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光炬(右)到村民马生兰家走访 本报记者 刘小艳 通讯员 徐志全
2015年6月初,由吴起县交警大队推荐、县委组织部选派,杜光炬到陈岔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他以满腔热情积极投身到农村工作中,视困难群众为亲人,把贫困户的事情当自己的事去办。三年里,他的脚步走遍陈岔村的沟沟峁峁、家家户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务实作风和一名公安民警的为民情怀。
扎根基层办实事
杜光炬驻村后,村里就多了一个忙碌的身影。这位帅气的“警察书记”穿梭在田间地头,奔波于群众的庄前屋后。
“杜书记皮肤黑黑的,经常穿个训练服,很朴实,干活又踏实,根本不像是城里来的干部。”说起对杜光炬的印象,贫困户白庆连说。
“扶贫工作干不好,不是能力问题,是认识问题、态度问题。”从警多年的杜光炬认为,作为第一书记,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融入百姓心里,要和他们打成一片,只有这样才能帮他们走上脱贫之路。
陈岔村土地贫瘠,环境恶劣,多年来没有主导产业。杜光炬和村“两委”班子经过多次研究论证,最终将小杂粮种植定为村里的短期脱贫产业,并探索发展苹果等长期致富产业。
“我种了200亩小杂粮,每亩补助160元。今年雨水好,庄稼长势不错,年底把欠账还清后,日子就会越来越好的。”贫困户曹克玺说。
“我这15亩果园明年应该全部能挂果,以后几十年里我都有稳定的收入了。”贫困户张九礼看着自己的苹果园开心地说。
据了解,陈岔村今年种植地膜玉米86户600余亩,特色小杂粮155户2000余亩,户均增收5000元,种植山地苹果60余亩,已挂果30亩。
陈岔村地处白于山区,人畜饮水困难,群众出行不方便,住房条件差。杜光炬协调修建储水量30立方米以上水窖26座,解决了26户120余人饮水难题。同时,将通村主干道全部铺设成柏油路,硬化村组砂石路6公里,村上晴通雨阻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2017年5月,杜光炬按照县镇新建房每户26500元,建水井窖每口7500元的补助政策,很快帮80多岁的贫困户马生兰建起新房,可惜没住多久她就去世了。“没想到我母亲在临走前还能住上新房子,真的太感谢你了。”马生兰的儿子白仲光握住杜光炬的手说。
目前,陈岔村易地扶贫搬迁32户95人,危房改造8户24人。
发展养殖产业拔穷根
“老东北,又在喝酒呢?这几天又杀猪啦?”一听杜光炬又来家里了,高彩兰忙着跑出家门把他迎进家里。
贫困户高彩兰丈夫去世多年,长子三级残疾,常年在外不务正业,次子在华池县当上门女婿,她和东北外来的老汉搭伙维持生计。2017年初,吴起县交警大队长南志明和杜光炬经过多次入户走访,鼓励她依托县、镇扶贫政策发展养猪产业,帮忙推场地、买砖,还垫付3000元买彩钢。同时,协调镇政府预借补助款1万元,养猪场建成后,她养了3头母猪,到年底收入5000多元,顺利脱贫。现在,她的存栏猪仔达50余头,预计收益2万元。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大儿子张占成也回家帮助母亲一起养猪。
据了解,陈岔村存栏生猪400余头,贫困户养猪120头,同时,发展养驴、养羊等养殖产业8户25头,贫困户产业率60%。
开出“良方”解决看病难题
陈岔村因病致贫有22户54人。2017年初,杜光炬协调延大附院12名专家到村开展义诊活动,共义诊群众200人。
“杜书记时刻都为我们老百姓着想,把我们当亲人一样看待。”残疾村民白会银说,77岁的母亲常年患有肺气肿、高血压等老年综合征,通过杜光炬帮忙找专家,并在吴起县博爱医院住院治疗,他母亲的病情都有了很大的好转。
为了彻底解决陈岔村村民就医难、就医不便难题,2018年6月,杜光炬经多方联系与吴起县博爱医院达成合作协议,凡是该村参加合疗的村民,均可免费在该院看病。截至8月底,已治疗140余人次,节省医药费3万余元。
“下一步,我村将继续落实好各项扶贫、惠农政策,充分发挥村合作社和互助资金协会作用,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大力发展山地苹果和小杂粮种植,加大对贫困劳动力技术培训,确保人人有技能,户户有产业。”说起未来的打算,杜光炬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