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元(中)在贫困户贺小金的菜地里为其谋划发展前景 本报记者 贾志敏
9月22日至23日是中秋节假日,75岁高龄的王洪元老人从河南濮阳乘坐火车奔波近千里来到延安,通过市扶贫局和宝塔区扶贫局的牵线搭桥,用自己的退休金,帮助宝塔区枣园街道办事处5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发展养殖业。
古稀高龄为啥还要来远隔千里的延安扶贫?王洪元说:“我参与扶贫,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我的亲身经历,二是因为延安是革命老区,来这里扶贫是受到了延安精神的感召。”
王洪元11岁上初中时,父母去世,和哥哥相依为命。品学兼优的他,依靠国家助学金,考上师范学校并参加工作。退休后,他回到老家居住。
近年来,党中央发出扶贫攻坚号召后,王洪元从每月3000元的退休工资中挤出部分钱,先后到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多个省市县村资助5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猪牛羊,帮助他们发展养殖产业脱贫致富。
枣园街道办事处庙沟村村民杨四青、酸刺沟村村民冯生华、温家沟村村民李保平3户贫困户都是因病致贫,但各自都有“弓棚+养猪”循环配套产业;庙沟村村民贺小金、温家沟村村民薛张存两户家中都有残疾人,也发展大棚产业。王洪元详细查看了这5户贫困户的资料后,决定和他们签订扶贫协议,每户分别资助1000元,帮助他们购买猪崽、鸡崽等,用于发展养殖产业。
在贫困户的家中或产业现场,王洪元老人想方设法帮忙谋划脱贫致富的好点子。临别时,老人对每户贫困户都说了同样一句话:“我们往后就是亲戚了,我会一直关注大家,你们有什么困难我会尽力帮助。”5户受助贫困户也非常感激老人的无私援助,表示一定不负厚望,早日摆脱贫困。
一直陪同老人的宝塔区扶贫信息中心主任王延利动情地说:“王洪元老人心里一直牵挂着老区的贫困户,他的这种奉献精神可歌可敬,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市扶贫局老区科科长贺新利介绍,自2016年以来,王老用多年的积蓄和退休金以及平时捡拾废品积攒的钱,累计资助濮阳市和外地贫困学生、特困户50余人次,累计资助善款10余万元。
采访期间,记者看到,王洪元老人穿着一件已经褪色的中山服,据他说这件衣服已经穿了六七年。此次来延,王老住的是40元一晚的招待所,早餐只喝一碗稀饭,吃一个包子,生活非常简朴。“我现在年纪大了,帮贫困的老乡们喂牛、养羊这些体力活是干不成了,所以我只能尽量减少自己的生活开支,从经济上多帮助他们。以后,我打算动员全家参与扶贫工作,这是我的追求。”王洪元老人表示,等这些贫困户们过上好日子后,他打算拿退休工资帮助孤儿,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