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格桑花开扶贫路
——记安塞区镰刀湾镇扶贫专干杨树援
杨树援利用业余时间抓紧学习扶贫政策
    ●杨树援经常到贫困户家里送点生活用品
    ●杨树援整理村扶贫资料
    ●杨树援了解贫困户们的具体情况
  通讯员 刘娜 付锦旗 本报记者 朱佳雨
  九月,槐树渐渐褪去翠绿的保护色,换上了点点淡黄的衣裳,一阵秋风一阵凉。镰刀湾镇的景色别有一番滋味:田间地头、道路两旁五颜六色的格桑花争相斗艳,庄稼在雨水的浇灌下铆足了劲头,粒粒饱满、丰收在望……
  杨树援,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姑娘,因为从小就喜欢农村,热爱农民,大学毕业后,在面对国企的高薪诱惑,她毅然考取公务员并决定来到镰刀湾镇工作。作为一名选调生,她真情真心,用心用力为扶贫。两年的扶贫工作,她像一朵盛开的格桑花,从梁家河大学问中滋养生命,从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中提升境界,把事业书写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把奋斗书写在基层一线的“大课堂”,把梦想书写在服务群众“心坎上”,她的足迹遍布了全镇的每一个沟峁,将幸福传递到每一个村落。
  自2016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杨树援先后荣获“延安市优秀共青团员”、安塞区“优秀专职扶贫干部”、“三八红旗手”“青年岗位能手”,并连续两年被区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像直尺一样精准测量
  杨树援虽然是一个姑娘,但工作从不拈轻怕重。2016年9月,刚到单位,镇党委研究决定让她接任扶贫专干一职。刚工作,就担当如此重任,大家心里嘀咕,“这个一脸稚嫩的小姑娘能行吗?”谁也没想到,杨树援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上岗第二周,工作开展起来就有条不紊,让大家刮目相看。但由于缺乏工作经验,问题还是接踵而至。
  有一天,一名群众患大病住院花费一万多元,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过后,拿着医疗费用单咨询杨树援能否申请民政救助,她一脸茫然,不知所措。“扶贫专干不懂政策,能行?”羞得满脸通红的杨树援为了能尽快提高业务水平,旁听会议、关注扶贫公众号、加微信业务交流群,只要是和扶贫有关的东西,她都兴趣十足。
  2017年,区里组织扶贫干部去安康、汉中等地参观学习脱贫攻坚先进经验,学习归来后,扶贫系统开展了一次“脱贫攻坚档案资料全面整改提升整顿”工作。为了确保完成此次整顿内容,杨树援把全镇8个行政村的扶贫档案管理模式和情况反复看了三遍,连续一个月,数次往返于邻近乡镇,与邻镇扶贫干部一起研究探讨,学习交流。功夫不负有心人,全镇8个行政村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高标准地完成了任务。
  扶贫工作较为繁琐,且业务性强,杨树援把每天的工作任务都会列好清单,按序号标注,完成一项,销号一项,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后来这个方法被广泛采用。
  今年,杨树援被安排到镰刀湾村驻村,有一天,村上一天来了好几波检查参观组,59岁的镰刀湾村第一书记贺海平不仅忙碌着接待汇报,还接待部分群众上访,一天下来贺书记有些吃不消,嗓子都沙哑了,但晚上还是坚持召开驻村工作会议。杨树援看在眼里,被贺书记的敬业精神和真诚待人的品质所打动,主动帮助贺书记完成工作。在当晚的她微信朋友圈,杨树援写下这样一段话:“年轻的心态和有力的作为无所谓年龄;充足的生活和丰富的阅历源自于思想;利益的大小和名利的轻重早已淡泊;忙碌的身影和精细的打算投身于扶贫——致爱岗敬业的贺书记。”
  2017年底,杨树援的父亲突然离世,她一度失魂落魄,一个人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以泪洗面,水米不进,沉默了好几天……但她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噩耗压垮。几天后,一个红肿着眼睛,脸颊苍白,瘦弱的身影,又奔波在村落、农舍的各个角落。
  扶贫工作通宵加班是常有的事,为了确保各项扶贫项目实施“精准”,杨树援连续几个晚上加班到深夜统计贫困户项目需求,她深知脱贫的关键在于落实好脱贫项目,只有项目需求统计准了,贫困户如期脱贫才有指望。
  扶贫系统出现的错误率,这将直接影响群众享受扶贫政策的切身利益,她紧盯扶贫系统进行逐一校对,整整6个小时,纹丝未动。核对完以后她的腰已无法伸展,但换来的是信息错误率为零的反馈,“这很值得”杨树援说道。
  为了进一步规范镇扶贫台账,驻村期间,她连续整理村扶贫资料32小时,在全镇打造出扶贫台账“样板村”,为全镇8个政村扶贫资料得规范化奠定了基础。在她的努力下,全镇扶贫信息数据管理从以往的混乱到现在的规范化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在全区的扶贫队伍里,杨树援不知不觉成了大家眼里的扶贫专家,提到杨树援,人人赞不绝口。
  像圆一样细致周详
  杨树援这个爱笑的姑娘,每次下乡入户,都像回家了一样,“老叔、婶子,吃饭了没有?”聊不完的家常拉近了她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得知杨树援还没结婚,好些群众要给她介绍对象,村主任乐呵呵地说,“我是看中了这个‘儿媳妇’,她不嫌弃,我就把自己的儿子介绍给她。”
  在杨树援的笔记本里记录着这样一段话:“基层是个大课堂,群众都是好老师。我来自农村,党和组织对老百姓的关怀最容易触动我的心灵。我内心向往父辈年代的艰苦朴素,人们的信仰和思想没有因为贫穷或疾苦而瓦解。”2018年,杨树援在担任镰刀湾村支部代理书记期间,村里的一对老夫妇来镇政府上访。群众的诉求是第一位的,杨树援立刻去了解情况,得知老夫妇是来要区上的移民搬迁房。经过询问,鉴于他们现有安全住房,且享受过2013年灾后重建补贴,无法享受移民搬迁房。通过杨树援耐心给老夫妇讲解移民搬迁相关政策,老夫妇明白了政策,从那以后,再也没有来上访过。事后她说:“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我就是想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帮他们排忧解难。”
  杨树援帮扶的贫困户刘建忠患有乙肝肝硬化,他的病情一直是杨树援的牵挂。从2015年起,刘建忠在做间断性化疗,杨树援经常会去看望。街上卖菜的延虎平每次看她来买菜都会笑着说:“又去看望刘建忠,你可真是贴心啊!”今年5月份刘建忠所在的村组组长冯继伟告知,刘建忠刚做完手术,医生说情况不是很好,第二天杨树援就心急如焚地去看望。刘建忠一家人见杨树援风尘仆仆地提着一大袋营养品,激动地不知道说什么好。临走时,她又悄悄塞给组长冯继伟200元钱,让他转交给刘建忠,并反复交代一定要多帮助刘建忠,助其一家渡过难关。
  扶贫工作既要做好群众工作,又要吃透政策,做好上传下达。杨树援坚持把每项工作都细化到“点”,兢兢业业,从来没有一丝抱怨。在同事的眼里,杨树援就是扶贫工作的“百宝箱”,“有事就找杨树援”成了大家的口头禅。杨树援说:“作为全镇的扶贫专干,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己的业务能力过硬了,工作才会更加扎实、稳妥,群众才会信服。”
   像正方形一样平等正直
  “我真的很感谢扶贫政策”这是杨树援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她认为,扶贫工作可以更全面地考验和锻炼年轻干部,是为有激情、有干劲的年轻干部量身定制的工作。她说:“老百姓身上有我看不到的淳朴和善良,只有深入群众才能学得到。”
  每当有闲暇时间,杨树援就下村深入到贫困户家中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心声,吃透户情民意,找准他们的致贫原因和弱项短板,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因人因户制定帮扶脱贫计划。为了解决贫困户等靠要思想,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每次她都会利用下乡时机耐心地向贫困户宣传党的政策,打消群众对扶贫工作的误解。
  扶贫工作任务重、责任大、报表多,杨树援所承担的工作更是量大、面广,包括全镇脱贫攻坚的数据汇总、技能培训、信息录入、资料管理等等。她有条不紊地处理着每一项工作,几乎每个晚上,办公室的灯都是最后一个熄灭。
  今年5月份,镇里要打造一个“爱心超市”运行管理和台账建立样板村,重任落在杨树援的肩上。从清晨到深夜,从策划到整理,一个人在黑漆漆的大队部细心地布局着“爱心超市”的每一个细节。功夫不负有心人,由她亲手打造出的“爱心超市”样板村在现场观摩会上得到在场人员的一致好评,她策划的“爱心超市”运行管理和台账建立方案在全镇推广。
  全镇8个行政村,每个村的扶贫方向和重点、产业建设情况杨树援了如指掌,“296户843人,已脱贫227户644人”等等这些相关的数据她都记得清清楚楚。在杨树援的电脑前一本厚厚的信笺详细地记录着扶贫工作任务清单、问题困难、完成情况等。每周一镇政府的微信扶贫群内下发的一周扶贫工作要点已经持续发布两年,从未间断。
  区扶贫局对杨树援工作能力十分认可,曾多次想抽调她去局里工作,但她觉得自己还很年轻,经验不足,想在基层多锻炼几年。前不久,延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全市范围内选调工作人员,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好多同事劝她,“这么好的机会,一定要把握住。”但对于杨树援来说,她对扶贫工作的热爱程度已经超过了一切,于是,她又留在了扶贫一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