传部派驻到拉先村的第一书记,33岁的潘志柱2017年7月来到这个水族聚居的贫困村寨。为摸清情况,驻村第一个月,潘志柱天天走村入户访民情。“一访之后,发现村民对村支两委有三条意见:一是村庄公益事业推进不力;二是部分村干部优亲厚友吃低保、争当贫困户;三是村庄年年老样子,没有一个脱贫产业。”潘志柱说。
  为改变拉先村的贫困落后面貌,在上级党委支持下,“软散弱”的村支两委先后更换2名群众意见大的村干部,并将有能力、有公心的党员、村民充实到村级干部队伍,同时开展党员重温初心、村庄民生政策“大评议”活动。
  “去年以来,我们对全村363户村民就贫困户、低保问题进行重新评议。经群众评议,清理了3户非贫困户,退出60户低保户,其中5名村干部及亲属不再吃低保。同时,新增20多户贫困户,新增3户低保户。”拉先村村支书潘银节说。
  建强基层党组织、将惠民政策交由群众评议,带来了拉先村民心大凝聚、乡村大发展。“今年我们村新修了4公里通组路,涉及48户村民的7亩耕地,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被占地村民主动退房、退地支持通组路建设。”拉先村村委副主任潘善坤说,今年以来,该村还有5户村民无偿拆除旧房支持村寨修建停车场。
  去年底,当第一批香菇从菌棒里长出来时,全村男女老少都来参观,这是拉先村村民盼望多年的脱贫产业。“今年,我们村先试验生产了3万个食用菌菌棒,每个菌棒可年产3斤香菇,预计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潘银节说,明年村里还准备发展200亩花椒,多产业带动村民脱贫。
  看着村庄一天天变样,返乡务工村民潘仕怀说,村风正、民心齐、产业兴的拉先村让他产生留在家乡发展的念头。记者离开拉先村时,村民们正围着村干部们打听:“最近还有什么发展项目或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