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电(记者 王珏玢)记者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由中英两国古生物学者组成的团队,通过对我国澄江生物群的长期研究,成功为地球上最早的带壳两侧对称动物软舌螺认清了“家谱”。研究发现,这种出现在5亿多年前海洋里的远古动物,与现在的腕足动物具有亲缘关系。这一发现,对研究早期动物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软舌螺动物是地球上出现最早的、具矿化外壳的两侧对称动物代表,也是古生代海洋中的常见类群,在寒武纪尤为繁盛。它们平均体长约15毫米,无脊椎,锥状的外壳包裹着软体,形态上很像迷你版的“甜筒冰淇淋”。软舌螺靠滤食海底有机碎屑为食,它们自身也是奇虾等多种海洋动物的食物。但由于缺乏软体组织等解剖学信息,其分类位置一直没有定论。
此次,科研团队对来自我国云南澄江生物群的27块化石展开系统研究。这些距今5.18亿年的化石中共有44个软舌螺标本,其中,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一种具有肉茎结构的软舌螺动物新物种:云南肉茎螺。云南肉茎螺正是通过身体一端的肉茎固着在海底,由于这一肉茎结构与腕足动物特征极为相似,该新物种的发现,为解决软舌螺动物的分类关系提供了重要证据。
为进一步准确分析,研究小组建立了涵盖11个相关动物类群的生物谱系数据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软舌螺动物与腕足动物门相似,具有固着的肉茎结构、双瓣壳身体构型、封闭的过滤腔及分化的绞合区等特征。至此,研究人员推断,软舌螺与腕足动物具有亲缘关系。
“在远古海洋里,软舌螺是一类非常普遍又常被忽视的动物。通过为它‘寻亲’,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研究生物的矿化外壳究竟如何形成,进而一步步探索生命演化的奥秘。”参与此次研究的南古所研究员赵方臣说。
此次研究相关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辑生物科学》上。