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凤生新出炉的“红薯月饼” 本报记者 雷荣 实习生 高铖
中秋将至,各类月饼纷纷上市。这其中,一款“红薯月饼”颇为引人注目:最多的一天,卖到了6万元。
“红薯月饼”不是宝塔区甘谷驿镇的唯一产物。甘谷驿红薯已有60多年的种植历史,近年来,该镇发挥资源优势,优化种植业结构,积极做好红薯产业后整理,别出心裁,创意推出一系列红薯产品,赢得了市场和口碑。在红薯产业化、品牌化的同时,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红薯月饼”,吃出小时候的味道 “叮铃铃,叮铃铃……”9月14日,宝塔区甘谷驿镇郭保史的店铺里,电话铃声响个不停。这一头,工作人员一边接着电话一边做着记录;另一边,四名店员不停地打包封箱、分发快递。
“马上到中秋节了,最近很多路途远的顾客都是打电话过来预订‘红薯月饼’的。”郭保史介绍说。
红薯是甘谷驿镇的特色农产品,因甘甜、有营养而远近闻名。从2016年开始,该镇创意推出“红薯月饼”系列产品,一经推出便一炮而红,畅销全国。
董凤生是郭保史的“红薯月饼”合作伙伴。据他介绍,2016年“红薯月饼”刚生产出来后,大家都是第一次见到,起初是带着尝一尝的态度购买,尝过之后购买的人越来越多。
“当时正在热播《芈月传》,我们镇的‘甘红’团队就用两包月饼配一袋小米,创意推出了‘米月传奇红薯月饼’。”董凤生说,“这可是个金点子,借着影视剧的噱头,让大家记住了甘谷驿的‘红薯月饼’。”
2016年,中秋节期间,“红薯月饼”销售额达到16万元;2017年,销售额增至38万元。
董凤生说,今年他们在镇上和市区设了两家门店加紧生产,同时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销售,“10多天的时间我们已经销售了10万多元。越接近中秋节,每一天的销售额也会越来越多。”
据了解,今年甘谷驿“红薯月饼”有酥皮、硬皮和绿皮三种,传统的五仁馅符合大众的口味。该镇西镇村村民刘小芬表示,这种月饼有小时候的味道。
产业后整理,增加薯农收入
李家河全村300亩红薯丰收在即,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建银忙个不停,每天都要和村干部查看新修的红薯储藏库。
今年,利用村民的旧土窑洞,李建银带领村民挖出4个深约50米的深洞,可储藏红薯120吨。由于是新建的储藏库,他每天都要观察库房里的温度,随时查看可能出现的渗水、发霉等情况。
“每年的5月至7月,旧红薯卖断货了,新红薯还没有上市。”李建银说,“我们修了库房以后,全村的红薯可全部入库储藏。等市场上没有红薯的时候,我们拿出来可以卖到两倍左右的价格,这可以给农民增加一笔不少的收入。”
为了让红薯卖得好,甘谷驿镇加大了红薯产业后整理,开发出了红薯干、红薯脯、红薯粉条等各类产品,研发出了一道道别致的红薯宴,并取得了国家相关认证。
红薯凉粉、红薯碗托、红薯糯米丸子、红薯发财饼、红薯香蕉糕……走进该镇的农家乐,摆满了一桌子的红薯宴让人眼花缭乱、垂涎欲滴。
“不仅顾客喜欢,我们的收入也能增加不少,去年就收入了5万多元。”镇上农家乐店主刘栓莲笑着说。
“今后,我们还要参加全国的红薯论坛、展览,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不断增加线上网络销售。同时,还计划开发红薯冲剂、红薯醋、红薯面条等新的产品,不断开发红薯衍生品,持续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甘谷驿镇副镇长白晓宏介绍道。
叫亮品牌,打造红薯小镇
走进甘谷驿镇史家沟村,集中连片的红薯映入眼帘。正值红薯成熟时节,随处可见喜获丰收的景象。
“这个是我们镇的红薯园区,光这个村就有1007亩,其中合作社流转土地480亩,其余为农民自种。”白晓宏介绍说,“每年,镇上统一调运红薯苗,免费翻地,免费提供膜、肥料等物资,村民只需提供劳力,投资成本小。”
甘谷驿镇现有红薯种植面积达3300亩,形成了“一乡一业”特色产业。为了使红薯特色产业持续发展,该镇成立了产业发展服务队,开展引进红薯新品种,加大红薯土地流转,红薯种植标准化建设,并申请各类认证、开发衍生品、建成储存库等工作。
同时,该镇还以“甘红”团队指导成立了红薯专业合作社,注册了甘谷驿古镇红薯品牌,进行原产地认证,推出了以红薯种植大户为主的“红薯明星”,研发了22种红薯特色产品,赢得了红薯市场,叫亮了红薯品牌。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山水林田湖治理、治沟造地、土地流转,扩大红薯种植面积,增加全镇红薯产量,争取2020年扩建到1万亩。”甘谷驿镇镇长孙霞说,甘谷驿镇要将甘谷驿镇打造成闻名全国的红薯小镇,让全镇农村兴旺发达起来,让群众生活富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