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安塞区现代农业产业驶入快车道
特色产业成主导 农民收入增长快
  本报讯(何广伟 郝元杰)2018年以来,延安市安塞区把“产业兴、农村兴、农民富”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和脱贫攻坚的关键,按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思路,全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质量效益提升。
  “借着延安市委提出的苹果产业后整理工作的东风,安塞区以苹果产业后整理为抓手,同步扎实推进了蔬菜、畜牧等特色农业产业的后整理。”安塞区副区长杨东表示,安塞区农业在不断取得规模突破的同时,积极培育壮大农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延长农业产业链,让农民不仅“种得好”而且“卖得好”。
  “今年由于气候等原因,陕北地区苹果普遍减产。随着政府部门出台一系列帮扶措施,推进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建设,安塞果农收入较去年稳中有增。”杨东表示,仓储、冷链物流、交易中心、品牌门店等设施建设不仅让农户增收,更增强了农户抗风险的能力。
  目前安塞区已经建成果蔬冷藏库2万吨,4.0智能选果线5条,蔬菜分级包装点2个,投入运营冷藏车辆20辆,建成了高桥镇、沿河湾镇2个产地交易中心,在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建立3个苹果直营门店。
  “今年,安塞区将引进湖羊3万只,作为母本进行繁育扩群;同时引进萨福克、杜波等优良种公羊作为父本,进行二元和三元杂交,探索生产优良肉用绵羊。”安塞区畜牧局局长盛小云说,“养山羊每年每只最多收益300元,用肉用绵羊替换山羊,每年每只羊的收入能达到近1000元,而通过产业的后整理深加工之后,农民的收入能在这个基础上增加5倍。”
  今年以来,安塞区坚持“农畜富民”,通过调整全区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养羊业。目前引进湖羊8100只,羊子存栏21万只,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近900户,并且通过养羊业带动草畜业,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同时,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壮大养殖基地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建设了一批“塞北牧场”,将畜牧业发展与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相结合,提升村民收入。
  “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是村级集体经济的突破、发展、壮大。”杨东表示,安塞区加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引进和培育,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已经日趋完善,“农业+互联网”的销售模式已经初具规模。
  9月23日在安塞区冯家营村举行的延安市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上,安塞区委书记任高飞表示:“2018年,预计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61元,增长9%;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00元,增长22%。”
  今年以来,安塞区紧扣“市区一体、产城融合”发展主线和“城市引领、文旅兴业、能源支撑、农畜富民”发展战略,坚持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取向,以脱贫攻坚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特产品后整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重点工作,全区农村产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就业创业渠道不断拓宽、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真正实现“丰收促脱贫、生态助振兴”。 (摘自中国经济信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