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星棋
富县羌村,因一千多年前“诗圣”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曾寓居此地而著名。这里青山环绕,风景优美,但多年来,羌村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群众文化水平低,缺乏生产技术,村集体经济一直停滞不前,导致村民对脱贫致富信心不足。为此,县文物局帮扶干部利用多种形式扶志扶智,树立群众脱贫致富信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多措并举促进羌村发展。
羌村位于富县县城西北15公里处,距309国道北2公里。2016年由油坊塬和大申号两个村合并而成,辖7个自然村,有226户787人,劳动适龄人口475人,有精准扶贫户68户193人,已脱贫56户160人,未脱贫12户33人。羌村村民收入主要依靠苹果种植,但是由于缺乏技术,苹果产量和质量一直不高。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县文物局建立300亩有机苹果示范园,多次邀请果业局技术人员为村民进行果树修剪管理技术培训,与高塬果业专业合作社协调,以结对帮扶的形式,为43户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与帮助。果树经过科学的种植,苹果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文物局扶贫干部还鼓励村民发展养殖业,建立羌村农牧专业合作社,邀请鑫源专业合作社和县畜牧局疾控中心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目前,该村已发展46户养鸡户、14户养羊户、10户养猪户。
县文物局干部积极与茶坊街道办协调,自筹资金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如今,羌村已实现了网络覆盖每户村民,电力100%全通。局里花费10万元维修了李家塬、柏树塬村组的10公里生产路;花费5万元修建了垃圾台,使羌村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改善;为桐家咀小组修建一个30立方米的蓄水池,铺设350多米的引水管道,保障了群众安全饮水;为油坊塬打了一口水井,解决了人畜饮水短缺问题。
基础设施完善了、主导产业形成了,文物局又和县上的医院协调,邀请医院医护人员进村为村民提供义诊服务,并及时宣传健康扶贫政策,为贫困户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为村民检查身体,发放常用药品,宣传健康知识,提高村民健康意识,为发展生产打好基础,全村因病致贫的18户19人均享受到该项服务。
文物局还定期组织村干部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开展“卫生先进户”评选活动,保证了村内巷道、两路沿线及贫困户院落室内干净整洁,营造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环保意识。该村捆绑了“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资金,在造林季节,栽种1000棵国槐,全面绿化美化村内环境。
“工作队来了以后,我们村的道路干净了,环境变美了,基础设施改善了,村民收入增加了,邻里更团结和睦了,生活更安稳了。”如今,村民们提起工作队,一个个都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