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圪崂”乡村振兴示范点 灵火村的驴厂 游客拍照留影 通讯员 窦可军 本报记者 常青
近日,记者来到了黄龙县白马滩镇,只见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来旅游的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在秋日的时光里留下欢乐的身影,让人感受到了乡镇发展多元产业带来的生机和喜悦。
“驴产业”激活“驴倌”致富梦
黄龙县白马滩镇灵火村村支书王卫东摇身一变成了“驴倌”。
说起这件事,镇党委副书记武森讲了一个故事。驴场刚建成时,从沈阳购回48头驴,当天晚上,驴还没有卸下车,突然下起了暴雨,驴不适应新环境,很犟,就是不肯往驴棚走,王卫东更犟,硬是冒着雨把驴一头一头赶进棚里,他和王卫东一夜没睡,都淋成了落汤鸡。
驴场是灵火村的新产业,也是黄龙县精准脱贫示范基地之一。灵火村水草丰茂,景色奇秀。一条清澈的溪流从峡谷跌宕而出,将高山一分为二,山坡上长满了合抱粗的野生栗子树,枝头果实累累。据当地人说,整个黄龙山也就这条川有野栗子树。
记者来到驴场,看到那群活生生的驴时,乡村记忆猛然间被唤醒,亲切感油然而生。憨头憨脑的毛驴惹人喜爱,乌黑的眼珠,灵火的双耳,体质非常健硕。驴子本来抵抗能力强,易于饲养,东北的驴子到了这山清水秀的地方,很快就适应了当地气候。
提起养驴子的原因,王卫东说:“驴肉是宴席上的珍肴,质细味美,素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之说。我们看到市场前景,村里几个人一合计,在政府的帮助下建了驴场,成立了合作社。前期投入资金45万元,我们5户村民筹集了一部分,武书记东奔西走,为我们筹集了一部分,25户贫困户用产业扶持资金入股。现在我们这个场子里面,第一批引进的驴崽是50头。现在主要大部分是育肥驴,其中有10头繁育驴,我们计划在今年后半年,再引进150头繁育驴,用于发展壮大驴场。”
一年打基础,两年收成本,三年见效益。灵火肉驴养殖产业扶贫新模式,激活了农村自然资源,努力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发展,探索出一条抓党建促脱贫、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白马滩镇党委书记赵勇刚说:“我们探索发展新产业,打造三大基地,走农旅融合之路,让群众依托旅游成功转型,吃旅游饭,发旅游财,享旅游乐。”
特色铜火锅映红一片天
白马滩镇旅游旺季时,最火爆的生意是铜火锅和石门峡漂流。
朱道锋是白马滩镇最早开火锅店的,去年他还在张峰村开了分店,每年收入100余万元,长期雇用当地员工8人,其中贫困户2人,月工资2000元。
在朱道锋的带动下,铜火锅成了白马滩镇的特色产业,发展到8家,毛毛老火锅挂牌为新型农民创业示范基地。餐饮业拉动地方经济链条,食材全部取自当地,森林猪、生态鱼等养殖业也就越做越强。可以预计,不久的将来,地道的灵火驴肉火锅也会成为一道闻名遐迩的佳肴。
羊肚菌养殖让圪崂村成“明星”
在白马滩镇神玉村,有一颗耀眼的“明星”——圪崂村,她掩藏在梁山澽水间,或许已经沉睡了上百年。
如今,这个古村庄美得让每个走近她的人都怦然心动。她古典、沉静、厚重。潺潺的山涧溪流从村中缓缓而过,清澈见底。一条蜿蜒的公路,穿村而过。雄伟挺拔的山静静“虎踞”村旁,守卫着村落。村落依偎着山峦,层层叠叠,高低错落。每一层分布着几座古朴的院落,鲜花怒放,几条流光溢彩的花带成为连通每家的“香径”。
白马滩镇投资860万元,打造的“印象圪崂”乡村振兴示范点,集休闲度假、康养露营、文化民俗等为一体,是一个“看得见蓝天白云、望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村韵乡愁”田园综合韵味休闲旅游度假村,今年新发展农家乐9家,农家旅馆8家。
筑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西安高家大院的专家团队一眼就看上了圪崂村,并达成合作关系,全村43户入股打造民宿,发展乡村旅游;同时,圪崂村与陕西万龙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合作关系,打造研学旅行体验基地。
在镇党委的引领下,圪崂村的产业做得风生水起。其中,6月份建起的羊肚菌养殖基地成为另一个精准脱贫示范基地。
神玉村村支书薛增文介绍说,基地搭建羊肚菌种植大棚10棚,投资55万元,其中群众自筹35万元,争取扶贫资金20万元,与西安文理学院合作,获得技术支撑。基地结合“三变”改革,采取“支部+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由村党支部牵头,积极动员引导农户将25亩(贫困群众5户10亩)土地流转,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年底按照群众入股金额进行分红,剩余纳入村集体经济。同时,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安置就业岗位,他们参加种植管理,掌握羊肚菌的生产流程,学会种植技术,激发了贫困户种植羊肚菌的热情,实现村集体与农户双赢格局。
镇上计划到2019年底,通过示范基地带动作用,发展羊肚菌菇种植达30户以上,每户种植羊肚菌2亩以上,每亩产羊肚菌200斤,每斤按130元计算,年户均产值5.2万元,每亩扣除1万元的费用,户均纯收入3.2万元,成为群众脱贫增收短平快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