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白豹 ●吴起县泰宝牧业发展有限公司万头猪养殖基地 ●白豹镇党委书记袁军调研精准扶贫工作 ●美丽乡村王湾村 ●土佛寺村菌草 本报记者 王锋
编者按
乡村振兴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乡村工作的总方略,意味着乡村工作的全面升级。相比条件优越、发展较快的地方,落后偏远山区的乡村振兴面临更多的发展症结。因为地理环境、自然禀赋等方面的差异和不同,落后山区乡村振兴没有捷径,也少有直接的经验借鉴,惟有立足实际,走一条自己的路。
认识的深度影响着实践的力度。这些路径其实就隐含在自身发展的短板和优势里。抓住这些短板和优势,也就找到了前进的路,找到了破题之道。地处偏远山乡的吴起县白豹镇,以“产业立根、乡风铸魂、党建聚力”构建乡村振兴格局,破解“乡村振兴”方面的探索和做法,为我市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乡村振兴的目标就是要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而其遵循的基本路径,是抓重点、补短板、拉长板、强弱项,推进乡村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美丽乡村环境综合治理、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一体化、乡村文化觉醒和复兴,进而全面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同与不同
白豹镇位于吴起县南部,地处子午岭北麓的陕甘交界处,横跨白豹、洛河两川,由原楼坊坪乡、白豹乡合并而成。镇域面积487.5平方公里,总人口16331人,耕地面积4.16万亩。区域性的自足有余、外向不足是其鲜明的地理经济特征,相对落后与不均衡,是其鲜明的发展特征。白豹镇处于陕甘两省交界,具备发展商贸流通的天然区位优势,把白豹镇建成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蓄水池”,农副产品流通的“周转站”,主导产业发展的“集散地”,是其鲜明的发展优势。据了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结合白豹镇的具体实际,白豹镇实施乡村振兴就有了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发展路径。
这些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一是生态良好。继1998年吴起县率先在全国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已取得的成果,一直是吴起县发展的战略起点,也是白豹镇谋划发展的思维起点。全镇累计共退耕还林15.3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到68%,是全县生态环境最好的乡镇;
二是人口流动性大。在市场经济与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白豹镇的人口呈现出强烈的流动性特征,成为城镇或发达地区人力资源的供给地。这种特征尽管不是白豹镇独有,但这种流动性却对白豹镇的发展影响深远。目前,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突出表现在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上,成为乡村振兴的“症结”所在。白豹镇共有12个村152个村民小组,所有自然村都处于流动状态,人口外流,流向城市(镇),有些村实有人口仅有原来的一半,有些村连一半都不到。最为典型的是原佛殿洼村,原有122户468人,目前仅剩下4户12人,并全为留守老人,全镇已有23个村民小组整体消亡,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一些自然村将彻底消失。更为严峻的是,劳动力人口呈现老龄化,平均劳动力年龄60多岁,农村劳动力匮乏,面临“明天谁来种地”的难题。全镇总人口16331人,目前在家农户人口仅为7000多人,在家青壮年劳动力不足1600人。这些劳动力依靠经验从事农业生产,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表现不一;
三是精准脱贫任务仍很艰巨。白豹镇有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对象562户1481人,其中贫困户31户82人,重点巩固户122户314人,一般巩固户409户1085人。贫困户脱贫的依赖性大、产业脆弱,扶贫与扶志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内在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把这盘大棋下好,就必须把握好正确方向,搞好顶层设计,做到长短结合,因村制宜,精准施策。“吃透镇情实际,立足当前,准确定位,白豹镇就是要坚定‘规划先行,示范引领,稳步推进,综合配套’的原则,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文化‘五化’并举,有效优化配置人才、土地、资金、项目四个关键,破解好谁来干、地咋种、钱在哪,增收致富的项目是什么等命题。”白豹镇党委书记袁军告诉记者。“这样一来,白豹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便有了自己的内在逻辑,即立足于生态振兴,以组织振兴为龙头,以产业振兴为支点,以人才振兴、文化振兴为手段,推进乡村的全面进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美丽白豹建设目标。”
一个起点
生态振兴是白豹镇乡村振兴的逻辑起点。该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以道路为骨架,以流域为单元”,不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路综合治理,构建“田园综合体”,不断修复生态环境。不断强化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的四山绿化、林分结构调整、村庄道路绿化等工作,巩固已经建成的8个美丽乡村、4个生态村,继续提升全镇的生态环境成色。同时,不断推进农业农村的绿色发展,着力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利用已建成的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实施垃圾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秸秆还田,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强化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建设,实现“人居环境生态化,发展环境生态化,自然环境生态化”,真正打造生态宜居村庄美和天蓝、水清、河畅、净土、岸绿的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让白豹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一个重点
组织振兴是白豹镇乡村振兴的重点。白豹镇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五比五看”活动,即“比干劲、看精神状态、提升勇于负责的理念;比作风、看勤勉敬业、提升敢于担当的精神;比创新、看思路方法、提升善于研究的能力;比贡献、看目标实绩、提升推进落实的成效;比自律、看守纪遵规、提升勤政廉洁的形象”,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在加强组织振兴的同时,白豹镇围绕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立“治理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德治、法治、自治“三治合一”,搭建“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建设体系,“以评立德、以文养德、以规促德”的德治建设体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自治建设体系,形成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以自治“内消矛盾”,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一个中心
产业振兴是白豹镇乡村振兴的中心。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乡村主导产业培育上,白豹镇按照转型发展、做大总量、做优存量的思路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大力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战略,坚持“稳粮、兴果、强畜、扩菜”的产业发展思路,以吴起-白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依托,发展壮大现代农业,以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为重点,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在发展中加速转型,在转型中加快发展。一是在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上下功夫,聚焦短板,加快水电路房等基础建设,积极培育发展富民特色产业,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和扶技扶德相结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二是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上下功夫。一方面,认真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新”两篇大文章,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思路,长短结合,立足长远,实现短期有收入、能脱贫,长期有产业、能致富。继续以建设“果盘子、菜篮子、米粮川和3万头生猪养殖基地”为目标,建成山地苹果2万亩,吴起楸子5000亩,日光温室大棚500座,特色种植1万亩,生猪养殖3万头。以山地苹果、大棚蔬菜、特色种养业三大产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富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特别是在山地苹果、蔬菜产业方面,该镇以提高规模化、基地化、标准化、品牌化、集约化和信息化水平为目标,全力打造全县优质山地苹果核心区。另一方面,积极抢抓政策机遇,充分利用资源禀赋,持续发挥比较优势,把引进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加以推进。该镇王湾村“云龙园”乡村旅游的不断做大、做足,就是白豹镇“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该村的发展,推进了全镇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镇已建成8个山地苹果专业村、2个蔬菜专业示范村和陕西泰宝牧业、建华两个3万头生猪养殖基地。三是在建设商贸物流重镇上下功夫。该镇地处陕甘两省交界的的区位优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合理布局、准确定位,畅通商贸物流渠道、夯实商贸物流平台、构建商贸物流体系,不断把白豹镇建成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蓄水池”、农副产品流通的“周转站”、主导产业发展的“集散地”。四是在做好农村“三变”改革上下功夫。围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要求,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分散的资金聚起来、增收的渠道多起来,让农民在获得更多收入的同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王湾村实施“党建+旅游”,实现党建引领,旅游带富;在土佛寺村实施“园区+场户联动”,实现托管带养,利益分成;在白豹村、沟门村、王砭村实施“党支部+‘三变’改革”,将近5000亩闲散土地每年以每亩150元的价格流转给公司和陕果集团,种植油用牡丹和山地苹果,使沉睡的资源活起来,为老百姓用工增加了劳务收入;李桥村实施“合作社+农场”,将旧粮站的土地以租金入股农场,并吸纳50户重点产业户的产业发展资金和7个贫困村的入会会员将互助资金带资投入农场,入股分红比例不低于12%,其中2%为村集体收入,10%为农户的收入,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
一个保障
“人才振兴是白豹镇乡村振兴的保障。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如果没有人的支撑,乡村振兴只能是一句空话,如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所以,乡村要振兴,必须先‘兴人’。”据袁军介绍,目前,白豹镇农村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口外流量大,劳动力匮乏,农民收入低,空壳化严重。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要让更多的人愿意来,让更多的老百姓留下来,有产业、有收入、有奔头、住得舒服,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公共均等服务,有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形成“集聚效应”,这样,农村才能留住人,乡村振兴才有了前提。
该镇致力于两支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干部人才,一是技术人才。干部人才重点是依靠镇党委和基层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选优配强各村“两委”班子成员,镇党委、镇政府干部要重心下移,将懂管理、会经营的干部向基层倾斜,带领、引导村“两委”成员和广大党员,农民学技术、强本领,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技术人才主要是培养新型农民和农村发展的带头人,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土专家、农村经济人、能人大户、合作社经济组织上,培养形成一批“农业工匠”“农村工匠”“职业农民”。在此基础上,要发挥大学生、农村党员和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吸引企业家、进城农民、外出务工农民、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
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的觉醒和复兴。近年来,一些地方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的乡村环境逐步形成。与此形成反差的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力度却相对较弱,一大部分人追逐金钱,直接导致了乡村道德的沦丧、亲情的淡漠、友情的疏远。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乡邻关系淡化冷漠,精神领域失序,文化断裂,信仰缺失,价值扭曲,诚信无存。道德滑坡,世风日下,对天地敬畏之心不再;伦理反常,许多人不按法律和日常养成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故意破坏传统美德,吃喝穿戴攀比,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盛行。在这种风气的带动下,传统的社会秩序被破坏,固有的、传统的家训、家风、家教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老一辈农民留下来的宽厚仁慈、礼仪孝悌不复存在,给整个乡村的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传统美德带来了极大挑战。
“乡村文化凝聚着乡土之美、人文之美。加大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乡土文化有着无可替代的凝聚和认同功能,其形态包括风俗、民谣、民约、家训家规、古村落、古遗址等,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审视和理解乡土文化,以新的理念来延续、传承乡土文化,发挥礼俗、习惯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加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让人们在‘身有所栖’的同时‘心有所寄’。”袁军认为,对于白豹镇来说,从开展“互学互比互看、明理感恩自强”主题教育活动入手,教育群众“明事理、知感恩、当自强”。大力开展“党支部+移风易俗树新风”活动。通过群众广泛参与“爱心超市”积分兑换物品,让群众相互比、相互看、相互学;通过及时选树脱贫攻坚中的致富能手、好婆婆、好媳妇、守信家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使他们起到发挥示范引领带动的模范作用;通过农民夜校、讲习所、道德讲堂、红白理事会等“一约四会”,开展“群众说事、乡贤论是、榜上亮赛”主题活动,用村规民约立本,以道德评议育人,鼓励他们用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实际行动展现致富决心,唤起他们感恩图报的善良美德,从根本上改变村风民情,使白豹镇成为全县名副其实的文明之镇、礼仪之乡,逐步形成邻里和睦、民风淳朴、遵纪守法、诚信知理、勤劳节俭、互助友善、崇德孝仁的良好社会生态。
“三大支柱” 产业立根、乡风铸魂、党建聚力,以此破题,白豹镇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围绕造林绿化,打造生态白豹;围绕产业开发,打造富裕白豹;围绕民生事业,打造幸福白豹;围绕基础设施,打造美丽白豹;围绕社会综合治理,打造平安白豹;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形象白豹。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组织强、乡风淳、民风正、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宜业宜居的新白豹定会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