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东
聚焦党建主业,推进党建创新。近年来,志丹县在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其直面问题、破解难题、树标杆、创典型的工作方法值得学习借鉴。近日,记者就如何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工作采访了志丹县委书记李建强。
记者:李书记,您好。请谈谈志丹县党建工作的总体思路。
李建强:党建工作抓得好不好,直接决定干部的作风实不实和各项事业发展的水平高不高。志丹县委结合实际,提出了突出政治功能,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红都保安党旗红”为主题,以“强堡垒作用、树先锋形象、提服务水平、促转型发展”为载体,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明基准、强基本,筑基石、建基业的工作思路,不断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全面加强、全面提升、全面过硬。具体来讲,从县委常委做起,带头落实党建包抓责任和调查研究任务,常委会和党建领导小组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专题研究党建工作;从党委书记抓起,把“三张清单”落实和组织力提升等作为检验和评价乡镇和部门年度工作的重要依据,全面夯实工作责任;从支部书记严起,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通过实行严格透明的奖惩机制,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记者:近年来,志丹县在党建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在城市社区党建工作中创新实施了“同心圆”工程,得到了中、省、市组织部门和有关领导的肯定。请介绍一下“同心圆”工程的具体做法和工作成效。
李建强:近些年,志丹在党建方面确实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如村集体经济发展、村干部选配管理、党员作用的发挥、党建改革创新等,特别是去年以来,县委精准把握城市党建新形势、新要求,实施了城市党建“同心圆”工程,以改革创新精神破解城市党建发展难题。
所谓“同心圆”工程,就是在城市党建工作中坚持以社区党组织为“圆心”,以辖区内各领域党组织(党员)、各类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为“半径”,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为目标,在完善服务内容上寻找最大公约数,在提高服务质量上寻找最小公倍数,画出最大党建“同心圆”,织就最美城市“连心网”,进一步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推进城市党建工作中的“核心”和“红色磁铁”作用,不断增强磁性、磁力和磁场,牢牢把驻区各领域党组织和党员吸引在一起。建立“县级——社区”两级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城市党建工作的统一领导,统筹谋划,督促各项工作任务全面落实,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组织体系。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和社区重点工作,念好“四字诀”,坚持“同”字当先、“协”字为要、“联”字凝心、“合”字聚力,推进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及党员靶向发力,紧密配合。开展以思想工作联做、组织生活联过、党员教育联抓、阵地资源联享、党建工作联考、健康服务联管、公益事业联办、贫困对象联帮、平安社区联创和文明社区联建为主要内容的“十联”共建活动,为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开展共驻共建定“指标”。推行“三书一网两听取”工作机制,街道与驻区单位党委商定“责任书”,社区党支部与驻区单位党支部议定“协议书”,街道党委和驻区单位党委共同向辖区内党员发出“倡议书”,明确目标任务,理顺共建关系;深化网格化管理,把辖区内各领域党组织都划定在网格内,实现网格联动全覆盖、责任管理无死角;县委在驻区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评优评先时必须听取社区党组织意见,驻区单位党员在评优树模、提拔使用时必须听取社区党组织意见,强化责任保障,提升社区党组织权威,树立城市党建工作“一盘棋”“一家人”思想。
通过“同心圆”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树立了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地位,融合了社区与驻区单位党组织、社区党员与驻区单位党员、党员与群众,密切了党组织、党员关系及党群关系,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丰富了“红都保安党旗红”品牌内涵,助推了全县转型发展、追赶超越大局。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提出的追赶超越定位,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发展主旋律和工作总基调,而省委出台的“三项机制”则是助推追赶超越的有力举措。关于“落实三项机制、助推追赶超越”,志丹县是如何实施的?
李建强:追赶超越是当前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三项机制”是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保障。我认为,落实“三项机制”、助推追赶超越,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围绕“三准三实”来落实。一是目标定准、定实。志丹县制定了“三个追赶、三个超越、两个领先、五个提升”的总体目标,即三年进入全市县区综合考核前三名,五年在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排名中前移三个位次。二是干部考准、考实。围绕追赶超越目标任务和“五个扎实”要求,对考核指标任务进行分解、细化,逐一落实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实行“月通报、季讲评、专项观摩、督查约谈”等考核办法,对重点工作及职能部门年度目标任务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督促检查,全面夯实指标责任完成情况。三是结果用准、用实。把结果运用作为落实“三项机制”的关键来抓,重点在“两点六线”选用干部,今年以来,对抽调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4名优秀干部和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15名优秀干部予以提拔,对5名优秀第一书记予以提拔。同时,着力在“下”上做文章,对照“三项机制”能下的9个方面48条从严执行,特别是对不担当不作为的科级干部,根据情节该免职的免职、该调整的调整、该降职的降职,使能下成为常态。今年以来,对17名领导干部予以免职,在全县干部中起到了震慑作用,倒逼各领域干部追赶超越。
记者:当前志丹县党建工作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下一步如何进行整改?
李建强:目前,志丹县仍存在部分党员干部履职不到位、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村集体经济管护不到位和运营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作风不实、标准不高、结合不紧的问题。我们将对照中、省、市乡村振兴战略和我市新时代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行动计划的要求,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整改:一是立标准,抓规范建设。聚焦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党员的执行力,细化基层党建工作标准体系,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全县各级党组织中深入推行“四通一固定”党建工作模式,规范党内日常活动;在全县村干部中推行绩效考核、分级定薪,严格第一书记管理考核;依托保安革命旧址纪念馆、刘志丹烈士陵园等成立志丹党性教育基地,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二是树标杆,抓作风转变。严格执行常委会加强自身建设的七项承诺、包镇办领导职责任务、督促检查工作细则、县级领导述职述廉等10项制度,从县委常委班子抓起,从小事改起,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不断推动作风转变。三是创典型,抓示范带动。以“红都保安党旗红”为品牌,紧盯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两个作用”的发挥,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设、文化旅游、脱贫攻坚和综治维稳等重点工作中,大力实施典型培育工程。通过立标准、树标杆、创典型,推出一批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志丹特色经验和实践成果,推动全县党建工作“升级晋档”,助推追赶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