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鼓乡掀起创业潮
本报记者 王爱荣 通讯员 康靖华 尚文庆
    ●创业培训课程之观摩果树管理
    ●赵阳阳与他的鹿
    ●合作社成员在采摘香菇
  九月菊黄,九月果香,九月的安塞创业者与就业者彼唱此和,洋溢着激情、活力和魅力,散发着勃勃的生机与希望。
  2012年以来,安塞区大力发展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文化产业,以创业贷款发放和就业技能培训为纽带,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最大限度地释放各类主体创业创新活力,在鼓乡大地上掀起创业浪潮。
  创业培训让群众有了新技能
  在安塞区冯家营“千人腰鼓”文化村和魏塔民俗文化村,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衣着整洁,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举止文明规范,向每位游客认真讲解安塞文化,导游陈焕就是其中的一位。
  2011年大学毕业后,陈焕因没有合适的工作而在家待业,今年5月,陈焕参加了由就业服务中心主办的导游讲解员培训班,培训结束后,她被安塞区民间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录取,成为导游。
  “我非常喜欢这份工作!通过向游客宣传推介安塞,也让我更加了解、更加深爱这片养育我成长的土地,我很荣幸也很自豪。”陈焕有了喜爱的工作,也有了清晰的职业规划。目前,在工作之余她仍然继续学习导游业务知识和传统民间文化知识,希望可以考取导游证,将热情投入到安塞的旅游事业当中。
  一技之长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为了让广大群众掌握职业技能,顺利实现创业、就业,2012年以来,安塞区共举办大棚蔬菜种植培训11期536人,养殖业培训14期706人,苹果种植培训9期465人,特色文化产业培训12期610人,96%的人员通过政府引导或自主介入实现就业创业,从而带动了更多的社会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
  小额贷款为养殖业提供资金保障
  镰刀湾镇罗居村的赵阳阳2015年与高粉塞、徐志河一起在安塞区就业服务中心贷款32万元买了43头鹿,当起了养鹿人。
  8间大小不等的鹿圈分列四处,见到有人前来,一只只可爱的梅花鹿都抬起头注视着周围。
  公鹿卖茸,母鹿繁殖,去年,两项加起来就收入了57万元,纯利润32万元。
  “鹿茸好卖,客户直接上门收购,打个电话就行,销路根本不犯愁。不光好卖,饲养方法简单,活儿也不累,一天喂两遍,添添水、清清粪就行。”赵阳阳笑呵呵地说道。
  今年,赵阳阳成立了永信梅花鹿人工养殖合作社,吸收17户农民加入,大家一起合伙又投资53万元新建了鹿场,养殖规模达到143头。
  近年来,养殖业成为安塞区农业产业发展的一条主渠道,现已发展起大、中、小型养殖户850户,实现了富余劳动力创业1000余人,树立就业创业示范点76个,发放创业贷款9000余万元,带动群众就业2200余人,实现年经济效益1亿余元。
  惠民政策为棚栽业提供支持
  在镰刀湾镇罗居村张兴兵的大棚里,热气袭人,菜农张兴兵正在忙活着,一排排吊起的紫黑色长茄整齐得像是等待检阅的士兵。
  “这个大棚是2013建的五代大棚,比四代大棚空气新鲜,光照强,种出来的茄子品相好,卖价也高。”张兴兵边忙活边说。
  2013年,张兴兵所在的罗居村通过安塞区就业服务中心为每户菜农贷款5万元,将全村237座4代大棚全部升级为五代大棚,而这些大棚为该村185户菜农提供了370个就业岗位。
  与张兴兵一样看好大棚栽种的还有建华镇的刘涛,曾经开照相馆的他联合肖官驿村有想法的农户成立了益播农民专业合作社,他不远千里跑去河南学习先进栽种技术,并请来香菇专家传授经验。
  辛勤的付出终有回报,合作社的香菇品质好、营养价值高,在2017年9月迎来韩国客商,把他们的香菇送上了韩国人的餐桌。
  香菇卖得好,合作社队伍也愈发壮大,目前益播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30个大棚,97户社员,其中55户是贫困户。
  “很多社员都是通过创业贷款入股合作社的,在合作社里,我安排他们装袋、收香菇,按件计价。”刘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棒平均年产量是2.5斤左右,每斤按均价5元收购,除去成本4.5元,净收入6.5元,收入还是相当可观。
  刘涛总结了河南与延安的优劣势,河南占的是规模大、经验丰富、弓棚造价低的优势,延安有昼夜温差大、原材料便宜的优势,他相信只要大家通过种香菇尝到甜头,合作社就可以继续扩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
  近年来,安塞区蔬菜大棚以每年600座的速度高速发展,按照“棚棚抓落实,户户给支持”原则,区就业服务中心给诚信度好的创业户每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8万元,用于弥补大棚修建和种植等方面的资金短缺。截至目前,全区共扶持大棚种植的农村劳动力创业户2880户,树立创业就业示范点35个,发放创业贷款1亿8千万元,带动4000余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年经济效益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