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金融扶贫“贷”来致富新天地
  本报记者 刘小艳 叶四青
  9月1日一早,延川县永坪镇聂家坪村村民任雄就开始在温室大棚里忙活了。“马上就要开始种草莓,要不是银行的金融扶贫政策支持,我根本做不成现在这样。”任雄说。
  记者了解到,创建革命老区国定贫困县金融精准扶贫示范区以来,人民银行延安市中心支行创新推出扶贫再贷款“核定额度、循环使用、随借随还”方式,缩短再贷款发放时间,切实保障扶贫再贷款使用效果。截至第二季度末,全市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86.6亿元,今年累计发放9.54亿元,带动服务贫困人口1.6万人。其中,扶贫再贷款余额22.1亿元,支农再贷款余额6.4亿元,再贴现余额1亿元。
  “随用随贷”拓宽贫困群众致富路
  2016年,任雄在挖羊粪的途中出了交通肇事,腿上留下了病根,打工也找不到好营生。看着两个尚且年幼的孩子,任雄急在心里,一番思量后,他索性就把心思都放在发展产业上,一口气种起了3个温室大棚。
  但是,聂家坪村发展大棚时间久,许多大棚都已老旧。如今回想起来,任雄还连连叹气:“以前的草帘子早就不能用了,没钱换只能凑合用。”
  2017年,延川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把聂家坪作为“整村推进”重点支持对象,建立“双基联动”工作站,利用人民银行再贷款资金,开展农户小额贷款评级授信,无担保,无抵押,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授信125户777万元,实际发放贷款90户701万元。
  2017年年底,4万元贷款一拿到手,任雄就把旧草帘都换成了棉被,还全部上了卷帘机。他感激地说:“多亏这笔贷款,改造后大棚保温效果好了,产量和效益都上去了。”
  “这些贷款可发挥了大作用,大棚就是投入进去才能有效益。管理好的话,一棚一年就能收入6万元。”聂家坪村党支部书记高叶平说:“大棚就是卖个季节差,不能别人都卖上了,你才掐苗。别人卖50元,你卖10元,那肯定不行。”
  农民融资难,贫困户贷款更难。要“拔穷根”,金融支持不可缺席。
  交里乡孟长镇村距宜川县城20公里,辖11个自然村,共有379户,贫困户就有100多户,耕地面积10438亩,其中苹果面积1542亩,玉米面积7543亩,是典型的贫困村。去年,宜川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利用人民银行再贷款,在孟长镇评级授信85户524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发放扶贫贷款221万元。
  “想什么时候贷就什么时候贷,有了这笔钱,对我们发展产业帮助可大了。”村党支部书记高生发信心满满地说:“我当了20多年的村干部,就属现在政策好,村上不仅养牛、养猪、养羊、养蜂,还养起了小龙虾、种上了羊肚菌。今年,我们肯定能脱贫。”
  小作坊发展成大企业
  “合作社给建鸡舍、安装饲喂器,还给了我50只鸡,平均一天能收20多个鸡蛋。一个月光卖鸡蛋,就有600多元的收入!”每天清早,延长县七里村镇关子口村,64岁的何凤新一起床,就会来到鸡舍旁忙碌。“鸡蛋也不愁卖,合作社统一回收销售。”
  何凤新所说的,就是位于延长县七里村镇孙家河村的蓝耳朵养殖专业合作社。自2011年注册以来,该养殖社走出了一条“林—鸡—菜”为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路子,并结合精准扶贫,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免费为贫困家庭发放鸡苗、安装鸡舍,还定期上门回购鸡蛋,进行技术指导。 
  “农业投入大、利润低,资金一直是个大问题。”养殖社负责人孙萌说。2016年,为了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孙萌在扩建大棚和鸡舍的过程中,出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此时,延长联社在摸排调查后,于当年以5.2‰的利率向其发放贷款300万元。在贷款到期后,又通过续贷宝发放贷款270万元。
  “没有这个钱,我们发展不了这么快。”孙萌说。目前,蓝耳朵养殖合作社每年实现营业额上千万,带动群众689户,其中贫困户486户。
  对此,延川县锦春枣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都志兰也有同样的体会。
  从2000年创建以来,锦春枣业不断迁址扩建。到2015年,公司进行场地扩建、设备更新的过程中,出现资金短缺,一度陷入困境。延川联社了解情况后,及时向其提供800万元低息贷款支持,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并在公司设立“惠民金融服务点”,满足客户的转账支付结算需求。
  如今,锦春枣业建成生产车间6000多平方米,生产能力达5000吨,发展红枣、杂粮两大类80多种产品,实现营业额3200万元。在自身做大做强的同时,锦春枣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设优质红枣基地4000多亩,杂粮种植基地3000多亩,辐射带动160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其中贫困户781户。
  搬进新房挣上钱
  2015年,延安农业发展银行向延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发放贷款3.3亿元,用于延川县永坪安置点2700套新房建设。目前,累计搬迁2612户,其中贫困户1280户。
  周日,永坪镇幸福小区的住户刘美荣给两个孩子洗漱完毕后,她走进厨房准备一家人的早餐。不一会儿,饭香就飘散在整洁温暖的小屋里。
  “小区就有卖菜的,隔一栋楼就是学校,生活真是好了。”由于老家老庄沟村交通不便、水电不通,刘美荣和丈夫李强结婚后就一直租住在离镇5里外的高家屯村。2015年,在移民搬迁政策的帮助下,刘美荣花了9万多元搬进了如今的新房。
  同样,今年50岁的王占军曾经为了供孩子上学,从15里外的王家沟村搬到永坪镇居住。他深有感触地表示:“楼房宽敞多了!以前一家人都挤在租来的一孔窑洞里,干什么都不方便,更别说洗澡、上厕所了。”
  今年年初,农发行又向延川县文化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放首笔旅游扶贫贷款8000万元,已投放到位2400万元,主要用于延川县旅游扶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目前,穿越黄河球幕影院工程已营业,景区亮化工程和牛尾寨至清水湾工程已完工。
  “穿越黄河球幕影院建成后,游客更多了,我的枣也卖得更好了。”贫困户郝正义在景区开办着一家旅游特产纪念品零售小店,他最盼望的就是景区能越来越好,自己的生意也就会跟着好起来。
  “这政策不赖,不然我就要出去要饭了。”65岁的贫困户程海患有脑梗,腰、腿都不好。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种了一辈子地的他在景区做起了保洁员,每月有1300元的收入。“不光我,现在周围的人都在这打工、开农家乐,生意好的一年有收入二三十万元的。”
  土地成了“活资产”
  2015年12月,宜川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为促进农村资源和资产保值增值,宜川县全面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并建立农地抵押贷款主办银行制度。2017年1月,宜川联社向该企业发放“农地贷”400万元,带动贫困户100户。
  在云岩镇纳依村,刚刚卖完早熟苹果的郭广成喜不自禁。“用土地确权证就可以直接办理贷款,方便快捷,利息还低。”作为村里第一个享受到“农地贷”的产业户,郭广成对金融扶贫政策连连说好。“再也不用到处跟人借钱了,欠人情不说,利息就高得受不了。”
  纳依村是苹果产业村,全村种植苹果面积达1816亩。2016年4月,通过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基金,纳依村成为宜川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示范村”,26户产业户贷到了“农地贷”,金额达130万元。
  如今在这里,农民创业不再是简单的“土地+锄头”,扎根于农村改革的红利,让新农人乘上了“东风”,望“贷”兴叹的困局在一步步打破。截至目前,宜川县农地抵押贷款余额达8260万元,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县累计发放农地抵押贷款502笔、13596万元,位居全省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