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康彦创 本报记者 刘小艳
在吴起县周湾镇罗沟泉村和白豹镇许砭村的陕西果业集团山地苹果种植基地里,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雨雪霏霏,总能见到一位身穿迷彩服、皮肤黝黑的陕北汉子奔忙在田间地头的身影,他就是陕西果业集团延安有限公司吴起果树试验场场长王保。
王保1976年出生,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吴起人,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服务工作,先后担任吴起县农广校副校长、陕西果业集团延安有限公司吴起果树试验场场长职务,2013年被科技局聘任为吴起县首席农艺师,他不仅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果树专家,还是2018年度延安市优秀共产党员。
苹果种植急先锋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以来,吴起县在全县范围内加大山地苹果种植规模,进一步夯实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基础。作为多年来从事农业技术服务工作的王保,自然而然成为吴起县发展山地苹果产业不可多得的专业人才。2017年,他开始担任陕西果业集团延安有限公司吴起果树试验场场长。
王保说话爽朗,干事雷厉风行,在试验场从成立到现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靠着10个人的团队,已流转土地和完成基地建设4035亩,其中周湾苹果产业扶贫基地2475亩,涉及一个村132户450人,精准扶贫户61户171人;白豹苹果产业扶贫基地1560亩,涉及一个村82户256人,精准扶贫户17户52人。建成苹果苗木繁育基地流转土地30.2亩,预计年底出苗15万株。
周湾镇罗沟泉村村支部书记徐建兵说:“他把公家的事当成自家的事干,有时候家里打来电话让他回家看一下,他总是说山里的事忙,抽不开身,在村子的苹果种植基地里一待就是几个月。”每到苹果种植季节,王保就一头钻进山里,好多天不回一次家。现在,他们还在村子里租了窑洞,办起了灶房,吃住全在村上,真正过起了“庄稼人”的生活。
在发展山地苹果种植上,王保像一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急先锋。从土地流转到土地整理,从果苗栽植到果园管理他都亲力亲为,有时从白豹镇到周湾镇,从南到北两地相距200余里,他来来回回地跑,累了就把车子停在路边,在车上休息一会儿继续赶路。
据了解,陕西果业集团延安有限公司吴起果树试验场将在吴起种植苹果1万亩,完成投资近亿元。他说:“明年我们将再新种植6000亩,带动更多的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扶贫助困领路人
作为一名党员,王保在推进山地苹果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践行了一名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他常说:“助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是我们的责任,更是陕西果业集团的初衷。”
在流转土地和果园管理等方面,王保尽可能多地将政策、机遇向贫困群众倾斜。徐建兵说:“陕果集团进驻罗沟泉果树种植基地以来,我们成立了罗沟泉村富民果业合作社,试验场把从果苗栽植到果园管理的活计都让村民去干,从而获取一定的劳务收入。”
贫困户张学江,家里有4口人,果树试验场流转了他家29.7亩土地,每亩按照180元收取流转费,仅此一项每年能增收5000余元。张学江的弟弟张学磊会开三轮车,在基地打工,一年下来能收入1.2万余元。
今年78岁高龄的张存贵老人是张学江的爷爷,王保给他安排了在果树基地里为果树缠苗、放袋等劳动强度不大的活计,一年下来勤劳肯干的老人也收入7000多元。
“千买卖万买卖,生财离不了半土块。”王保按照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和果园托管三种模式,以平均每亩每年180元的价格,和村民一次性签订30年土地流转协议,租金每3年兑付一次。租地期满后,果园及果园内不可移动财产,全部无偿留给当地农户。
农户根据自家土地面积,按照入股分红的方式与试验场签订协议,待果园收益后,集团公司将以8∶2的比例进行利润分配,集团公司占8成,农户占2成。遇绝收年份,试验场将按每亩50元/年进行保底。
如今,在王保的争取协调下,周湾镇的罗沟泉、徐台子和白豹镇的许砭等村组闲置的土地资源都得到了有效的流转利用,土地流转覆盖到了家家户户,一个人人有活干、家家都幸福的美好图景逐渐呈现在人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